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工作法 > 赛马机制

赛马机制




有这样一个大家都熟知的故事——“伯乐相马”。故事的主人翁“伯乐”是一位对马非常有研究的人。有一天,伯乐受楚王的委托,为其挑选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他去了很多国家,一直没有找到让自己十分中意的良马。

最后,他在回楚国的路上寻到了自己想要的那匹马,一匹在路上正吃力地拉着盐车的瘦马。一匹拉盐车都迈步艰难的马会是一匹千里马吗?盐车主人觉得伯乐是个傻子,在他眼里,这匹马实在是太普通不过了,拉不动车、吃得太多且长得还骨瘦如柴。

但伯乐却坚持自己的看法,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伯乐牵走了千里马,回到了楚国。楚王一开始看到瘦马,觉得伯乐是在愚弄自己,但之后马夫尽心尽力将马喂好后,却印证了伯乐的说法,这匹马是一匹千里马。

因为伯乐的慧眼识马,楚王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千里马,千里马尽管所处的位置与它的能力极度不符合,也能够被伯乐挑选出来,得到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

今天,伯乐这样的角色同样十分重要。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高速的发展,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人才需求也愈加旺盛,伯乐寻人的速度已经赶不上需求的增加了。

并且许多伯乐的个人喜好也不一样,因此,单纯想要依靠伯乐慧眼识才去筛选人才,本身就有限制,主观性强,即使是“千里马”也可能会被看错,这也降低了“千里马”被挑出的速度。

那是否只能企业方的“伯乐”挑选“千里马”,“千里马”是否可以自荐?答案是肯定的,在腾讯、海尔等企业,有一种共同的人才选拔的文化,即“赛马机制”。

虽然“赛马”与“相马”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带来的效果却完全不一样。赛马机制赋予了“千里马”主动性,通过赛马,形成了一种不是人挑“马”,而是“马”自荐的局面。

那些起初没有被“伯乐”看上的“马”,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充分施展才能,在赛马比赛中超越对手,获得胜利,让伯乐看到自己,这是一种将前途握在自己手上的比赛。

这样的比赛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需求人才,更能发挥人才的积极主动性。正如海尔CEO张瑞敏曾说过的那样:“给你比赛的场地,帮你明确比赛的目标,比赛的规则公开化,谁能跑在前面,就看你自己的了。”

2017年,腾讯跻身“2017年全球最具品牌价值500强”,从1998年11月成立之初到如今的互联网大亨,这只企鹅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但它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走向衰落,反而变得越来越强壮。

互联网行业一直在高速发展,对手的数量永远比你想象得多,任何企业的任何产品随时都存在被颠覆的可能,稍有不慎,企业或个人就会被市场淘汰掉,那腾讯到底是如何立于互联网行业顶端且长久保持屹立不倒的呢?

腾讯永葆生机、永不满足于现状且对未来充满想象。无论是腾讯自身的创新追求、对用户体验的重视,还是花费大量力气聚拢人才等,都是腾讯发展态度的表现,而“赛马机制”在这其中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

通道敞开,不怕内斗,公平竞争,达到共赢。以微信和QQ为例,它们都是腾讯公司旗下的聊天软件,且很多聊天功能还比较相似。当张小龙带领微信走上逆袭之路后,微信全民爆红,随之而来的便是微信对用户的瓜分,甚至有许多用户直接弃用了QQ,转移到微信上。

微信和QQ这样搞内斗,腾讯岂不是两败俱伤?其实不然。QQ比微信研发出来的时间早得多,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用户对QQ附加功能更加熟悉,QQ的设计和功能也十分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有一批忠实的年轻用户。

而微信的产生其实也并不是与QQ竞争的结果,而是腾讯为了抢占移动端市场而使出的奇招,这款操作简单、界面简洁、支持语音的软件,吸引更广泛人群(包括中老年人)的使用,特别是语音聊天功能的设计更是加深了微信在用户心中的地位。

由此可见,微信与QQ虽然同样都是聊天软件,但还是有许多区别的,两者都对用户有吸引力,它们的用户也有大量重叠。表面上看着双方“杀得十分火热”,但也能从它们身上看到“赛马机制”带来的有利影响。

相互竞争又互补,最终达到共赢。“内斗”的QQ和微信为腾讯开拓了更广的疆土,双方在竞争中不断创新,丰富自己,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双方的赛马竞争也让对方有了成长。

从腾讯来看,微信的存在,让QQ更有危机意识,从而开发出更多的潜在用户,因为两者同属于腾讯,因此微信为腾讯带来的用户,变相也成了QQ的潜在用户,而微信的许多设计也弥补了QQ的不足,双方互补,减少了被市场其他产品取代的风险。

2013年11月8日,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互访TCL站的演讲中,马化腾曾说:“即使是像QQ已经有每个月超过6亿的活跃用户,但是在这个领域里面依然有创新或甚至差点被颠覆的可能性。坦白讲,微信这个产品出来,如果说不在腾讯,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话,是在另外一个公司,我们可能现在根本就挡不住。”

腾讯将QQ与微信进行“比赛”,也是一种应对市场风险的举措,通过“赛马”使自己时刻保持清醒,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谁行谁上,先在内部进行一番较量。

就像微信之父张小龙,谁能想得到那样一个文艺内敛的理工男能够带领团队做出爆红的微信呢?而在微信申请阶段,腾讯内部也有几个类似的项目正在开发,若是马化腾选择了其他项目,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微信了。

不得不说,腾讯内部竞争的方式确实为好的项目提供了机会,这种“谁行谁上”的赛马机制也是一种进化法则,在内部进行优胜劣汰的筛选。

海尔也是这样重视赛马机制的建立,从而拥有良性的用人机制,招徕人才。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条大河,每个员工都应是这条大河的源头;员工的积极性应该像喷泉一样喷涌出来,小河是市场、用户。员工有活力必然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服务,用户必然愿意买企业的产品,涓涓细流必然汇入大海。”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

重视“赛马”,海尔为此建立了一系列赛马规则,比如海豚式升迁制度,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届满轮流制度,竞争上岗制度,在位监督控制和较完善的激励机制等,都是其对良性内部竞争的推崇。

“赛马不相马”的海尔将每位员工都纳入公平竞争的赛场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市场,都是一个市场,干得好的会盈利,干得不好的就要亏钱,这种方式也大大提升了员工的职业精神,把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