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示弱的勇气 > 19. 结满的稻穗头弯得越低,成就越高的人身段越软

19. 结满的稻穗头弯得越低,成就越高的人身段越软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益谦第二十二》)

向他人炫燿自己所做的事很愚蠢。因为炫耀会使你想提高实力的上进心就此停止。况且,被迫听你自夸自赞的人,也会觉得受不了,导致你难以交到挚友。自夸就这两层意义来看,无异是掐住自己脖子的自杀行为。

老子说:“不自以为有见识,你的见识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真理,你的思想才能彰显;不自夸成就,你的功德才会被肯定;不自骄才能,你的事业才能发展。”

自夸让人傲慢,丧失“必须加强实力”的上进心

在日常对话中,你经常自夸自赞吗?

某个人说了自夸的话,因为不愿输给他,另一个人也开始自夸,就这么接二连三地没完没了。而且,大多数的人会忘了自己也在炫耀,却反而厌恶别人“那个人整天只会自吹自擂”。

难得做了件值得称赞的好事,自己却大肆炫耀,结果善行的价值不仅减半,甚至还可能变成负分。事情之所以演变成这样,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自夸会让人产生傲慢的心态,因而丧失“必须增强实力”的上进心。在你自夸的这一瞬间,成长也跟着停滞,结果无法培养真正的实力。

真正有实力的人,通常不会满足于现状。因此,我们应该更加上进,增强自我的实力。这么一来,即使不刻意向旁人炫耀,周围的人也会肯定你。不,应该说正是因为不炫耀,所以周围的人才会给予你肯定。

另一个原因是,旁人容易对喜欢自夸的人敬而远之。

大家只要回想自身的经验,应该就能明白这一点吧。整天喜欢自夸的人,究竟有谁会和他们处得来呢?

即使有人能够和他们在一起,也只是出于利害关系。他们无法结交真正的挚友,遇到困难时,也没有人会向他们伸出援手。

当权势者身势坠落时,身边人往往也跟着树倒猢狲散。这样的故事想必你应当十分耳熟吧?事实就是如此。

自夸等于是掐住自己脖子的自杀行为。这件事请千万谨记在心。

喜欢下属逢迎拍马,证明你器量狭小

关于上位者的品德,老子于《谦德第六十一》中提道: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大国和小国之间的相处之道是这样的:大国应该像水一样,处于低下的地位,因为那是万川交汇之所;表现得像雌性动物那样的柔弱,成为天下人归结之所。雌性动物能以虚静的特性胜过刚强的雄性动物,这是因为柔静之故而善于处下。)

社会地位越高,越应态度谦虚。动不动就情绪化,或是对他人颐指气使,表明那个人还不够成熟。年纪越大身段越低,这才是大人物的风范。

老子说的大国与小国,也可用来说明资深老鸟和菜鸟,或是上司与部下之间的关系。

许多人随着地位头衔越来越高,态度也容易变得越来越高傲。他们喜欢夸示自身的能力,不容分说地斥责位阶比他们低的人,借此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然而,这样的行为其实就像在宣传自己根本不成熟。正如俗话“半瓶水,响叮当”,没有真才实学只会成为世间的笑柄。

相反的,当上位的人表现出谦逊的态度时,又会怎么样呢?他的部属必定会觉得“态度完全不高傲,令人敬佩的胸襟,我要好好向他学习”!

对于这样的人,社会通常会给予高度评价:“如此谦虚有礼,绝非等闲之辈,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

居下位者不宜过度谦逊,爽朗直接是年轻人的特权

位阶越高,越要保有谦虚的美德。一心只想让居下风的人奉承巴结,只能说还是小人物。

另一方面,居下位者则不宜过度谦逊,因为职位低而刻意放低姿态,只会被认为是谄媚而已。

年轻人甚至要有适度的狂妄,即使对方是主管,也直言不讳的人,反而能够博得对方好感,被评价为“真有活力,干劲十足呢”。这样的爽朗直接,是年轻人的特权。

在此,向来注重与人相处的我,与大家分享我的“生存法则”。

日本第一东洋思想家亲授!各年龄阶段的“生存法则”

十岁到二十岁以前要多锻炼体能

体力是一切的基础,所以不论参加社团活动或任何其他活动,都要找机会运动。另外,努力准备升学考试,也是锻炼身心的好机会。

二十岁到三十岁以前不妨多与人争吵

二十岁以前如果培养好体力,就具备与人冲撞的能量。而且,即使稍微莽撞,二十多岁的争吵,只要赔个不是就可以收场,不至于酿成大祸。就算偶尔使用暴力,尽情地去吵架也无妨。

我二十多岁还在电影公司工作时,经常与人争吵。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也许是“受人利用”了吧,我当上了工会的秘书长,在劳资团体谈判中对社长大放厥词。

社长对于我这样的毛头小子仍然慎重其事地回答,果然“越是德高望重的人身段越低”,令我再次感受到他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从事工会活动原本就很容易被公司视作眼中钉,后来我被调到闲缺,等到察觉“不妙”时,为时已晚。不过,透过亲身经验感受到自己做过头了,以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

三十岁到四十岁重要的是学习与人和睦相处

在二十几岁经历许多争吵后,渐渐可以模糊地感受到“超过这个限度将会难以收拾,还是适可而止吧!”或是“为了彼此着想,这里要再加把劲坚持住才行”。以这些经验为基础,就能掌握与他人之间的适当距离。

而且,越是经过争吵越能成为好朋友,由于彼此敞开心扉,更能深度地交流。

而且,四十岁之前若能分清楚争吵及和睦相处的诀窍,到了五十岁就更能实践这个诀窍进一步精进自己。

孔子曾说“五十而知天命”,从五十岁开始,运用过去培养的“人际关系能力”,就能成就大事业。

能够这样的话,六十岁以后的人生,即使随心所欲,也能自然地保有节度,开展愉快的养老生活。

只要能以这样的感觉活下去,与人相处时就能如老子说的“随着年纪增长而身段放软”,知道保持谦逊。

*  *  *

(1)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2) 王贞治,1940年5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市郊,原籍中国浙江青田。  是日本著名的职业棒球选手,前日本职棒福冈软件银行鹰队监督(总教练)兼球团副社长、总经理。——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