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工作法 > 与投资人:真诚、稳定、简单

与投资人:真诚、稳定、简单




在创业初期,腾讯曾经历过一段极度缺乏资金的日子。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变现方法有限,一款免费的爆款产品带来的往往不是财源滚滚,而是负债累累。腾讯就面临着这样的状况,虽然用户极速增长,但只有用户却没有收入,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为此,腾讯创始团队曾经四处求人,想把公司卖掉。深圳赛格、广东电信、中北寻呼集团……这些企业都曾接到过腾讯的求助。然而,面对OICQ这个既可爱又受人喜爱的“宠物”,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

吴晓波在《腾讯传》一书中写道:

几乎所有接待过马化腾或曾李青的企业都表示“不理解腾讯技术和无形资产的价值”,有的则提出只能按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多少个桌椅板凳来买”,对公司的估值,最多的出到了60万元。马化腾后来沮丧地说:“谈判卖腾讯的时候,我心情非常复杂和沮丧,一连谈了4家,都没有达到我们预计的底线。”

面对最多出价60万元的买家,马化腾尽管沮丧,但仍然坚持了底线。他们想要的不是尽快脱手,而是让OICQ活得更好,而且他们坚定地相信OICQ可以更好。而今,腾讯的成功让许多曾经看不懂它的人后悔不已。

腾讯的融资之路走得并不顺畅,但也并不反常,任何初创的项目都要经过四处碰壁到逐步被投资人所接受和看好的过程。幸而,即便是在最缺乏资金的时候,腾讯也坚守了自我,做正确的决定。更难得的是,在与投资人之间长期的相处中,双方保持了平衡稳定的关系,这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关系管理。

真诚相待

投资人每天都要会见数不清的创业者,与其说他们会看项目,不如说他们会看人。一个项目的前景和价值固然重要,但若要投资人拍板,往往还需要一点火候,这个火候就是创业者的品质和将来合作后的磨合程度。

20世纪90年代,风险投资开始在中国升温。不过,早期来中国寻找项目的风投并不多,可能也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政策并未放开,同时,中国的行业发展潜力并未被充分发掘。随着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风投才开始到中国寻觅投资机会。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nternational  Data  Group,  IDG)就是最早进入中国的风投公司之一。在1996年,IDG开始到深圳寻找投资项目。当时IDG的代表是王树,他深入深圳的科技公司圈中,先后拜访了多家深圳的科技公司。

通过一些人脉联系,腾讯联系到了王树,并和他顺利会面。在双方会谈时,马化腾因为身体不适卧病在床,精神状态很不好。王树想听听马化腾作为团队领导对公司前景的看法,结果马化腾一句漫不经心的“我也不知道”让场面有些尴尬。

然而,如果回到当时的现场,应该能从马化腾的表情和语气中感受到,这并不是在敷衍。他没有夸夸其谈,讲出一箩筐空洞的设想,而是实事求是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看吧,这就是最真实的我们,我不想讲虚的来骗你。”要知道,OICQ可以吹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事后,王树也表示,马化腾真实、坦诚的性格打动了自己,从而让他更加确定地投资腾讯。当然,从客观方面来说,OICQ的受众的确很多,而且呈爆发趋势;同时国外的ICQ并购事件给了大众一些想象的空间,这些都对这场谈判起到了推动作用。

马化腾说自己“不知道”,其中一部分原因也可能是他之前被融资的事搞得筋疲力尽,情绪似乎比较低落;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当时没有吹嘘自己的宏伟计划,不善于“讲故事”,这种真实反而给王树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认为马化腾是一个踏实、肯干的团队领导。

资本的眼光除了落在项目的前景上,也会看重团队领导的品格。很多时候,促使投资人做出最后决定的,都是创始人的个人品质。真实、诚恳一定是创业者的加分项,实诚但不软弱的人,更加可信赖和容易沟通,这对投资者与创业者的磨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在其上市十多年的历程中,腾讯多次通过回购股票提升投资者信心,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能力与决心,与投资者进行真诚的沟通。

2005年,受到“移动梦网”业务的影响,腾讯的股价持续下滑。当年4月,腾讯董事会宣布回购已发行股本10%的股票,以此表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到11月,腾讯又宣布了一项金额最高为30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2013年4月,受到“微信收费”等传言的影响,腾讯股票下跌。为了打破谣言,重振市场信心,腾讯更是连续5个交易日回购股票,总计回购297.57万股,涉资约5.9亿元人民币。

……

在任何时候,腾讯都不拐弯抹角,总是用最真诚的方式与投资者们沟通。这样的做法看起来不聪明,却深得人心。

平衡稳定

资本参与一家公司的运作和投资,在无形中会对公司产生影响,如何平衡股东的收益与管理层决策自主性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腾讯的第一大股东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分公司(MIH,由南非报业集团控股)是一家总部在南非的投资集团公司,自2001年投资腾讯之后,双方保持了近20年的稳定关系。这样的状态,对腾讯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MIH致力于在新兴市场投资新媒体公司,在IDG和盈科都对腾讯失去信心的时候,它却看到了腾讯的价值。在投资腾讯的谈判中,MIH提出的估值达到6000万美元。最终,通过收购盈科和IDG手中的腾讯股份,MIH以持股32.8%的比例如愿成为腾讯第一大股东。

MIH的意外到来,既为腾讯扩充资本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同时经过接手前东家IDG和盈科的股份,改变了之前的股权结构,为腾讯之后的上市打下基础。在2003年,为了给上市做准备,腾讯从IDG手中收回了其最后仅有的7.2%的股权,再通过购回MIH的部分股票,形成了腾讯和MIH各占50%股份的格局。

