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工作法 > 2012年,打破组织,布局六大业务

2012年,打破组织,布局六大业务




在2005年进行了组织结构调整以后,腾讯进入了狂飙突进的7年。到2012年,腾讯的内部员工猛增到了2万人,业务线多得连腾讯内部人员也数不过来。无疑,腾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坎儿”。

巨大的平台自然而然地让腾讯人产生了一种“大企业病”。2010年时,腾讯公布的QQ注册用户就达到了6亿,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亿。巨大的用户基础,让腾讯每进入一个领域,都能迅速获得足够稳定数量的用户群。

腾讯游戏部的员工曾戏言:“腾讯就像是一个商场,花了几年时间建起来,积累了足够的人气,然后往里面塞什么东西都好卖。”这种成功的体验不自觉地让一些人走向了硬币的另一面,那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腾讯员工开始产生惰性,丧失了原来的创新性和积极性。

而QQ作为腾讯的支柱产品,各个业务单元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间的争夺战非常激烈。即时通信部几乎每天都要处理来自各个部门的请求,各个业务单元似乎有着数不完的需要协调的问题,所有的开会都变成了协调,而不是在谈业务,结果没人有精力去管用户体验,从根本上违背了腾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

在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上,2012年本身就似乎是一道分水岭,人们对于互联网的关注开始从PC端逐渐倾斜到了手机端。随之而来的是,腾讯传统的业务部门开始着急,生怕自己的业务被别的部门抢走,公司内部也明里暗里开始了各种PK。

产品线过长、过宽则更让腾讯高层头疼,庞杂的业务不得不发布在四大业务单元。在公司里,一般员工根本不清楚公司有多少个项目组,各个项目组之间又如何区分,项目开发经常出现重复,而且,这种混乱的情形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扼制。

种种因由都指向了同一个敌人,那就是腾讯自己。腾讯需要再一次革自己的“命”。

其实,这种管理的痛苦,腾讯高层早就感受到了,并且已经采取了一些行动。为了解决跨部门决策权冲突的矛盾,腾讯曾有一段组织高管去思科总部学习管理经验的经历,力求使腾讯的组织架构SNS化,建立跨部门的决策团队,下放决策权。后来腾讯虽然成立了一个组织委员会,专门负责对跨部门协调事宜进行统一处理,但并不能全面地解决问题。

腾讯显然还需要更根本性的改良。

六大业务齐发力

切早在2010年,马化腾就已经在酝酿组织架构的升级了,只是一来未思考完全,二来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2012年5月16日,腾讯公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虽然腾讯的营收仍然在增长,但增长幅度已经放缓,经营利润更是连续六个季度下滑。马化腾找到了机会。

两天以后,在刘炽平的协助下,马化腾酝酿了许久的“手术刀”终于落在了所有腾讯人身上。这一次,腾讯将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了6个事业群:企业发展事业群(Corporate  Development  Group,  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Group,  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obile  Internet  Group,  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nline  Media  Group,  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ocial  Network  Group,  SNG)、技术工程事业群(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TEG)。其中,技术工程事业群是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而来。在事业群之外,腾讯又新成立了一个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lectronic  Commerce  Center,  ECC),专注于开拓电子商务方面的业务。

随着组织结构的变更,腾讯的管理层也有了部分调整。

原腾讯互动娱乐业务系统总裁任宇昕出任集团首席运营官,负责SNG、IEG的工作,兼任IEG总裁;原无线业务系统总裁刘成敏成为MIG总裁及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

原网络媒体业务系统总裁刘胜义出任OMG总裁及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原高级副总裁汤道生出任SNG总裁及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

原高级副总裁卢山出任TEG总裁及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

原互联网业务系统总裁吴宵光出任ECC首席执行官及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

从此次腾讯的组织架构调整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腾讯从原来的只注重社交一个方向,转变为社交、游戏、网媒、电商、搜索并重。

社交上腾讯素有“强化大社交网络”的意图。此次腾讯将即时通信平台QQ和两大社区平台QQ空间、朋友网全部并入社交网络事业群,力求形成更有规模效应的社交网络平台。这里,Facebook的发展给了腾讯很好的借鉴。在腾讯重塑组织架构之前,Facebook即将上市,其成为那时美国IPO融资最多的公司,估值达到了1000亿美元。腾讯高层自然不会忽视社交网络这样巨大的潜力。而同样属于布局社交网络的公司,腾讯在中国已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腾讯高层不可能没有动作。

在游戏上,腾讯希望能够“拥抱全球的网游机遇”。在此之前,腾讯游戏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从2002年腾讯进入游戏领域开始,10年时间内,腾讯立足于游戏的本土化,着重打造游戏本身所带来的畅快感。其先后自主研发的《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等,成为网游界首屈一指的产品。到2011年,腾讯的游戏业务已在国内市场稳居第一,这时试水国际化正当其时。

