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管理法 > 聊聊职场“敏感话题”

聊聊职场“敏感话题”




“八卦”一词原本是道家用语,但随着娱乐业的高度发展,一提到“八卦”二字,更多地让人联想到娱乐八卦,那些非正式的、不确定的、没有根据的消息或者新闻。

都说中国人喜欢看热闹,看完热闹之后再去四处传播。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向外传播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故事,因为每个人在陈述一件事的时候都会带着个人看法,因此,一件事爆出来之后可能会有无数个版本。

《人类简史》中提到了关于八卦的两个理论:

第一种理论表示:人类的语言是灵活的,我们所发出的声音能够组合出无限多不同含义的句子,能让大家互相沟通,了解这个世界。

第二种理论表示:人类语言确实是大家沟通了解世界的方式,不过人类通过语言了解到的重要信息不是世界,而是人类自己。

《人类简史》一书中表示:在人与人之间,八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约7万年前,现代智人发展出了新的语言技能,这语言技能能让大家八卦得更久,大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得知部落中到底谁比较可靠、谁又喜欢偷奸耍滑,而大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选择同伴、进行合作的。

人类传播的信息一般分为三种:

1.完全虚假;

2.半真半假;

3.完全真实。

其中完全虚假的故事传播的人数最少,因为假得让人无法相信,只能当作一个笑话来听;完全真实的消息娱乐性不强,传播的人数或许不少,但不可能最多;半真半假的消息反而能得到最多的人的关注。在真实故事上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能勾起人的探求欲望,乐于说的人也会显摆性地把它传播出去,讲得跟自己亲身经历一般,由此一传二、二传四,最终传得人尽皆知。

俗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八卦。公司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江湖,里面有各种类型的同事,有似侠客的,有似文人的,有爱说话的,也有“闷葫芦”,不过这其中最“厉害”的当属那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

或许你中午和同事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在去往餐馆的路上),在用餐的时候,你们多是聊着天的。同事之间,聊天总绕不开领导、同事、业务或薪资等话题,有时说得太多难免失去分寸。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消息被加入真真假假的想象、加工,就会完全改变模样。你可能自己并无意识,觉得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但那真的是事实吗?别人的事你又能真正了解几分呢?

还有一种情况,公司的员工之间难免会有摩擦,这时多数人会跟自己关系要好的同事抱怨。这可能利于自己情绪的排解,但事实上我们必须清楚,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甚至可能将局面变得更糟。

所以,当你对工作有抱怨的时候,不妨尊重自己的感觉,仔细分析情绪背后隐藏的东西,该找同事或领导直接沟通的,千万别闷在心里。没有什么问题会自动消失,这次不解决,下一次它还会找上门来。直面问题而不是毫无意义地一味抱怨,才是问题真正的解决之道。

我们常说人言可畏、祸从口出,不是没有道理的。公司里天天有八卦,可以听着,但要自己辨别出其中的好坏、真假。

八卦的传播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对“被八者”和八卦的人双方都有一定影响,也许是好的,也许是坏的,传播后果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预测的,毕竟,没有一滴水认为自己应该为一场暴雨负责。因此在传播八卦时,需要留心判断话题的真实度,虚假传播无异于恶意中伤。不传播不实信息也是成年人彼此尊重的一个表现。

身在职场,要对职场的“敏感话题”有一定的把控,不要听风就是雨。用自身的能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虚假八卦说得好不如传播事实好。毕竟凭事实讲话会更有说服力。

也许有人会说:我其实并不想八卦,但是公司的江湖这么大,不是说你不想听八卦,就不会有人传播;八卦总是会传到我耳中,我又不可能成为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有时候不想听不代表听不到。

那么,面对“敏感八卦”怎么应对呢?如果有八卦传播,你一定要有分辨力。不是说八卦不好,从八卦里有时你可以分辨出哪些人是可以相交的,哪些人是要敬而远之的,八卦有时也可以趋福避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