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卓越企业的经营手法 > 利他之心引领企业不断发展

利他之心引领企业不断发展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有慎重经营的态度这一点就够了。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会获得各种各样的启示,我每次都会把这样的心得记在本子上,而且一有机会,就向公司内外的人们做解释。我将自己思考的有关经营的原理原则称为“哲学”,其中有“重视独创性”“成为开拓者”这一类提倡积极果断地向新事物发起挑战的重要内容。

同时,作为实现新目标的方法,我提出了“怀有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不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以及“明天胜过今天,后天胜过明天,反复钻研创新”等理念。

再进一步,要在企业间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要不断实现经营的高目标,我又提出经营者必须具备像格斗士那样“燃烧的斗魂”和洞穿岩石般“坚强的意志”。

除了经营哲学之外,我还谈到了经营者必须掌握具体的经营管理手法,包括要精通实用的企业会计,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管理会计的体制等。但是,作为经营者,我认为这些经营思想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基础,归根结底还在于经营者必须具备慎重坚实的经营态度,必须构筑绝对安全的经营基石。

回顾半个世纪走过的历程,我强烈而深切地感觉到,正是有了上述的经营态度和思想,才有了我们企业的今天。为了保证企业长期持续地发展,近来我强烈地感觉到,还有一条也极其重要。这就是经营者不能只顾自己个人的私利,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必须考虑员工、客户、交易对象、企业所在社区等,必须与企业相关的一切利害关系者和谐相处,必须以关爱之心、利他之心经营企业。

为什么?因为近年来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之所以垮台,并不是因为经济变动这一外部的原因,而是经营者自身的素质问题,是经营者“自毁长城”。我们还记得,2001年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以及最近的雷曼兄弟公司等,攫取巨额报酬的经营者的贪婪成为企业破产最根本的原因。我认为这么说也不过分。2008年9月破产,并由此引发经济危机的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福尔德,在2000年后的任期中获得3.5亿美元的巨额报酬。另一家美国大型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因次贷遭受巨大损失,被美国银行收购,它的首席执行官斯坦·奥尼尔引咎辞职时的退职金竟达1.6亿美元。

企业的利润是企业的全体干部和员工共同努力和协作所取得的成果,这种成果却被认为是企业领导人一个人的功劳,一人独享高额报酬,这是极不应该的。经营者的这种贪婪引发企业内部的不和谐,进而成为企业破产的原因。这种因为忘却谦虚、一味利己而导致企业破灭的事例,不只是美国,可以说古今东西不胜枚举。

比如某位经营者有才能,很努力,从销售额不足1亿日元的小企业做起,逐步发展到销售额100亿日元的中坚企业。如果这位经营者不知满足,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追求更加奢侈的生活,傲慢不逊,那么他终将走向灭亡。看一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企业经营史,那些稀世的事业家创建公司,经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构筑了出色的企业,最后却因为自身的变质,使企业陷入衰亡,也玷污了自己的晚节,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这些企业经营者历尽辛酸、艰苦创业时都加倍的勤奋、质朴谦逊,但一旦功成名遂,就开始无节制地追求金钱、名誉,骄傲自大,不久便走向没落。

人们对自身的蜕变不易觉察。那些一攫千金的美国金融机构的经营者,最初他们也未必是贪得无厌的人,但因为他们缺乏明确的哲学,随着环境的改变,他们自己也堕落变质。

必须竭力排斥自以为是、动不动就“我呀我”的利己的欲望,必须让为员工、为客户、为社会、为他人好这种关爱之心和利他之心占据自己的心灵。在这种美好的、善良的心灵之上,加上拼命努力,那么,“要把企业做大”“要更好地拓展事业”这样的愿望不仅能够实现,而且能与员工、客户、交易对象、股东、企业所在社区等,即企业的一切利害关系者协调和谐,企业也就能持续繁荣、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