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公关法 > 第一节 从美国大选说起

第一节 从美国大选说起




在全球范围内,公共关系最成熟的国家当数美国。尤其是美国大选,堪称最华丽的公关战。每届选举“大戏”的每一个团队的公关运作,都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点。从竞选团队铺开宣传,到布局拉选民,再到运用社交媒体工具,以及最后选举人的一举一动,都值得推敲。

美国民众对于选举候选人的公关实力,也积极关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美国大选对他们而言就好比一场四年一遇的全民大型娱乐节目,谁都不愿意错过其中的精彩。所以,选民的关注和候选人的行为更加真实地被记录下来,好比一个品牌产品的好坏,最后都通过公关活动一一展现,并与品牌的目标客户群体产生互动。

先来看看早期的美国选举。如果不是电视辩论的出现,或许尼克松根本不会输掉1960年那次美国选举。那是美国选举中第一次出现电视辩论,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和年轻的参议员肯尼迪在电视辩论中交锋。在这场电视辩论之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尼克松能轻松赢得大选。不过,肯尼迪团队提前做好的准备改变了一切。

在辩论前,肯尼迪就派人到现场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发现打开灯之后现场特别热,于是为肯尼迪准备了一件特别薄的西装。在上台之前,肯尼迪也精心进行了打扮,做好了各种出现在荧幕上的准备。而刚动过膝盖手术的尼克松,不仅一脸憔悴地出现在荧幕上,甚至连胡子也没有刮。在辩论中,他不仅形象不够好,而且因为没有提前考察环境穿了厚西装而频频擦汗,让选民以为他在紧张。

最后,活力四射的肯尼迪在鲜明的对比之下反转胜出。这场辩论充分显示了公关行为在电视辩论乃至美国大选中的重要性,不仅包括选举人的外在形象、细微动作,还包括他通过媒体向大众传输的观感。

再来看看2008年选举,奥巴马是如何胜出的。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力量崛起的网络时代,奥巴马很好地利用了互联网。他在Facebook上与众多网民成为好友,并即时互动;在YouTube上大量发表个人演讲。通过网络平台,奥巴马建立起了亲民、谦卑和诚恳的形象。

从美国大选我们可以看出,时代的发展不断对公关提出新的要求。网民都有看热闹的心态,尤其是在大企业出了公关危机时,媒体有内容可报,观众有话题可看。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每一个人都能助推公关事件的快速发酵。腾讯和其他企业一样,出现过许多公关事件,也在事件中逐渐积累了方法。

在互联网界,大众一直对腾讯的老对手阿里巴巴有着“公关天团”的美誉,这不仅是从每一次阿里的危机公关反应中得出的结论,而且以马云为首的管理层在每一次露脸时都非常适应公关环境。

高晓松在《晓说2017》评“三国梦之队”时调侃道:“如果BAT三家合并为一家大公司,谁来当董事长?”提出问题后高晓松不假思索地接着说:“当然是马老师(马云),因为马老师的雄才大略无与伦比。CEO是马化腾,产品、营销都做得好。CTO是李彦宏,天生当科学家的料。”

暂且不说这样的划分是对是错,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为什么公众都知道马云的雄才大略呢?答案很简单,因为马云爱演讲。而听过其演讲的人,多数会被他影响。相较之下,擅长做产品的马化腾,演讲确实不多。

在媒体圈,腾讯整个领导团队都很少通过发表演讲、出席活动等方式进行品牌宣传和形象塑造。技术出身的马化腾有着典型的理工男性格,低调内敛,沉稳务实。相较口才出众的马云而言,马化腾鲜少面对媒体,几乎看不到他在聚光灯下风度翩翩,听不到他在演讲台上口若悬河。

而CEO对于公关部意味着什么呢?那一定是至关重要的形象代表、品牌文化代表,甚至是企业智慧代表。一位好的CEO同时是一位好的公关,可以为企业省不少公关费。然而,对于腾讯而言,马化腾曾经或许并不是好的公关。在3Q大战之前,甚至在互联网上找不到马化腾的踪影。但在2017年,人民网连续发稿指出腾讯出品的游戏《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后,马化腾第一时间拜访了人民网,不难看出最近几年腾讯的巨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