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产品法 > 第四节 产品强度=体验-成本

第四节 产品强度=体验-成本




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出足够好、让用户足够痛的产品解决方案呢?

当我们进一步追问这个问题,就要看看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产品的产品强度,有效提升用户对一个产品的需求。

下图是一套需求分析工具。这套分析框架可以协助我们判断一个点子是否靠谱、是否具有用户价值,或者在资源有限时判断在哪儿投入可以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

需求分析工具图:产品强度=体验-成本

这套分析框架用最简单的公式可以表示为:产品强度=体验-成本。想要提升产品强度,增强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核心只需围绕着“如何提升产品体验”,以及“如何削弱可能产生阻碍的成本”来进行。产品的具体形式如何反而不太重要。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成本和体验如何影响产品需求。

先来看成本方面。

成本是阻碍用户需求形成的最核心因素,但我们常常只关注到那些“看得见”的成本,却容易忽视那些“看不见”的成本,后者在用户决策中往往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

1.看得见的“时间成本”

时间是可见成本中的一种,降低时间成本就是要提升产品效率。

产品人常调侃如果在汽车发明前问着急赶路的用户,他们只会说“想要一匹更快的马”。但事实上,“更快的马”就是用户对效率的追求,需求本质是减少交通时间。假如在汽车发明前,真培育出了新品种的马,能跑得快很多,那当然也是一个好产品。而现在,出行除了汽车以外,还有火车、飞机等效率更高的交通工具。由此可见,产品的具体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有没有提升,时间成本有没有下降。

很多工具型产品都以效率为策略重点进行设计。比如QQ同步助手,以前用户换手机转移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很不方便,要用数据线连接电脑导入或导出,甚至还有人一条条手工录入。而在使用QQ同步助手后,无论你的新手机是什么型号,都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络同步通讯录,甚至照片和软件也能同步转移,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升了效率。

再比如,很多微信小程序都是为提升单点效率而设计的。2017年7月1日起,国家税务局《关于增值税发票开具有关问题的公告》正式实施,要求无论开普通发票还是专用发票,只要发票抬头是公司名称,都必须填写企业税号。这一规定增加了很多商户和普通用户的时间成本,“微信发票助手”小程序专为干掉这个烦恼而生。在用户侧,公司财务可以把相关信息录入小程序,再直接群发到同事群,所有群内成员都可以一键保存到自己的微信个人资料中,位置在“我—个人信息—我的发票抬头”里,随时可以查看、编辑。更重要的是,商家侧如果接入了微信极速开票,用户到店消费后只需扫一扫,即可获取发票,整个过程在10秒内完成,大幅超越了传统流程的开票效率。

“微信发票助手”小程序使用流程截图

在商务领域,也有很多企业以效率提升为核心策略。例如顺丰速递自购货机,京东自建物流体系,7‐11和全家等便利店四处布店,都主打“快”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它们也用各种策略令用户感知到了这种“快”。

2.看得见的“货币成本”

钱是可见成本中另一重要因素,也是谈到成本时最容易想到的因素。对用户来说支付的货币成本变少就意味着企业的产品定价要调低。不过降低定价绝不等于偷工减料,如果产品降价是以牺牲品质为代价的话,降价的做法就没有任何意义,用户也绝不会轻易买账。可如果不在品质上放水,就意味着牺牲企业的利润,相信经历过红海竞争的产品都会对价格战心有余悸。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这似乎是个无解的困局。可总有产品能够想办法破局而出,通过价值创新做到提升品质的同时降低产品价格。产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降低定价直接决定了这个产品是创新型产品还是平庸型产品。

例如,汽车的发明者是杜里埃兄弟(The  Duryea  Brothers),但在福特发明T型车之前,汽车只是富人的定制品,价格昂贵,难以普及。福特通过发明高度标准化的装配线,大幅降低汽车成本,使得汽车价格降低到大众可接受的水平,这才一举攻占市场,取代了马车。

