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产品法 > 你的产品为何脆弱?

你的产品为何脆弱?




那么,这和产品设计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可大了。

一个产品能否在现实中“存活”下去,它要面临的状况和阿尔奇安讲的“逃离芝加哥”很有些相似之处。产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产业环境、竞争对手、用户群体特征等众多因素,都影响着产品存活的可能。

路不止一条。

设计者最关键的任务是“找出那条可以存活下去的路”。那么,这条可存活的路是一开始就高屋建瓴地规划出来的么?不是的。产品和生命体、组织、制度一样,也在不断调整、试错的过程中才能找到路活下来。

如果某个产品团队拍着胸脯说,我们早就做好了未来一年的产品规划,你看产品的Roadmap(蓝图)是这样的,那么这个产品很可能是有问题的,或者至少说它的产品规划并不靠谱。

具有生命力的产品,和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变了,能够存活的条件变了,它也会随之迭代更新、调整改变。因此,互联网市场变化极快,互联网产品就成了最讲究“迭代”的产品。产品从最开始第一个版本发布,到后面不断地更新迭代,每次迭代都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寻找最佳存活路径的结果。

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找到那条“对”的路呢?简单来讲,需要赋予产品一种类生命的特性,一种多数量、多样化同时竞争的特性。

很多人都明白买彩票中大奖这件事概率很低,不靠谱;但他们却没意识到自己做产品时用的是相似的思路,一种押宝赌博的思路。“买彩票”思路有一个重点:中奖号码是个确定的号码。当你购买的时候,在那个瞬间,你能否中奖,结局其实已经确定了。

过去几年,互联网产业处于过热的阶段,很多公司蜂拥而上,别人做什么他们也做什么。他们认为自己需要判断的只是“这个点子是不是靠谱”,只要点子靠谱,结果就是确定的了。你看,这就是“买彩票式”的创业。他们没有意识到,令一个产品最终活下来的绝不是最初的那个好点子,而是,你构建了一个怎样的产品系统去做这件事。

事实上,最终我们也能够看到,互联网创业热潮和股灾、金融风暴等事件相似,正应了巴菲特那句名言“大潮退去,才能看清谁在裸泳”。创业公司们真正能活下来、还活得长久的并不多。

那么,怎样的产品系统才具有生命特性呢?

美国作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在他的《反脆弱》一书中给出了答案。他告诉我们,现实世界确实充满了不确定,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反脆弱”的系统,这样性质的系统具有强大的韧性,可以从失败中汲取养分,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哆啦A梦吧?它可以说是“反脆弱”的典型代表。为什么?你看每次它遭遇危机的时候就在兜里掏啊掏,先拿出A道具来试一下,如果没法应对又会继续掏出B道具来试。它的兜兜里不仅有Plan  A、Plan  B,还有N多种不同的应对方案。我们形容某个人满肚鬼点子,可能会说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其实也是在讲这个意思。

就像漫长的生命进化历程,物种为了适应环境总是发展出多种多样的能力,只要有一个存活下来,物种就强化这种能力,然后利用DNA一代代传承下去。

因为不能百分百确定存活条件是什么,必须以最小的成本、最大的数量积极试错——这样的系统就是类生命特性的系统,这样的企业、这种类型的产品才不会轻易死掉。

它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认为对不同阶段的产品和企业,衍生出下面两类重要启示:

对初创型企业来说,运用精益创业思路,以最小成本快速迭代,积极试错,犯错的次数就是企业制造“生命”的数量。当排除很多的错误路径后,产品就能不断向着对的方向前进。后文将谈到的最小可行性产品原型之所以有效,就在于它以非常小的成本获得了极大的可能性,是以小博大的典型工具。

对成熟型企业来说,需要思考的是整个公司产品体系的稳定性以及重点产品的架构稳定性。通过思考整体布局,让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承担不同的任务目标,进而使企业获得更强的稳定性。

谈到这里,相信读者已经可以用演化思维来解释很多事了。比如微信采用插件功能的设计方案,除了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外,正是基于演化考虑。

微信插件功能页面图

天使投资人在看好了一个领域的发展潜力后,总是会撒网来投也是同样的原因。但是,有个误区值得大家警惕:创业时,做一个产品失败后马上再换一个目标,瞄准另一个需求去做新产品,这种方式可不是试错和调整。试错的目的是把同一目标下的错误路径识别出来,进而逐渐逼近对的目标,而频繁更换目标则是一开始没能想清楚,完全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