2004年,腾讯上市,通过增加股本,稀释了现有股东的持股比例,MIH持股比例降到37.5%。MIH虽然是腾讯的第一大股东,但是马化腾带领的腾讯团队与MIH之间似乎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资本与企业的关系是多方面平衡的结果,资本在控股企业的同时,也会对企业产生无形的影响。企业的重大决策也要得到股东大会的支持,互联网企业是需要快速决断,速战速决的,市场的机会转瞬即逝,不仅要提前做好布局,更需要雷厉风行的决策。如果管理层的决断遇到股东的犹豫,很可能会造成企业的损失。

幸运的是,MIH充分信任马化腾团队,在投资之初就放弃了所持股份的投票权。因此,马化腾持有腾讯的股份比例虽然不高,但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主要还是由他和几位联合创始人来决策。

而在分红权方面,马化腾实施了优厚的政策,他增加了分红的次数和额度,充分保证了大股东的利益。由此,马化腾在充分顾及股东的利益的同时,保证了充分的决策自主权。虽然这个并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优势,但对当时不断壮大发展的腾讯来说十分重要,它为腾讯的扩展并逐步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龙头企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腾讯之后不断推陈出新,做了游戏平台、微信,还进军大数据,腾讯能够如此迅速地在互联网领域形成规模并不断壮大,离不开核心管理层的快速决断。如此顺畅的发展路径,不难想象,技术与资本之间的平衡关系对此起到了无形的保障作用。

如今,腾讯的分红已经成了南非报业集团的重要现金流。从买入腾讯股份开始,南非报业只拿分红,从来没有卖出过一张腾讯股票。无论股价狂涨还是急跌,南非报业从未动摇过对腾讯的信心,这种信任令人感动。

南非报业集团现任CEO鲍勃·范迪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常说:“腾讯管理团队,无可争议的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之一。这个强有力的团队,与中国这个仍然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市场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只能说,我们对腾讯有着充分的信心。”

有趣的是,在腾讯就任国际业务部高级执行副总裁16年之久的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就是从MIH跳槽而来。当年,将腾讯推荐给MIH的就是网大为。目前,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腾讯公司首席探索官,负责寻找能在前沿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的公司,然后做早期投资。

随着腾讯在国内外投资业务的增加,它将成为更多企业的投资人。之前与股东相处的经验,有助于腾讯处理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为更多的初创企业提供成长机会。

精简的股东结构

股东拥有对公司股份的控制权,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对公司的影响力。股东结构是整合、平衡各股东之间关系的工具,如果股东结构过于复杂,可能不利于上市公司内部高层的协调和统一。因此,健康的股东结构是上市公司平稳运行的保证之一。

1999年,腾讯拿到的第一笔投资款是从IDG和盈科那里得到的,此时的股权结构是马化腾的团队持有腾讯60%的股份,IDG和盈科各自持有20%。同时,他们为腾讯融资220万美元。这笔投资款在当时是帮助腾讯摆脱困难局面的救命稻草。此时马化腾团队还保持着控股权,而盈科和IDG可能也只是试探性的投资,他们也在考量腾讯的未来升值空间,所以占股比例并不高,股东结构是简单明了的。

到了2001年6月,由于当时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的大幅跳水,引起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危机,再加上IDG和盈科在其他投资项目上也遭受损失,因此希望卖出腾讯股份以规避市场风险。这时,MIH出现了,并接手了盈科手中的腾讯股权,又收购了IDG手中的12.8%的腾讯股权,此后还向腾讯发行了可转债,成为腾讯的第二大股东。

此阶段,腾讯的股权结构是马化腾团队持有60%的股份,MIH持有32.8%的股份,IDG并未全部卖出腾讯股份,还留有7.2%的股份,马化腾仍然保持控股权,股东结构虽稍有变化,但仍然比较简单。

2004年,腾讯上市,股东结构变为马化腾团队持有37.5%的股份,新进入的ABSA  Bank(南非联合银行集团)持有10.43%的股份,MIH持有37.5%的股份。此时,上市稀释了股权,并新加入了ABSA,但是马化腾团队仍然持有与MIH相当的股份,并且大股东数量并不多,股东结构比较合理,也有利于马化腾团队有效发挥团队的智慧。

据腾讯集团2016年财报显示,MIH共持有腾讯33.25%的股份,马化腾仅持有8.73%,还有摩根公司持有6.68%,高端数据服务公司(Advance  DataServicesLimited)持有8.73%,另外MIH在腾讯还有两位非执行董事。不难看出,腾讯的股东结构从一开始拿到第一笔融资到现在的演变过程中,马化腾在前期都是处于控股地位,并且股东数量并不多,结构精简,这对一个初创型企业是比较有好处的。

股东数量多会有利于公司融到更多的资金,比如阿里巴巴集团的股东结构,有软银、雅虎、蔡崇信和马云等。但其弊端是,复杂的股东结构可能会增加股东之间的权益之争,这也不利于初创企业的内部团结和稳定,也会影响到公司的决策和发展。

腾讯这样精简的股东结构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模式,这样既有利于股东的稳定,也有利于马化腾团队保持独立自主性。到了后期,马化腾的持股数不断减少,但是公司仍然突飞猛进地发展,不难想象,这也与公司稳定的股东结构不无关系,而内部权力关系的稳定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