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 > 几件事,颠覆了他对餐饮业的认识

几件事,颠覆了他对餐饮业的认识




蔡鸿一个人来北京打工,实属被逼无奈。大学毕业两年间,蔡鸿接班父亲,在临河开家具商场,刚开始很挣钱,不料很快栽了跟头,背了30多万元的债。为还债,儿子背井离乡,妈妈把一整套新床单、被罩塞进蔡鸿的行囊,妈妈能做的就这么多了。

火车开了,蔡鸿落泪,大学里打过几份工,哪干过服务员?他从小要当老板,万万没想到要来西贝“伺候人”。

正难过,电话响了,支部经理魏通:“蔡鸿,你到了北京西站,出站口人太多,别乱动,我派人接你回宿舍。”

蔡鸿原以为餐饮宿舍乱得像猪窝,破破烂烂,乌烟瘴气,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可一进屋,床单、被罩、枕套,满眼淡蓝色的大嘴猴套装,真利索!魏通亲手给蔡鸿铺的床,“豆腐块”很有型,卫生间干干净净,比家里还整齐!妈,你放心吧,新床单就留在行囊里吧。

蔡鸿刚来没几天,“啪”,一个传菜员不小心把一盘羊肉串摔了,魏通和店长郑涛跑过来,没一句责怪,反而问扎到脚没有,让他别用手捡。店里有人离职,不论什么原因,最后一天店长一定出面请离职员工吃顿饭。这让蔡鸿觉得很有人情味。几件事颠覆了蔡鸿对餐饮的认识,西贝——巴盟(临河)人的骄傲,他有那么一点感觉了,也主动在朋友圈上说自己来西贝上班了。“在西贝也可以当老板啊。”蔡鸿想。

蔡鸿刚做见习店长时带不住人,那阵儿,夜里12点,蔡鸿都会接到魏通从家里厨房打来的每日工作复盘电话,一聊一个钟头。

通过发展人来发展企业,正是西贝的事业。贾国龙听了蔡鸿的故事,触动很大,2016年一季度会上奖励给魏通5万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