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 正念之行路漫漫

正念之行路漫漫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有人说,如果以佛教徒的角度来看实相,你会变得悲观。但是,悲观或乐观的想法都太简化了真理,重点是实相真正呈现出来的样子。悲观的态度,永远不会让安详的微笑绽放,那是浮现在菩萨和其他证道者唇边的微笑。

这段话,讲到如果你是悲观的态度的话,你的微笑永远不可能安详。浮现在菩萨和其他证道者唇边的微笑,那才是真正安详的微笑。

就是无所谓悲观和乐观,最重要的是修炼,保持正念的状态就好了。

在修习正念的时候,各种念头都可能出现,重要的是认知它们的存在。无论何时,当善念生起的时候,要认知自己心中生起了一个善念。当恶念生起时,也要认知自己心中生起了一个恶念。不必执着其中,或者试图消除它、躲避它、憎恨它。

当你认知到它,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正念,一旦有这样的觉知,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了。任何事的发生,都随它来,随它去。

西方文化中讲:“什么叫作我?我是我的观察者。”当你能够找到那个自我的观察者的时候,其实你就是在修炼自己的正念。我们都是自己的观察者。

禅宗讲“当头棒喝,主人翁何在”。意思是,现在做主的那个人是你吗?现在你体内做主的那个人是你吗?

比如实际工作中,做电视节目的人,工作强度很大,总是感觉很焦虑。正念可以帮助一个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学会把持住自己的内心,无论你在做什么事。哪怕某个电视嘉宾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先关注到这个问题上,而不是关注这个问题出现了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如此一来,内心就会放平缓,反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个人要做很多事,很难都做到的时候,最好是把能做到的事先做了,把能做到的事做到最好。那逐渐地,各种各样的事也就能做好了。

与人接触时,当自己的分别心生起来的时候,要知道自己生起了分别心,分别心就会减弱。

偶尔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也会有那种被人冒犯的感觉,我觉得对方和我说话怎么那么不客气、不友好,也想发作。那一刻,我提醒自己“我好像有分别心了”,我跟别人有多大差别呢?为什么别人可以被这样慢待,我就不行呢?只要想完这个问题,原来的焦虑和痛苦就慢慢消散了。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我分享给了很多人,我听过很多人跟我讲:“樊老师,你讲的这境界太难达到了,那境界太高了,我们达不到。”

正念对我自己有特别大的帮助,但是我同样很难做到永远保持正念的存在。

但是,修炼本身就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正因为它不容易、境界太高了,达不到才值得我们更加努力。

不能够轻易实现的目标,让我觉得修炼真是人生最有趣的一件事情。无论做事业、维护家庭,还是自我学习,我们都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你能够时刻体会到自己在修炼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体会它,关照它,关照到自己在退步,关照到自己在进步。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正念的奇迹。



我战胜了抑郁症:请记住,你并不孤独


《我战胜了抑郁症》这本书可能会与你发生关联,因为你有可能在生活中接触到抑郁症患者。

我第一次接触抑郁症这个话题,是全中国那位著名的抑郁症患者——我的老师崔永元。那时候,我刚刚毕业,到《实话实说》工作。他经常头发蓬乱,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一问就是晚上又没睡觉。他常常连续一个星期晚上都不睡觉。

那时候,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帮他。他当时呼吁应该关心抑郁症患者,我那时候以为吃药是最简单的方法。我在社会上工作多年,身边也有朋友得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之后,我才知道关心抑郁症患者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这个远远比仅仅吃药重要得多。

《我战胜了抑郁症》的作者叫格雷姆·考恩,他曾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他曾经自杀过四次,最后一次他已经不省人事,后来被他家里人救活了。

好在他最终从“黑洞”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出路。这本书的特点就是能够更加恳切地站在抑郁症患者的角度,来跟这个社会沟通和交流。

以前,我们有很多错误的认知,我听一些医生告诉我重度抑郁症是难以痊愈的。作者在这本书里写道:每次听到那些所谓的“专家”宣布治疗重度抑郁症的唯一“实证”手段就是抗抑郁药物和心理咨询时,他就感到极度不舒服。这两种治疗手段无疑都可能有所帮助,但一口咬定所有的治疗方法都由它们组成,那就太荒唐了。

格雷姆·考恩自己对这些方法和手段都尝试过,但是它们都没有发挥作用。他觉得这些疗法在某种程度上有效,但是对很多人来讲,这还远远不够。

他采访了4064名抑郁症患者,从中筛选出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九个人。这些人都是走出了抑郁症的人,就是严重到自杀、到出现幻觉、到精神分裂,但是最后他们依然战胜了抑郁症,过上健康、阳光的生活。

这本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一定不要对抑郁症患者放手,不要说没希望了,他们是完全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