还有一个典型案例来自小米的线下零售店“小米之家”。在此之前,小米一直走线上销售的道路,因为线下市场意味着成本的大幅攀升。如果没有办法把线下零售店做到和电商一样的效率,这部分成本就会直接转嫁给消费者,这就意味着小米手机的定价必须提升。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小米付出了巨大努力,通过拓展产品生态链等战略举措,最终用做电商的成本做出了线下零售店。截至2017年年中,小米之家的坪效[10]达27万人民币,仅次于苹果零售店,排名全球第二。

3.看不见的“风险成本”

当用户意识到一个产品包含了可能的风险,即使这个产品价格很低或者用起来很便捷,他们也会选择放弃它。我们在设计时必须仔细评估产品的每个环节,思考其中有没有包含可能的风险——那些令用户不安的因素。

比如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安防类产品或化妆品,定价越高反而购买的用户越多。看上去这不符合经济学中的需求定律,实际上是因为这些产品包含了过高的风险成本。当没有足够多的其他证据协助用户鉴别产品质量或真伪时,用户只能把价格当成判断的工具,他们会认为价格高代表着质量更好。所以如果要做安防类产品或化妆品生意,应尽可能提供更多明确证据让用户信任产品的质量。

又比如,当年“汽车之家”上汽车的销量在一系列汽车资讯网站中一路领先,采用的就是降低用户风险成本的策略。其他网站提供的汽车照片都是官方图片,“汽车之家”则全部现场拍摄真实图片,所有细节都让用户实实在在看到,大幅降低了用户感知到的风险成本。

还有一种风险成本来自用户对“我在别人眼里是哪种人”的担心,我们知道,通常个人私密物品的包装上都不会写明内部的货品信息。更重要的是,产品也会在出售页面就明确告诉用户包装的安全性,打消用户对风险的潜在顾虑。

餐馆打扫得干净卫生可以降低用户对食品安全风险的顾虑,产品销售页写明物品“支持无理由退换货”也能降低用户对产品品质风险的担忧。所有这些行动,目标都是为了降低用户的风险成本。

4.看不见的“行动成本”

除了风险成本外,还有一种不可见成本阻碍用户选择某个产品。用户是懒惰的,大多数用户遇到有难度的事情都会本能地选择放弃。产品设计需要尽全部力量简化产品,让用户感觉好理解、容易用。

在以“降低行动成本”为核心策略的产品中,视频拍摄应用APP“小咖秀”和图书《秘密花园》是最具代表性的。尽管它们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本质策略其实完全一致。

一条创意视频的创作门槛和一张手绘图的创作门槛都很高,不仅需要用户搜集素材发挥创意,还有后续一系列的拍摄、绘制工作。对很多用户来说,光想想就可以放弃了。但“小咖秀”和《秘密花园》做了一件什么事呢?它们把视频和手绘图做成了半成品。没有视频和绘画素材是吧,产品帮你准备好,作为用户,只需要配个音、按剧本表演或选择颜色直接涂上去就好。创作的行动门槛一下子大幅降低,用户对产品的需求自然也就上升了。

降低行动成本也是微信的核心策略之一。从一开始以语音消息替代文本消息,到公众平台的诞生——内容获取从用户主动发起变成了推送给用户;再到语音直接搜索联系人、公众号文章、音乐、小说等等。用户的行动成本越来越低,只需进到微信吩咐一句,各类信息触手可得。

再来聊聊体验方面。

在2016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品牌出口量排行榜上,一家来自深圳的手机厂商传音以超3000万部的销量名列榜首。它的手机品牌叫Tecno,不做国内市场,专做非洲市场,自2015年起已经和三星、苹果并称为“非洲三巨头”。

Tecno凭什么在非洲取得如此佳绩?原来它解决了非洲人自拍的体验难题。我们知道大部分手机拍摄都采用面部识别,肤色较深的非洲人脸在光线不佳时根本识别不出来,只能拍到一团黑。Tecno通过研究,采用眼睛和牙齿识别定位人脸,再辅以加强曝光,成功帮助非洲消费者拍出了体验更好的照片。爱美是全世界人民的需求,传音凭借这一提升体验的策略打入了非洲12个国家,拿下了超过20%的市场份额。

能给用户惊喜、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设计才叫体验。体验照顾用户的心理和情感,做到洞悉用户心理,就能让他们喜欢甚至爱上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