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 > “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

“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




当时石家庄店叫西贝美食汇,一进门的点菜区有一个巨大的鱼缸——当年花27万建的“镇店之宝”。这个大鱼缸非常碍事,让整个店堵得慌,李凤兰总想拆掉,又怕贾国龙不同意。一晚,贾国龙来石家庄,李凤兰说:“贾总,我觉得鱼缸放门口,堵财路,想给拆了。”贾国龙随口说:“你想拆拆吧。”第二天清晨,贾国龙去店里,鱼缸不见啦!问:“拆了?”李凤兰笑:“拆了,怕你第二天变卦呢。”好家伙,一尺厚玻璃鱼缸,李凤兰找施工队连夜拆除啦。贾国龙看着现场,点点头:“拆了好,拆了好!”

一到石家庄,员工反馈职工餐不好吃,李凤兰马上对员工来自哪些地域做了调查,根据地域占比配备职工餐师傅,提高了职工餐师傅的待遇。走进员工宿舍,被罩床单五颜六色、群魔乱舞。李凤兰亲自选颜色,男孩用淡绿的,女孩用淡粉的。把铁丝“细棍棍”衣架,换成好看、结实的。“一个吃,一个住,就好像是部队打仗的后勤保障,这些做不好,员工很难有高昂的士气,就在石家庄,人员流失率也很大。”

人在改变环境,环境也在改变人。搞文艺出身的李凤兰,平时就爱穿点儿衣服,也爱给员工打扮,买个头花也要去石家庄南三条。“我就把那些孩子当作自己孩子打扮,打扮得漂漂亮亮上班。”

她还掏出5万块钱,买床、电脑、电视、冰箱、洗衣机、煤气灶、海尔热水器,配齐,给魏通、刘项等干部在石家庄安了家。“老板拿出10万块钱给我安了个大家,我给他们每人安了个小家。”

说起石家庄,两眼泪汪汪。

在石家庄一年,李凤兰没少遭磨难。除了与不法物业斗争,还要和各个政府部门周旋。停电、罚款,各种困难都经历过了,有时候李凤兰实在熬不过去,找个角落自己偷偷哭一会儿……

贾国龙听闻这些事,电话里笑着安慰李凤兰:“李老师,这就是‘贵人多磨难’啊。”其实贾国龙心里有谱,李凤兰打得了硬仗。

在经营上,李凤兰聚焦海鲜,改善环境,提振士气,优化产品,整改销售,积极促销,打通关系。1年时间,3场美食节“强攻”,石家庄西贝海鲜汇扭亏为盈。打完这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李凤兰团队和这家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在石家庄买了房子,打算在这里安家落户。

此时,西贝调令再次传来。

北京九十九顶毡房清河店,2万平米,占地33亩,是一家蒙餐结合歌手乐队表演的蒙古族风情餐厅。开业1年,定位不清,管理松散,营利能力有待提高。面对这样一个蒙古族特色的庞然大物,李凤兰一点把握都没有。况且,她还从来不吃羊肉。这时,双子公司一份定位报告呈现在李凤兰面前:九十九顶毡房应该聚焦烤全羊,打造蒙古人待客的最高礼仪。李凤兰眼前一亮,一下找到了感觉。

从哪里入手?还是从最熟悉的歌队入手吧。可一去歌队布置工作,遭到了集体抵制。因为每天都要排练,还要遵守严格的管理制度,这对于散漫惯了的30多位蒙古族歌手来说,太不舒服了。冲突愈演愈烈,有歌手指着李凤兰的鼻子骂:“老东西,快滚吧!”还不依不饶,威胁要集体辞职,并抓住当时用工合同不严谨的漏洞,要和九十九顶毡房打官司,这可能会引发巨额罚款和赔偿。迁就还是对抗?

李凤兰的倔脾气又来了,歌队是新战略的重要一环,如果整治不好,后面工作全白扯。她当场发飙:

“妈的,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啊?!这还能干成?!”

“愿意干的留下,不愿干的明天早上不用来了!”

第二天,竟然真的只来了3个人。虽然西贝早年有规定:不和员工打官司。可这回,打!奉陪到底!

付出了一定代价后,歌队风气整顿了。

接下来是卫生攻坚战。有干部吹耳边风:“李总,不能再打扫卫生了,员工累得要集体辞职了。”“他不干你干,”李凤兰说,“没有亲娘,后娘也得上,必须弄好。”宿舍管理员王君,每天跪着、趴着在地上搞卫生,李凤兰马上加薪,3500变5000,有干部皱眉:“涨得太多啦。”李凤兰:“给你7000,你干不干?”

李凤兰特别重视边缘岗位员工,比如洗碗工。“洗碗间是个‘操家疙蛋’,打破一个餐具比一道菜都贵,要给他们单独开会,把他们好好利用起来。”还有看大门的和夜保。“毡房没院墙,这些岗位挺关键的,给这些人发钱一定别小气。不要以为只有面上的事儿是事儿,这些也是大事儿,这些事儿出了以后,面上的事儿就做不成了。”

李凤兰分部近千人,不论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只要家里有至亲去世,不用跟总部汇报,财务马上打至少2000块,李凤兰自己则至少掏500块,买个花圈,表示慰问。

贾国龙说,西贝13位分部老大、创业老板,最舍得给的人之一是李凤兰。“李老师是各种形式地给:明给、暗给,巧立名目地发钱。”

李凤兰“悄悄地”花钱,贾国龙“悄悄地”装作没看见。

接管毡房后,李凤兰发现几个大蒙古包功能性不够,新定位无法实施。她又自己做了回主,稀里哗啦就给拆了,花了500多万,重建。今天想起来,李凤兰觉得自己过于冒失,五六百万的投资也敢自作主张,贾国龙连知道都不知道,现在想起来还后怕:“多亏赚钱了,半年就扭亏为盈挣了870万,当年股东就分红了。如果走流程,改造得肯定没有这么快;没有这些新蒙古包,可能也没这么快见效。”

在李凤兰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九十九顶毡房清河店连续3年销售额过亿,每年实现利润2000多万,并在2016年开出了第二家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