在新媒体领域,腾讯的目的是“整合网络媒体平台”。在这次组织架构重塑之前,腾讯已经尝试整合传统门户、微博和视频等媒体形态,搭建了一个新媒体平台。而这次上升为事业群,则使其形成了更全面的布局。

无线领域曾是腾讯最早搭建的平台。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腾讯必须采取更大的动作。之前,腾讯已经在安全、浏览器、应用分发市场、地图等产品上展开了布局,这一次组建移动互联网事业群,令其在无线领域的布局更加丰富和清晰。

在搜索领域,腾讯将搜索商业部门与无线平台进行了整合,将搜索技术部门与工程事业群进行了整合,力求让搜索更好地依托无线和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势,发展新一代的搜索业务。

腾讯当时曾有心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腾讯电商控股公司的独立成军便是明证,腾讯希望它能够以更灵活的机制来应对来自于市场的竞争。

对于此次改革,马化腾有着自己的解读:“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括: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加强创造新业务能力。同时,我们也聚合技术工程力量,发展核心技术以及运营云平台,更好地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推行开放战略,重拾“小公司”精神

这一次的组织架构调整,腾讯将原来所有的业务单元都打散了,具有潜力的业务单元被提拔,增长无力的业务单元被果断砍掉。各事业群的业务属性更加清晰,那种产生业务重叠的可能性被巧妙地去除了,事业群负责人不再需要到处奔波协调。

原来的职能系统被分散到了各个事业群之中,事业群负责人开始拥有所属事业群人事、财务、组织结构的自主权,事业群的闭环属性得以凸显,事业群内部可以更加专注和聚焦,也能更加深刻理解用户需求并对用户需求做出快速的响应。

此次组织架构的调整还强调开放,腾讯希望6个事业群也可以进一步打造出腾讯的开放平台。事实上,早在2011年时,腾讯就提出了“开放、共赢”的发展方向,腾讯意识到就算自己能力再强再大,在社会中也只是很小的部分,不可能做到在各个领域通吃,在自己能力不足或缺乏优势的领域,腾讯开始选择和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当6个事业群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深耕时,同时可以扶持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构建一个开放共赢的有机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腾讯“一个平台”的整合优势,让越来越多的相关者,开始依附于腾讯。

正如马化腾所说:“腾讯的立业之本是我们的IM平台。过去的组织结构,都是从这个平台上长出来的,都是从这棵榕树衍生出来的枝枝杈杈。可是,虽然枝杈变得越来越多并且落地生根,但它还只是一棵树。面向未来,我们必须要向互联网更高的境界迈进。我们需要去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与合作伙伴一起培育一片森林。”

事业群之下,则是很多个业务部门,IEG中负责游戏的部门,则习惯于自称为工作室。进入业务部门或工作室,就形成了我们之前提到的小金字塔模式,顶层是部门总经理,中间是业务总监,位于最底层的是小组长和普通员工。

这些业务部门和工作室负责承担某些具体的业务工作。在开放战略的引导下,它们就像是一个个的小公司,在公司宏观战略的影响下自由开发产品,这正符合马化腾号召的“小公司”精神。马化腾认为,当公司上了规模以后,为了应对“大企业病”的负面影响,公司就需要由大变小,用组织架构的模式将公司塑造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元,重拾“小公司”的特质,重新唤起组织的活力和员工的激情。

从“混乱”到“把控”

作为公司战略的承载,组织架构的调整并非易事。强如马化腾,也需要两年的等待。在这两年中,腾讯只是做了一些渐进式的改革,真正的风暴要等待最好的时机才能发生。

“大社交、小灵快、大平台、多线程”是这一次腾讯巨大组织架构调整的核心。腾讯高层要的就是把“失控”的腾讯从悬崖上拉回来。虽然组织架构的调整必然会引起部分员工的不适,但企业不可能为了照顾一些员工的情绪而不做改变,毕竟,后果是由组织负责,而不是由员工来承担。

从组织架构的管理学上来说,事业群式的组织架构,又称分权式的组织架构,它是公司上升到某一规模、活动内容日益复杂、产品日益多元化之后的必由之路。这种组织架构以产品、市场、顾客、地区为划分标准,将公司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即事业群。各事业群接受总办的指挥,但又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从根本上解放了总办的管理强度,工作效率也得以显著提升。

以QQ为例。以前,QQ、QQ空间和移动QQ分散在三个业务系统之中,而腾讯将这三个业务部门统一到SNG之中以后,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2014年4月11日,QQ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2亿,获得了吉尼斯颁布的“单一即时通信平台上最多人同时在线”荣誉证书。

面对创新能力匮乏的问题,马化腾迅速建立了内部竞争机制。尽管这个策略会导致一些资源流失,但效果也是很明显的,避免了团队产生惰性,刺激内部创新。比如,微信就是腾讯内部竞争的结果,而不是诞生在原来的QQ团队里。

2012年,腾讯的市值是400亿美元左右,到了2016年已经达2000亿美元的规模,4年涨了5倍,在新的组织架构的支撑下,腾讯真正做到了从“混乱”到“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