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卓越企业的经营手法 > 慎重坚实的经营引导企业持续发展

慎重坚实的经营引导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周围的经济环境就是这样变动频繁。不管拥有多么好的独创性技术,不管拥有多么高的市场占有率,不管具备多么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也不管自以为经营基础多么坚如磐石,在突然袭来的经济变动面前,企业仍然可能不堪一击。

在如此严峻的经营环境中,我们京瓷今年正好迎来了创业50周年。在这50年中京瓷没出现过一次亏损。许多企业,何止是亏损,甚至濒临倒闭,或以解雇员工勉强维持生存。翻阅波澜万丈的历史,京瓷经历半个世纪而能持续成长发展,这是十分罕见的。

看到京瓷至今走过的历程,也有人认为“那不过是京瓷的产品和事业碰巧赶上了潮流,那只是幸运”。但是我认为决非如此。靠“幸运”支撑半个世纪之久,那是不可能的。反复袭来的经济变动把许多企业淘汰出局,而一个企业在长达50年的历程中,不仅能够持续生存,而且能够年年岁岁不断成长发展,其中肯定存在必然性的原因,那就是指引企业持续成长发展的“经营的要谛”。

但是,指导企业长盛不衰的“经营的要谛”绝不是什么复杂难懂的道理,最重要的是经营者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所谓“慎重坚实的经营”,我认为这极为单纯。

当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保护员工,为了企业的生存,经营者决不能示弱,要有坚韧好胜的性格和积极果断的行动。但是为了企业的长期繁荣,经营者无论如何都必须小心谨慎,要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境。



因谨慎的性格实现了无贷款经营


我想回顾一下京瓷创业初期的情景。创业第一年的销售额约为2600万日元,利润约为300万日元。既没有经营经验又没有经营知识,刚刚着手经营,第一年结算就实现超过10%的利润率,做出300万日元的利润,当时我特别兴奋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准确的数字:第一年的销售额为2627万日元,利润为324万日元)。为什么会那样高兴,因为有钱归还借款了。

在公司创业之初,有一位信任我的支援者用自家房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1000万日元作为京瓷的创业资金。“与我无亲无故的朋友居然用这种方式来帮助我,我决不能让他蒙受损失,必须尽早归还贷款。”这个念头时时催逼着我。

还有一点是我自己生来的性格。我的父亲十分忌讳向别人借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还幼小的时候,父亲经营家庭印刷厂,有很大的印刷机器,还雇用了员工,在乡下也属于成功者的行列。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袭中,家屋和工厂都被炸毁了,一时间父亲茫然不知所措。战后父亲已经完全没有了重建印刷厂的念头,不管家属怎样催促,他都毫不动心:“在这种通货膨胀的时期,借钱背债务,让7个孩子没饭吃,那可不行!”或许是继承了父亲稳重小心的性格吧,我对借钱负债抱有极端的恐惧。

基于上述原因,加上我是技术员出身,没有经营的知识和经验,当时甚至连税金的概念也没有,所以当我得知第一年就有300万日元利润时,我就十分开心:“如果有300万日元利润,那么1000万日元的贷款3年就能还清。”但是理所当然,支付了税金以后就只剩下大约一半150万日元,再支付股东分红和董事报酬,就只剩100万日元了。这样的话,归还1000万日元的贷款不是要花10年的时间吗。我当时用的是经过改进的二手设备,到时总要有新设备投资吧,但仅仅归还创业贷款就要花10年时间的话,新设备投资就无法期待。我感到非常惶恐。

我向那位支援者请教:“如果这样的话,公司不可能发展壮大。花10年时间还清银行贷款时,现有的制造设备已经老化。不!如果考虑到技术的进步,现有设备不可能用上10年。公司将向何处去,我完全不得而知。”

于是,那位支援者笑着对我说:“你说什么呢?因为你拼命努力,第一年就有了10%的利润,非常了不起。虽然融资1000万日元,但是在支付了银行利息后还能有10%的利润,说明这项事业大有希望。如果估计销售额还将增长的话,应该继续接受银行贷款,积极进行设备投资。”

我答道:“那不是要增加贷款了吗?”他说:“这就叫事业。”但是我仍然回答说:“借了1000万日元,给您添了这么大的麻烦,我很不安,再要贷款我非常惶恐,实在做不到。”这位支援者说:“你是优秀的工程师,却成不了优秀的经营者。只强调归还贷款,那样公司就不能发展壮大。凡是事业家都会从别处筹措资金,进行设备投资以发展壮大企业。只要能偿还利息,提取折旧,贷款投资设备既不丢人,也不是坏事。”但是,当时我没有经营经验也缺乏常识,只能按照自己内心的希望,发誓不再增加贷款,而将还贷作为要务放在首位。

这时我突然意识到:“利润率10%的情况下,在支付了税金、奖金、分红以后,手头只剩下100万日元,这样偿还贷款就要10年,那么,将上述各项全部扣除后,再能剩下300万日元纯利的话,不就行了吗?那样只需3年就能还清贷款。也就是说,不满足于第一年10%的利润率,而设定更高的利润率目标开展经营就行。”这一认识成了京瓷高收益经营的起点。

公司创业不久,就立志要成为高收益企业,并不是因为我是野心家,也不是因为我有贪欲之心,而是出于我谨慎小心的性格,坚持“慎重坚实的经营”。在这种慎重经营的态度下,我平时又用心做到“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此后利润率有时甚至接近40%,使京瓷成了日本有代表性的高收益企业。同时将取得的利润作为企业内部留存不断积累,使京瓷成了日本有代表性的、值得自豪的财务体质宽裕的无贷款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