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示弱的勇气 > 44. 不管交谈的对象是谁,都要主动配合对方,一视同仁

44. 不管交谈的对象是谁,都要主动配合对方,一视同仁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论德第三十八》)

与人相处时,必须顾及对方的态度,以及对方的心情来说话。以这个原则一视同仁地与他人接触,才能拓展你自身的人格。

老子说:“当人们不能生活在‘道’中时,便推崇德。可是当他们不能处上德,而流为下德时,便提倡仁,希望返于上德。可是当他们连仁也把握不住,只好大声疾呼地用‘义’来规范人心。然而当‘义’也失去力量时,便只有设立‘礼’制,去约束人们的行为了。”

一流的大人物,都很擅长配合对方交谈

遵从“道”的话,自然不须刻意呼吁世人要去实践德、仁、义、礼。——老子这句话,直译后就是这个意思。在此,我们也可把它解读成与人相处的原则。

重要的是“态度不变”。不能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就改变态度。要是随着对方的身价高低而改变态度,人际关系成了利害关系,人与人之间就无法产生心灵之间的交流了。

更重要的是:与人交谈必须配合对方的知识、人格、价值观、感情。

时常听到有人说:“讲给像你们这样的傻瓜听,也只是对牛弹琴。”或是相反的,采取卑下的态度,说“我这么笨,怎么可能了解你在说什么”。这些都是不对的。

重要的不是对方的水平比自己高或低,而是要丢掉孰高孰低的比较心,当你认为对方大概是什么样的人,主动配合对方与之交谈即可。也就是说,接纳各式各样的人非常重要。

我所认识的一流人物,都很擅长配合对方交谈。即使他们一时不慎,差点说出“我很厉害哦”,也不会强迫比他们下位的人来配合他们。

不论是面对年轻的员工,或是承包的对象,他们都能主动配合对方,倾听对方,这就是他们开阔的胸襟。

尤其是在国际化浪潮来袭的今天,来往对象未必只有本国人,而是语言、习惯、国情、成长环境都迥然不同的人。因此,若仍抱着“我和你水平不同,无法交谈”的心态,将无法交流。

应该注意的是“与人相处的每一瞬间,彼此都能吸收对方的优点,度过有意义的时间,绝对不要发生彼此无法对话,白白浪费时间的状况”。

能够虚心与任何人对话的人,并非因为他“缺乏自我”,而是他拥有不被任何人、事、物动摇的坚定信念,所以能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