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示弱的勇气 > 43. 不被期待就没有压力,反而能自由自在地做喜欢的事

43. 不被期待就没有压力,反而能自由自在地做喜欢的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益谦第二十二》)

受到社会重大期待的优秀人才,因为必须符合期待而努力,容易有压力,因此感到疲惫。所以,不被期待比较好,反而能够自由自在地成长,长命百岁吧!

老子说:“一切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里面;不能只看正面,还要看反面。所以委屈的反而可以保全,弯曲的反而可以伸直,低下的反而可以盈满,破旧的反而能够更新,少取的反而可以多得,多求则迷惑。所以圣人怀抱冲虚之气为一体,作为天下万物的准则。”

不须想着克服缺点,应该强化你的特质

老子经常提出推翻常理的言论。

“弯弯曲曲的树木无法作为木材使用,所以不会遭到砍伐而能够成长茁壮。”

“尺蠖让身体弯弯曲曲的,才能笔直前进。”

“低洼地虽然被认为污浊,却满盈丰富的矿物质及水。”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树木也要经过老朽才能发出新芽。”

“少的话的确能有获得,多的话反而令人迷惑无所适从。”

他认为社会上一般认定“好的”价值观其实是不行的,一般认为“不好”的价值观反而值得欣喜。可以说是“反向思考”。

这么一想,就会觉得无论处在任何情境,都未必是坏事,有时甚至是件好事。

例如,多数人都会希望“受到社会或公司的期待,成为优秀人才”,但实际上又如何呢?

“啊,他可以派得上用场!”因为大家都抱着同样想法,结果搞得那个人筋疲力尽。或是因为受到期待而形成压力,觉得喘不过气来,只会缩短寿命。

既然这样,不被期待反而比较好,能够自由自在去做喜欢的事。因为没有压力,所以无须想着克服缺点,应该强化自己的特质。常保身心健康,长命百岁的机会自然比较高。所以,究竟受到期待好还是不被期待好呢?

我想起江户时代后期的禅僧良宽。他以诗人、歌人、书法家而闻名。

良宽出生于越后国出云崎(新潟县)名主的家庭。在众人眼中,他是个个性迟钝、反应慢,而且没志气的人。虽然是长男,却难以继承家业。

在这样的状况下,他出家到冈山的圆通寺修行十二年。

然而,修行期间他也未必顺利,老是带给其他僧侣麻烦。“因为在俗世间派不上用场,所以才来这里修行看看,没想到来这里也被认为不行。”良宽简直快要没有退路了。

后来他好不容易得到禅僧的毕业证书“印可偈(2)”,接着展开全国各地的旅程。之后十年当中他的事迹未明,但依据佛教书籍记载,他似乎认真研读了《庄子》等老庄思想书籍。

结果,良宽最后得到的结论是“迟钝有什么关系,反应慢也无所谓,没志气是最好的”,大概就是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吧?

事实上,正因为良宽把一般视作缺点的迟钝、反应慢、没志气等特质更加强化,反而成为对世人充满温情的人物。

良宽至今仍是许多日本人喜爱的人物,其实就是他把自己的缺点发扬光大的结果。

说不定良宽也是听见老子对他说:“不需要想着如何克服缺点,反而应该强化你的缺点。”

看完良宽的故事,你对于自己原本觉得自卑的缺点,是否也改变了看法呢?

被当作傻瓜的愚直之人,才是真正的大人物

另外,在《同异第四十一》中也有相关的内容——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第一等的人听到了“道”,晓得“道”伟大而真实,所以努力不懈地从实践中去体验。中等的人听到了“道”,由于识见不足,认道不清,所以觉得“道”似有似无,似真似假;下等的人听到了“道”,由于识见浅薄,根本不晓得“道”是什么,所以便大笑起来,以为荒诞不经,一派胡言。其实,“道”如果不为他们所笑,反而显不出它的深不可识了。)

相信“道”而生存的人为最上;半信半疑的人则是普通;一开始就不相信并且讪笑的则为下等。

老子同时以他独特的嘲讽方式说:“如果没有遭到无聊的人讪笑,‘道’就没有价值了。”

将这句话加以翻译,就是说:“被人当作傻瓜的愚直之人才是真正的大人物。”

最后,他以这句话下了结论: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最大的方形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皿需要时间的打磨,精雕细琢而成。最大的音籁乃自然之声,是人间不易听到的。最大的形象,乃天道的作用,不留有形的痕迹。)

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器晚成”就是出自这个典故。许多大人物年轻时也曾因个性纯朴,遭到他人的讪笑,但他们坚守自己的信念,默默努力不懈,最终活出属于他们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