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企业经营的真谛 > 哲学点燃了员工内心的火种,唤来了客人感动的声音

哲学点燃了员工内心的火种,唤来了客人感动的声音




最近,我收到了来自客人的表扬信。大桥力先生是我的朋友,他是脑神经领域著名的学者,同时还是“艺术山城组”的创始人。他给我寄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2010年3月22日,我和我的三名助手,一个四人专题小组去不丹参加一个传统的佛教仪式,调查这个仪式的参加者基于脑机能活性化的效果”。我们途经泰国的曼谷到不丹的帕罗。这次我们乘坐的是成田至曼谷的日航717航班。让我把这一天充满惊喜的体验报告如下:

首先是办理搭乘手续。在那一刻,我误以为到了别的航空公司的值机柜台,服务员的态度与以前完全不同。当时,我们四人中只有我一个超高龄老人是公务舱,其他三人都是经济舱。但是,从柜台走出来的工作人员把我们四个人一齐领到公务舱柜台前,在饱含心意的、亲切而细致的接待中,顺利地办完了登机手续。

说到过去日航的值机柜台,特别是头等舱和公务舱,工作人员的自大和冷漠简直令人生厌。尽管他们的值机台前空无一人,经济舱的客人在旁边排着长队,他们却无动于衷,只知道一味地把客人赶向经济舱值机台。今非昔比,日航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

在我们抱着满意的心情登上飞机后,意外的、愉悦的体验接二连三而来。从落座、饮料服务到乘务长的广播通知,乃至起飞后机长的提示讲话,那种真情实意,那样的尽心尽力,不是靠强制性的操作规程,而是出于每一位员工自发的行为。我深切地感觉到了这一点。

看乘务员们的言行举止,过去的那种傲慢和做作已不见踪影,用语言难以形容的纯真所散发出的魅力,让我觉得眼前出现了奇迹。稻盛先生改造人、感化人的伟大力量,我自以为已经非常了解,但是这一次可是非同寻常。日航是一个现存的大企业,稻盛先生临危受命,在那么短的期间内,让日航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不让人惊叹。

最后加分的是飞机餐。我选的是日式饭菜,食料和菜单一目了然,便于判断,量的平衡也恰到好处,但是相比这些,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是饭菜的质量。那味儿的正宗,让人想不到这会是飞机餐。这是前所未有的体验。我想,这一定是餐饮负责人找到了优秀的厨师,培育了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是大家反复研究、精心制作的产物。

我也算是一个艺术家,我深知,作曲家和厨师这类人,他们用心不用心,其工作结果往往有天壤之别。而且除本人之外,其中奥秘无人知晓。我认为,我品尝到的飞机餐的成功,只是一种结果,原因是餐饮负责人的诚意着实感动了厨师的心。

这次我们体验到的是舒适愉快的旅行,从客舱服务到飞机餐,一切都无可挑剔,这是日航恢复生机的证据。连我这个讲究美食、爱挑刺儿的人也得脱帽致敬。另外不能忘记的一点,就是波音777的客舱干净整洁,让人感觉舒畅。

我常去巴厘岛以及亚洲各国旅行,主要乘坐该地区从机型到服务都最佳的国泰航空的班机,但这次日航717航班的服务和舒适性已大大超过国泰航空。何止于此,当今世界任何一家一流航空公司都无法与日航717航班相媲美。我相信,日航的服务水平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我衷心希望,日航的员工们一定要把正在进行中的日航改革不断推进,不断取得成功,立志攀登世界最高峰,满怀信心,毫不动摇地沿着稻盛指引的路线向前迈进。

大桥力先生说出了他的肺腑之言。

再说到不久前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每一位日航的员工都回归到航空运输事业的原点,为客人服务,工作非常出色,因而获得了来自许多乘客由衷的感谢。

例如,为长时间封闭在飞机内的乘客提供热气腾腾饭团的乘务员;看到候机室客人精神倦怠、用自己的钱买来巧克力宽慰客人的莫斯科分公司的员工;为奔赴灾区的日本红十字会救护人员播放温馨慰问的话语、在飞机内卷起感动旋涡的机长。

还有一位乘务员在保管从伊丹机场奔赴灾区的救护人员行李上,特地附上了慰劳和鼓励的便条。客人感动之余还特地寄来了感谢信。因为座位上方的行李柜装不下,请乘务员保管,救护人员在下机拿行李时发现了便条。请允许我把便条上写的内容转述如下:

今天承蒙搭乘日航班机,衷心感谢您。一大早就起来工作,辛苦了。我知道你们在灾区的作业十分艰难,请你们一定要多加小心。我们日航全体同仁祈愿灾区早日复兴。

这位乘客把只有四岁的小孩留在家里,被派往灾区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正在忐忑不安时,这张便条上温暖的鼓励给了他力量。

像这样,受到日航员工温馨的接待,很多乘客都寄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最后,我再介绍一个事例。

住在灾区福岛的一位母亲要去位于关西的子女处避难,在飞往神户的班机上偶然遇到一位不当班的日航客舱乘务员。下面是她子女给这位乘务员写来的感谢信:

公共设施瘫痪,只能从河中取水,余震不断,以及核泄漏带来的恐惧,我们担心母亲在福岛无法安寝,特地招呼她来我们所住的关西。但是,早上本该由茨城机场起飞的某公司的航班却以核辐射为由,突然停飞。这时候,把没有了回家的交通工具、手足无措的将近70岁的母亲安全送回关西的,就是贵公司的客舱乘务员某小姐。某小姐正好在从福岛回老家神户的归途中,因为停电,火车停开,在混乱中,某小姐随机应变,从茨城机场→筑波→成田机场→伊丹机场,把我母亲安全送达。

在中途换乘时,她每个关头都向我们子女报告,或者宽慰情绪紧张的母亲,或者耐心听我母亲的唠叨。在混乱的巴士车站,有人不排队挤公交,她还毅然制止,母亲很钦佩她的勇气。

为了向她表示感谢,我们想要她的地址。她却说:“我并没做什么,同你母亲在一起,我也过得很愉快。这种事不过是轮上了我,我也会有需要人帮助的时候。”

对于把乘客的安全作为日常训练内容的某小姐来说,或许这不过是平常的行为。但是,顾及高龄母亲的健康,为了不让母亲体温下降而让她多喝水,稳定她的情绪,甚至怕我们家人担心,不忘时时同我们联系。这一系列的行动,扪心自问,要是我的话,是做不到的。

另外,我长期在企业工作,我自己培养的部下或后辈在遇事时能不能像她那样行动,也要打个问号。回顾过去我做过的教育,我并无这样的自信。想到这里,某小姐固然优秀,而她的前辈和上司也很了不起,对他们卓有成效的教育管理我深表敬意。

在这样的困难时期,可以想象你们的工作是非常非常辛苦的。这次与某小姐的邂逅,让我极为感动,作为客人我们将尽力援助贵公司。希望有机会再次接触到像某小姐这样温馨的服务。如果此信能传递到某小姐,我将十分荣幸。

像这样给日航员工的感谢信很多很多,读这样的信,我自己也会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之中。唤起感动的日航员工行动的源泉就是“哲学”,正是“哲学”点燃了日航员工的心中之火,改变了他们的行为,引发了客人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