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卓越企业的经营手法 > 纯粹的、高尚的思想导致第二电电的成功

纯粹的、高尚的思想导致第二电电的成功




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有切身的体验。我举KDDI的例子,这是一开头就讲到的、继京瓷之后我经营的另一家公司。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国营通信企业电电公社一直垄断日本市场,通信费用与各国的水准相比高得离谱。信息社会即将到来,而世界第一昂贵的通信费用是一大障碍,民众感到困扰,正当我为此担心时,政府的方针发生了变化,一方面要将电电公社民营化;另一方面允许有新的企业介入通信事业。电电公社民营化后成为NTT,再有新企业介入,只要展开正当的竞争,通信费用一定会降低。我希望有优秀的企业早日报名参与。

但是,将近一个世纪作为官办企业运行的NTT实在太强大了。所有的企业全都按兵不动,与NTT对抗的风险巨大,大家全都裹足不前,不肯举手。如果没有新企业介入,NTT垄断的体制就将继续,通信费用就不会下降。虽然对于通信事业我几乎一无所知,但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以京瓷为核心,创建第二电电,介入通信事业。

当时的京瓷不过是销售额2500亿日元的地方性中坚企业,这样的企业居然表示要到首都东京去参与国家性规模的工程,有人讽刺我“不自量力”。但是我认为这样做是“为社会,为世人”所绝对必需的,我欲罢不能,毅然报名参与。

其实,在我正式报名前的六个月里,每晚临睡前,我都反复地自问自答:“你创立第二电电公司,参与通信事业,你的动机是善的吗?其中没有夹杂私心吗?你不是想出风头吧?不是想赚钱吧?”这些问题再加进“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句话,我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不断严厉地逼问自己。回家时不管多么疲倦,即使宴会饮酒后回到家,一晚都不缺,我反复地扪心自问。经过半年的自问自答,我终于认定:“我的动机纯粹,没有任何私心。日本将迎来信息社会,要降低国民负担的通信费用,仅此一心而已。”这样我才正式举手报名。

随后,紧跟京瓷,以当时的国铁为中心的日本TELECOM公司也举手参与。国铁本来就有铁路通信的组织,要建设长途通信干线,只要沿铁路干线一侧铺设光缆,很简单就能完成。还有一家,以当时的建设厅和道路公团为中心的企业集团也报名参加。它也只要顺着高速公路沿线铺设光缆,就可以很容易地完成长途通信的基础设施。它打出“日本高速通信公司”的旗号。

与它们相比,第二电电没有任何基础设施。我们之所以举手,凭的仅是纯粹的动机。第二电电不得已只能构筑无线通信网络,在一个接一个的山峰上架设抛物面天线,用无线中转来建设通信干线。当其他两家公司分别沿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铺设光缆的时候,我们第二电电的员工饱含热泪、拼命工作,在没有道路的山顶上设置抛物面天线,构建通信网络。

当时的报纸杂志大肆宣传“胜负已定”,它们预测第二电电很快就将败退。但是,一旦通信服务揭开序幕,以前评价最低的第二电电成绩名列第一。其原因无非是,“为民众降低通信费用”这一设立公司的大义名分,不仅引起了干部和员工内心的共鸣,促使他们忘我工作,还获得了客户、交易对象、代理店以及当时日本社会一致的认同和支持。

现在,当初的通信事业新准入企业中,只剩第二电电化身KDDI继续存在,销售额高达3.5万亿日元,利润高达4400亿日元,成为值得自豪的日本第二大通信运营商,而且前途无量,兴旺发达,正在继续成长发展。

有完备的基础设施,有优秀的专业干部,还有充裕的资金,条件优越的大企业,连他们也觉得“太难”,犹豫不决而不敢贸然介入的事业,京瓷这样什么条件都不具备的企业,把“为社会,为世人”这种纯粹的动机提升到“信念”的高度,果断参与。而且许多人都认为“京瓷很快会失败”,在这种议论声中京瓷获得了成功。我认为这个事实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

这个真理就是,在纯粹的、高尚的思想里秘藏着巨大的力量。活跃在20世纪初期的英国哲学家詹姆斯·艾伦这样说:“心地肮脏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原因是,心灵纯洁的人总是气定神闲,他们总是以更为明确、更强有力的目的和意识来引导自己能量发挥的方向。”

读詹姆斯·艾伦这段话,回顾第二电电创业至今的路程,我深深地感到,正是基于这种纯粹的思想,我们才会成功,才能持续地繁荣兴旺。



致力于善事,伟大之力自然加持


人、财、物各种经营资源齐备,被认为必定成功的企业消失了,而只把“为社会,为世人”这种纯粹的动机作为最大经营资源的第二电电幸存下来,在变幻莫测的通信领域,从创业开始经历了1/4个世纪,依然继续成长发展。我认为,这里就存在着指引企业持续繁荣的、最重要的“经营的要谛”。

其实,利他是最强有力的。让对方高兴,与人为善,这样的行为最终一定会带来成功。这是这个世界俨然存在的真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因为利他的行为会让我们获得超越自己的伟大力量。让对方生存、帮助对方、为对方好,如能具备这种美好的关爱之心、利他之心,一种超越自己的伟大力量就会自然地添加进来。自己想“如能这样该多好啊”,但结果比你想象的更好。并且它会授予你了不起的智慧,帮助你克服无法预测的、突如其来的经济变动,好像成功从对面向你走来一样。

其实,这样的真理,中国的思想家自古以来就教导过我们。《易经》里有句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说积德行善之家,世世代代都能获得幸福。另外《尚书》里说“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骄傲的人会蒙受损失,谦虚的人将获得利益。我认为,这样的教诲绝不是陈腐的所谓“故事格言”,而是昭示正确处世态度的“真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而且,这也正是引导企业走向成功,并使成功长期持续的“哲学”。

希望这个会场在座的各位也要竭力排斥“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利己之心,在关爱心、慈悲心、利他心的基础之上努力奋斗,抱着要让员工、客户、交易对象、社区,即企业周围所有的人获得幸福、变得富裕的信念去经营企业,勇往直前。这样的经营就可以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相反,忘记这些道理,企业经营者只顾满足自己的私利私欲,就必将招致员工的叛离,失去客户和交易对象的支持,还会受到社会的责难,结局就是企业遭到淘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