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管理法 > PPT悖论:重点是point有power

PPT悖论:重点是point有power




《“白骨精”养成记》中的丁晓说:“我告诉你一点,如果你想在职场上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会表达自己,不要去管你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对方知道的,还是不屑的,甚至是怀疑的,只要你觉得你将要陈述的事情和表达的观点对你自己有好处,就一定要大胆说出来。因为只有你表达出来了,才能让人了解你,才能为自己争取来机会。”

我们经常说point(观点)要有power(力度),但是很多职场人连point都没有,更别说point  power。我们总以为别人很懂我们的想法,其实可能他们什么都不懂。“我以为他什么都知道,结果他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职场的大忌。

因为沟通的不畅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对个人的了解成了只知表面甚至未知,而这一切,就是因为对个人观点表达的忽视或表达方向错误。职场上自身观点的建立十分重要,它是在职场中传递个人意见的一种手段,也是建立个人品牌和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个人在传递观点时,一定要遵守“内容大于形式”,不要过多追求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自己的观点,要切实抓重点。很多人在表述自己的想法时没有point,说了半天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观点的说服力也没有power。

有些人过于注重形式,忽略观点本身的内容,导致沟通交流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别人心中也没有留下自己的个人品牌。没有自己的个人品牌,就容易缺失自己的竞争力。通常,花哨的表达不如直接切入重点来得实在。

那么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个人point呢?现在有许多企业,开会时喜欢用PPT辅助演讲。其实对于产品的介绍,我们不主张任何时候都使用PPT,有时候过于形式化的表达反而会造成累赘,而PPT就是一个形式化的产物。过于追求形式化,会导致忽略内容观点的有效表达,这也是很多人不爱用PPT的一个原因。明明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非得用正式的PPT来表达,反而会引起反感。

举个例子,你向别人介绍自己家时,明明可以一句话就说清,你非得做一个PPT来介绍,包括房子的来源、房价、面积、装修风格、周边环境等等,这就显得很多余。尤其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更多人考虑的是自己的工作效率会不会被PPT讲述所拖累,听众是不愿将自己的时间花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的。

一般情况下,在不需要正式表述的场合里,无须采用正式的表达形式。过分注重形式,会影响对内容的打造,在表达沟通中,就会缺乏说服性强的观点。腾讯人就是这样,对于PPT的使用持冷静态度,除非正式场合,一般不采用PPT来表达和沟通意见。

那么究竟在什么时候使用PPT呢?不主张使用PPT,不代表任何时候都不使用PPT。关键要懂得斟酌,要看场合来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正式场合传递意见需要用到PPT,这样才能向对方展示重视感。

在制作PPT时,要特别重视内容的支撑。例如内部的培训和跨级别的汇报都需要用到PPT,在正式场合里,形式感的表达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采用PPT来传递意见是要重视内容的构造的,还是要遵循“内容大于形式”的原则。PPT只用一堆漂亮的图表堆砌是不行的,漂亮并没有实际效用。

领英(LinkedIn)的创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在2013年的宣讲会上,向当时在座的各位公开了他向Greylock基金寻求融资时做的PPT,这个PPT后来被人们称作“字字千金”PPT。但若是说这个PPT有多好看、多有吸引力,它并没有。雷德・霍夫曼设计的这个PPT可以说是一个毫无美感、看着杂乱还缺乏设计感的PPT。但是这样的PPT在最后还是成功地帮他拿到了投资人提供的1000万美金B轮融资。

究其原因,是雷德・霍夫曼的PPT虽然看着凌乱、没有美感,但是内容呈现却是完美的,观点有理有据,脚踏实地不虚浮。内容是投资人最看重的东西,对宣讲的对象来说,PPT是否美观好看,是否设计独到,都不是最重要的。

美观的PPT确实会给宣讲加分,但投资人关心的重点还是内容。很少有投资人会被那些徒有其表的东西迷惑,投资人是理性的,不可能因为外观好看就给你投资。

正式场合中成功的宣讲,一方面依赖于PPT内容构造的务实性,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个人品牌。内容可能是大同小异的,如果你的对手也重视内容的架构,那么要使自己在这场竞争中取得胜利,更重要的就是个人品牌的对决。

雷德・霍夫曼向Greylock基金寻求融资能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PPT的宣讲者即霍夫曼本人,而不是别人。在那时候,雷德・霍夫曼被称为“人脉王”,早已是硅谷著名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了,其个人品牌已经让投资者产生了信任。有时候,个人品牌会凌驾在内容之上,那也是最高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