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工作法 > 战略指导决策

战略指导决策




自1998年创立以来,从毫无盈利的QQ到现今资本覆盖众多企业的腾讯帝国,腾讯至今已走过了20个年头,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但就现状而言,无疑是成功的。纵观腾讯经营发展史,会发现其拥有独到的战略逻辑,牵引着自身决策的执行。

清代文人陈澹然说:“不谋万世者,不足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腾讯发展战略的制定就具有全局性,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战略指导决策的执行。

在过去腾讯发展的这19年中,尽管在具体项目的执行上,腾讯曾走了许多弯路,但在前进的方向上未出现严重的偏差。我们在市场上能看到许多腾讯成功产品的身影,如QQ、微信、邮箱和国民火爆游戏等。这些都是腾讯决策胜利的果实。

当然,坐拥数亿用户的腾讯,也经历了不少失败。在这些失败的案例中,可以看见战略与决策的身影。在战略的指导下,决策偏离战略规划道路,就会与战略初心产生矛盾冲突,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

就像电子商务市场被阿里巴巴占领,广告媒体市场被百度占领,社交网络及游戏市场的大头也紧紧攥在腾讯手中。这些领域的持续研发都是在它们各自的强势领域内,这样会降低开发风险。

而一旦跳出这些各自经过长久努力,自身已经有一定实力竞争的领域后,在新的领域进行拓展就要承担成倍增长的失败的风险,所以在这方面的决策需要慎之又慎。

怎样进行正确的决策?机遇的存在,也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因而要拥有一个沉稳果断的战略指导,慎重选择,果断跳跃,踏实务实。

马化腾曾说:“不要一开始就设定宏伟目标,而是把目标放在最低点。创业者不能指望说要做到10亿元或多少亿元,如果腾讯当初这样想早就死了。高目标会左右创业者的每一步动作,接下来你会发现很多细小的事情都不好做了。”

企业在发展时,不同阶段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发展执行的方向也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因为不同企业的战略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什么时候做、做什么内容、要不要做?这些决策都需要从总体的企业战略上进行思考。

腾讯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也不一样。初创始于务实基调,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那时的腾讯虽没有清晰的战略构想,但也一直努力让自己活下来,可以说那时的战略就是让自己活下来。

因此腾讯在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上都非常务实,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无论是投身的行业选择还是项目的决策,都竭力去探索让自己活下来的道路。

在互联网大市场环境中,初创时的腾讯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公司,一开始做的产品方向也是看似前途无限,实则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原则,注定要被市场淘汰。

表面看,腾讯进入了与互联网最亲密的行业,实际上却未能跟随市场前进的脚步,选择了即将被市场淘汰的无线寻呼系统的开发和运营。随着移动手机覆盖率的增加,处于落后地位的腾讯尽管自身对寻呼系统做了许多创新,但仍无法阻止自己被不断挤出市场的命运,那时的腾讯处境非常艰难。

而QQ就是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产生的,这也成为后来腾讯的求生之路。随着寻呼机市场的崩盘、“移动梦网”的开展,“移动QQ”让腾讯第一次实现单月盈亏平衡,作为网络寻呼的QQ就这样在逆境中存活了下来。

之后腾讯为了盈利又做了许多努力,其中就有不成功的收费尝试,特别是QQ号码注册要收费这个决策,引起了用户的反感抵制,让腾讯第一次陷入舆论危机当中。这些成功和不成功的决策都是腾讯为了活下来所做的尝试,也是战略,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腾讯经历了一系列的生存挑战。

而在腾讯成长期间,自身的战略也随之改变,更加倾向于“以服务用户为中心”的导向。在产品的研发和发展上注重用户体验,指导决策的执行。

2004年8月,微软总公司组建MSN中国研发中心,并把基地建在上海。几乎与此同时,微软在北京也组建了MSN中国市场中心,腾讯历史上最重量级的敌人出现了。在腾讯应对吃力的时候,MSN提出合作,但当时的腾讯却拒绝了。

为什么腾讯在不利的境况下仍然拒绝了MSN?因为腾讯当时的战略发展有重视用户利益的架设,实行“用户驱动战略”,在新的领域开发上一切以用户为出发点,脚踏实地地为用户服务,沉浸在产品本身的研发上,而不是因为追求战略上的“新花样”使用户利益受到损害。

腾讯在这个战略的执行上态度十分坚决,这也得益于马化腾的“三问哲学”:一问,这个新的领域你是不是擅长?二问,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三问,如果做了,在这个新项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

事实证明这次的决策是正确的。2010年10月,微软宣布关闭了MSN  Spaces博客服务,导致全球有3000多万名用户面临着搬迁,而这期间微软却抛弃了上百万中国用户。因为在微软的博客服务商里没有中文版,如果当时腾讯妥协了,那么腾讯用户的权益必定逃不过这场灾难。

随着腾讯的成长,战略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腾讯首席战略投资官刘炽平在上任后不久,又提出新的战略主张和发展蓝图:“腾讯希望能够全方位满足人们在线生活中不同层次的需求,并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腾讯从封闭慢慢转向开放,从PC端慢慢转移到移动端,从稚嫩向成熟战略进阶。

这时的腾讯在各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有了更多的资源去尝试,对自身流量也不断地进行开发,这些都是在全方位战略的引导下进行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战略指导,也就不会有这些战略决策。

腾讯对门户网站的投入建设就是如此,为了全方位覆盖用户,进行资源的整合,腾讯着力打造综合型门户网站。即使决策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战略上腾讯需要这样的布局。

并且,尽管囊括了所有互联网服务,但客观说来,腾讯网却没有将腾讯自身拥有的雄厚流量很好地转换出来,使自己成了一个尴尬的存在,眼前有一大块蛋糕,却只能看不能吃。

而腾讯战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从过去12年中的被动战略选择转变成主动战略出击,有明确的战略方向:连接一切,保持远见。

在腾讯经过成功与失败的产品之后,终于将自己的战略归结为“连接器”和“内容平台”。以通信和社交为核心平台,以微信和QQ为平台作为连接器,搭建生态系统,连接所有的人和资讯、服务,这也是腾讯一切决策的依据。

以核心业务打好基础,在完成了自己庞大的空间布局之后,再进行创新空间的冒险,进而形成战略开发后的谋略演变,最后完成探索中的修正。通过战略决策使腾讯保持蓬勃的生命力,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让自己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能够长久地存活。

主动开放,最明显的就是从以前的单干,转变为现今对项目投资的浓厚兴趣。抓住自己的核心板块,在其他项目上,不再去追求全方位自我个体的完整覆盖,而是实行开放战略,寻求合作者去投资项目,去孵化企业。执行为战略定位,战略指导决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