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学习天性 > 任何人都可以复制的学习方法真的存在吗

任何人都可以复制的学习方法真的存在吗




第二个要素  “学习方法”,究竟是指什么呢?

关于学习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主张“睡眠的时候记忆系统会趋于稳定,所以最好在睡前进行背诵记忆”,也有人认为“上午时人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最高,所以应该在上午进行背诵记忆”。

而关于学习时间,有的说法是最好将学习时间划分为以30分钟为单位的小时间段,也有的说法认为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最长为90分钟,所以应该以90分钟为单位来安排学习时间。

如今正可以说是“学习方法热”的时代。

我自己也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

为了克服学习时的瞌睡问题,我曾经尝试站着学习,也曾经认为便利贴便于梳理头绪而主要使用便利贴而不是笔记本来整理信息。我曾听人说如果把学习目标形象化之后可以提高动力,于是,我将学习目标做成图片或者插图,贴在墙上,努力尝试将目标形象化。

在这些方法中,有的方法能提高学习效果,有的方法却没能奏效。

这样的尝试经验是很好的,但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中,我的脑中一直留有一个疑问:

“真的有谁都可以复制的学习方法吗?”

事实上,毕业后独立生活并从事工作以来,关于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一问题,我咨询了很多客户以及听讲座的备考生。

由此,我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很多案例表明,几乎同样的一种学习方法,对于A来说可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对于B来说效果却完全相反。



为了取得成果,除内容和学习方法之外的必需品——决定学习效果的方程式


即便是完全相同的学习方法,也会因为不同的人而在效果上产生巨大的差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直面这样的疑问过程中,我逐渐开始在专业的脑科学领域中来寻求解决疑问的线索。

随后,在多番思索的过程中,我遇到了第一章之中介绍过的K君和N君。

那个时候我猛然发现:“原来如此!善于学习的人与学习没效果的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用脑的方式不一样!”

以这个结论作为前提,我在学生时代想出来的学习效果公式有必要做出一些调整。

也就是说,不管有多么好的学习方法,如果它不适合我们的大脑,那么不管付出多少努力来学习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现在如下的公式可以说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效果的公式:

学习效果=内容×学习方法×合脑性

在之前提到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这两个要素之外,我加上了“合脑性”这一要素。

所谓“合脑性”指的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与我们大脑的契合程度。

这个公式的重点在于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乘的关系。

所谓做乘法,意思就是只要任何一个要素为零,那么学习效果本身也就等于零。所以说,不管使用多么好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如果它们并不适合你的大脑,那么就完全无法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

假设你现在正使用着的学习方法合脑性过低,很有可能产生无法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的情况。跟着本书的内容继续学习下去,你就会慢慢理解这种情况。

学习效果对比如图3所示。

图3  学习效果公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