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产品法 > 第三节 需求场景分析:角色、场景、方案

第三节 需求场景分析:角色、场景、方案




通过对需求、市场的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为谁而做”“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和“它将解决什么问题”,但在需求和战略阶段,这些分析都是抽象而非具体的。

一个产品具体应该是什么样,到这里我们暂时还只有一个轮廓型的认识。因此,在撩起袖子大干一场之前,我们还需要做一轮全面的需求场景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消除产品解决方案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为设计最小可行性产品做好准备。

在前文已经谈过5W1H中的Who(主体)、Why(强度)、When(时间、可持续性)如何影响产品需求。通过用户研究,我们已经建立了产品的用户模型,解决了Who(主体)的问题,具体到产品设计的场景分析阶段,主体保持不变,我们需要去看剩下的三个维度:Where(场景)、What(方案)、How(路径)。一般来说,路径可以描述方案,所以后面两点我们会合并在一起去看。

这样就得到了场景分析的方法论模型。它主要包含三个分析维度:角色、场景、方案,并且所有分析都围绕战略阶段定义的“问题”展开。

需求场景分析模型图

用户模型分析工作和需求场景分析常同步进行。[12]

场景分析首先要从角色类型着手。因为同一角色在不同时间、地点、情境下,会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简单来说,对于一个30岁左右的商务用户而言,同样是打车出行的需求,在日常上下班时间、周末或异地出差时都有差异;对于一个大学生用户而言,同样是听音乐的需求,在运动健身时、图书馆复习时或晚上睡觉前,也是有差异的。

举个例子,通信录同步产品QQ同步助手在2012年改版时,主要的角色和场景如下表所示。

QQ同步助手需求场景分析表

对工具类产品来说,产品要解决的“问题”很清楚,用户在人口学、社会学方面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等对产品影响不大,所以可以选择按“使用场景”来划分用户模型。但如果你做的是一款社交、运动、音乐或电商类产品,角色分类时就必须考虑人口学、社会学甚至心理学方面的影响因素。

此外,定义角色和场景的优先级也很重要,它将有助于我们设计产品的交互路径。我们通常会针对优先级最高的场景来设计产品的核心动线。对同步助手来说,最重要的角色是A类换机用户和B类备份防丢失用户;在A类用户的场景中,又以A1、A2为最高优先级;在B类用户的场景中,以B1为最高优先级。产品主页“一键同步”按钮正是针对这些高优先级场景而设计的。

最后来到方案分析的部分。

方案是用户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它包含当前用户选择的常用方案和备选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使用类似下图的表格,运用金字塔结构的思考方式,将所有需求场景穷举出来。穷举意味着场景间各自独立、没有遗漏。

注意,在填写方案时,必须依循完整的操作路径,沿着用户完成任务的闭环路径走一遍,记录所有过程中的行为步骤:“场景触发—A行动—B行动—C行动—D行动-问题解决”。为确保操作路径完整闭环,需要特别关注路径的起点和终点。起点由具体场景触发,它是引发后面一系列行动的动机,终点则指向问题的完结。

需求场景分析表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QQ音乐“听歌识曲”为例,在没有这一功能前,人们解决“歌曲识别”问题的需求场景分析如下表。其中一种常用方案可以记录为:“凭记忆辨认-想不起来-向朋友哼唱-得到答复-手机搜索歌曲并确认-问题解决”。前面对应的场景描述了行为的触发点:听到或脑海中浮现某段音乐。

QQ音乐“听歌识曲”需求场景分析表

而使用“听歌识曲”功能后,方案变成了“手机打开App-进入听歌识曲-问题解决”。产品提供的新方案大大提升了解决方案的效率。一个有趣的状况是,越是需求明确的“问题”,在没有推出好的产品解决方案时,常用方案的操作路径都比较烦琐,并且存在显著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