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工作法 > 从家文化到企业文化

从家文化到企业文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愈加激烈,从表面看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还是以产品为主,但其实随着市场的开放、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产品各项成本的降低,支撑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其实是企业的文化竞争。正如企业管理界流行的那句话:“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一流企业做文化。”

文化不是纸上谈兵,企业有怎样的文化,发展格局就有多大。乔布斯说:“文化不是纸面上怎么宣传,而是信仰什么,如何思考,如何做事。”腾讯是一家十分注重文化的公司,其中家文化特色尤为明显,相应地,腾讯的福利体系建设也非常完善。

腾讯在初创时期和许多中小企业一样,都十分重视家文化的营造。因为小公司在创业初期的基础配置与大公司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体系构建不完善,实质性的福利待遇与具有完整体系的大企业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许多创业公司就会以文化作为切入点,而渗透员工心灵的家文化则成为员工接受度最高的企业文化,会加快员工归属感的建立,即使公司条件简陋,也会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减少人才的流失。

腾讯家文化的浓厚,也得益于其初创时期组建的团队成员。小个子马化腾在初二转学时认识了同班同排的许晨晔,那时他所处的学校还扩招了两个班,这两个班里就有腾讯另外两位创始人:陈一丹与张志东。

这样的经历仿佛是上天的安排,也为后来腾讯的创立埋下了萌芽的种子,创始人很久以前处于同一片土地,对这片土地拥有同样的情感,相互之间有一定的情感纽带,这也使他们后来就像家人一样,创业初期付出全部真心,与同伴为了同一个梦想共同努力奋斗着,在企业条件还有限时,也能相互理解,不计较物质的回报,创业则顺其自然地发生了。

在1998年春节后的一天,马化腾约了那时的几个伙伴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他说:“我们一起办一家企业吧。”短短的一句话,为庞大企鹅帝国的建立拉开了序幕。

就业务而言,腾讯在创立之初,没有像许多大公司那样有一个详尽的业务划分,大家在业务处理上,很多时候是商量着来,各自分管一部分业务,有极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

创始人曾李青回忆说:“我与马化腾、张志东第一次就公司成立的事情见面,是在龙脉公司的那间小办公室里。关上门,我们简单地分了下工,马化腾负责战略和产品,张志东负责技术,我负责市场。”

2017年8月9日,在首届粤港澳湾区青年营上,马化腾回忆腾讯从创业到壮大的路上创业团队成员的相处模式时说:“最大的问题是成长过程中大家遇到一些问题能不能有商有量,能不能齐心携手度过以及能不能得到投资者的支持。”

可以看出,腾讯在创始之初,家文化氛围浓厚,相互之间有紧密的情感纽带,使尽管在物资各方面都未达到高福利高收入的条件下,大家仍然能撸起袖子,激情澎湃地往一处使劲儿。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业务流程复杂化、人员配置多样化,单一以情感为纽带去发展公司的制度,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向陌生人借钱,说等我以后有钱了再还,一般情况下,你的请求不会成功。

而随着企业的人员增多,陌生的员工来自天南海北,在这些人面前打感情牌,许多人是很难接受的,这时家文化的影响力相较于小规模员工就弱了许多。

不光是员工的接受度,从企业本身出发,当公司规模较小时,领导还可以随时与各个员工进行一些情感交流。但一旦公司规模壮大之后,这种领导交流的方式就变得不现实。并且在创业初期,为什么说家文化更适合企业的发展?因为为了留住人才或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用家文化去管理员工,会建立极大的包容制度,这是许多大公司没有的。

举个例子,以考勤制度为例,小公司的考勤一般是比较宽松的,公司规模小,很多时候,只要员工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对于考勤,许多领导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种情况在许多大公司是不允许的,因为一旦考勤出现水分,整个公司的制度规章就会混乱,不利于对人员的管理。

所以,家文化的管理模式比较适用于中小企业,而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家文化的效果反而并不明显,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毕竟制度对于员工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约束力的,用制度管人也能解放领导,让他们去做更有意义的工作。

以腾讯为例,曾经腾讯花了大量工夫在做员工福利,强调家文化,企业对员工照顾有加,领导像家长似的对待员工。但就在这样的高福利的情况下,也仍会有许多员工对福利不满。众口难调,好了还要更好,这是许多人都有的心态。

而许多在腾讯工作的员工离开腾讯后又发现,原来觉得习以为常的腾讯福利,许多其他公司都是没有的。所以,其实高福利、高包容度也会带来一些弊端。

由于过于强调好待遇、好福利和家文化,员工也格外关心福利待遇水准,这会为企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支出。过好的福利也是一种对员工的纵容,很多时候员工就会经受不住诱惑,贪图享乐,反而导致工作懈怠,拉低工作效率。

那怎么将初创期建立的家文化,过渡为适合企业持续壮大所需要的企业文化呢?怎么在小公司发展为大公司后还能保持一些家文化色彩呢?

腾讯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部副总监张铁军认为,企业在建立企业文化时,首先要让企业员工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与责任,让员工树立一种踏实勤奋的理念,而不是让他们认为企业是一个可以享受安逸生活的地方,这会消磨他们的意志。企业不是一个让员工养老的地方,而是一个让人奋斗、成长的大家庭。

腾讯在发展壮大后就很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以校招为例,以前招人时对学生讲企业家文化,企业有许多好福利,待遇也非常不错。但现在校招时,就会明确告诉面试者,腾讯想要的“、”是“有梦想的实力派”。

随着文化的变革,员工福利也更有针对性。若是员工对企业的某项福利不满意,那就取消这项福利。腾讯正在从浓厚的家文化色彩转向更符合现今发展,带有少许家文化影子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下催生了既包容又理性的管理制度。

这种管理制度是一种以目标和关键事件为导向的做法,由于传承了初创时期的家文化,现今的企业文化也十分重视相互之间的沟通。直接表现就是,腾讯在为每位员工制定项目目标时,不是像许多其他企业那样,领导直接分配,员工只能被动接受,而是由员工和自己的直接上级共同制定目标,双方达成一致之后再去执行。

并且,目标也是可以灵活调整的,不像直接考核KPI那样死板,腾讯的员工在执行项目时是灵活自由的,只要目标不变,许多事件都能灵活调配;对员工时间的考核也是如此,既沿袭了家文化特色,又融合了必要的考勤制度,制定了一套灵活的时间考核制度。

举个例子,腾讯的考勤许多都是从项目组出发的,许多项目组并没有严格地规定员工必须早上9点到公司,下午6点才才能下班,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手上的任务,保证规定的坐班时间,其余时间员工可以灵活安排。

当然,员工领取的项目任务都是与自身的能力及时间相匹配的,这就增加了员工的自由性与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形成了一种现象:许多员工早上很晚到公司,但是晚上会自觉加班完成任务。

家文化是一个黏合剂,当腾讯发展壮大后也未将其抛弃,结合家文化的理念,建立了一套属于自身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员工带来了既紧又松的执行理念,让员工产生归属感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