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示弱的勇气 > 14. 不执着于生,不畏惧死,这样的人往往最长寿

14. 不执着于生,不畏惧死,这样的人往往最长寿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贵生第五十》)

太过执着于生,反而难以长命百岁。不要执着于寿命长短,顺其自然即可。不执着于生死寿命的人,因为不会感受到生死的压力,对身体健康反而有益,能活得较长久。

老子说:“人出生后,能够长寿的,有十分之三;短命夭折的,有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寿,却自己踏入死路的,也有十分之三。为什么求生反而速死?这是因为他们把形体的生命看得太重的缘故。”

过度担忧“生死”,只会缩短寿命

这是一段令人诧异的话。

“十个人当中有三个人原本就是长寿的人,有三个人原本就是短命的人,有三个人则是一心想要长命百岁,一再重复去做逞强的事,反而导致寿命缩短的人。我对于人的寿命,做了这样的分类。”

回顾过去的生活,你属于哪个类型呢?

比方说,你是否想着“希望长命百岁,希望享受丰裕的老年生活,所以一定要趁现在好好多赚点钱”,因而逞强地工作呢?

抑或者,过度在意健康,反而给身体带来许多负担呢?

现代人当中,尤其有许多人“人之生,动之死地”(9),这也可以说是“拔苗助长”的一个例子。

那么,十个人当中最后剩下的那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那是不执着于生,对死也不感到畏惧,顺其自然平淡度日的人。一言以蔽之,就是“跨越生死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最长寿。

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人不会让生死操控人生,因此不会感受到生死的压力,对于身体健康而言是最好的一件事。

就像良宽(10)一样,悠闲自在地看待“当死则死”,是最恰当的生存方式。

即使死亡,也只是回到故乡的母亲身边,无须把生死放在心上。

*  *  *

(1) 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2) 虺(huǐ):传说中的一种毒蛇。

(3) 嗄(shà):嗓音嘶哑。

(4) 此处为日元。

(5) 此处为日元。

(6) 有:实体——编者注。

(7) 无:空虚——编者注。

(8) 毂(gǔ):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

(9) 人之生,动之死地:一心想要长命百岁,一再重复去做逞强的事,反而导致寿命缩短。——编者注。

(10) 江户时代的禅门曹洞宗僧人,是一位云游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