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 > 下篇 贾国龙如何自我激励

下篇 贾国龙如何自我激励




第八章  贾国龙其人


贾国龙的原生家庭


“贾大夫!贾大夫!我是生产七队的!”

儿时,午夜,睡梦中,贾国龙常被梆梆梆的敲窗声惊醒。

“什么事儿?”父亲爬起床。多是谁家的老人小孩又闹病了。

这是七十年代,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临河县黄羊公社。父亲一准披上衣服,出门登上农民的马车,半夜出诊,身影消失在北疆浓浓的夜色中。

1972年,贾国龙父母携儿带女,举家沿黄河“几”字那一“横”西迁,从呼和浩特托克托县三间房村移民到临河。那一年,贾国龙5岁,姐姐贾国誉8岁,妹妹贾国慧2岁。父母成为当地的赤脚医生。临河,地处河套平原,常年黄河水滋养,土地肥沃,地广人稀,和土地贫瘠、人口稠密的托克托县形成鲜明对比,被称为“养穷人的地方”。

虽然在农村长大,但贾国龙从小到大没受过穷,也没缺过爱,这样的原生家庭对贾国龙的性格和西贝的气质影响深远。换句话说,贾国龙爱顾客、爱员工,充分信任人,看人只看优点少看缺点,是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始终都是正反馈。

贾国龙回忆,儿时的托县老家,请人到家里吃饭从来就是嘴上一说,自家还等米下锅呢!可在临河,一次贾国龙妈妈请邻居姐姐来家里吃饺子,这位姐姐可好,上炕一坐,吃饱了才走,让初到异乡的贾家好生诧异。邻里间吃吃喝喝通常不分彼此,为什么?因为物产丰饶,谁家都不缺。过去的托县老家,媳妇儿们很少叫婆婆“妈”,而河套婆媳关系通常处得更好。贾国龙小时候,过年回老家给压岁钱,贾国龙父亲都是一块两块地给,托县人呢,都是一毛两毛地回礼。

“河套人往死实在了,老家人往死小气了。”贾国龙曾这么想,长大后明白,其实就因为一个字:穷。穷,人就会很计较。穷,人情往往就薄。“今天托县经济也发展了,人们也相对大方了。人啊,通常都想大方,就看你有没有条件。”

身寄异乡心发奋,天道助善亦酬勤。贾国龙父母靠自己不停地学习考试,靠自己的勤和善,在异乡改变了命运,贾父先后担任狼山地区医院、临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多年。贾国龙父亲贾资说,临河人厚道、朴实,不排挤外来移民,这更激发了贾资内心的善。贾资父亲早故,家境贫寒,母亲招夫进门,继父姓薛,心地善良,对一家人很好,对贾资更怜爱有加。贾资在一首怀念继父的诗中写道:“心慈面善好继父,劳苦功高记心头。虽没吃过怀中乳,抚老养小燃灯油。乌鸟有情知反哺,羔羊无言常跪母。继父恩德永不忘,您老子孙我关护。”贾国龙母亲贾美美两岁那年,曾为黄埔军校生的贾美美父亲在组织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中牺牲。贾美美被过继给一户董姓人家做“奶媳妇”(从小送给一家,未来要给这家当媳妇的),董家待贾美美视同己出,当年那么穷,还供她读完了小学。解放后,贾美美解除婚约,但一直跟董家最亲。

这样的身世和人生经历,让本就待人很厚、很宽的贾家特别重情义。西贝前CFO刘勇燕说,前两年得知当年引荐贾资移民临河的老同学,刘勇燕的父亲刘敏手术出院,退休后回呼市、托县安度晚年的贾资,自己开车500公里回临河,住在老同学家里,每天搬个小板凳坐在刘敏床前,老哥俩儿手拉着手,从日出聊到日落,故人往事,如在目前,老友闲坐,灯火可亲。“那幅画面有一种人情美。”刘勇燕说。

贾资、贾美美从小教育3个孩子与人相处,不计较,不争利。贾国龙妹妹贾国慧的儿子小时候出去玩,贾国慧从来都带上两件玩具,一件给儿子,另一件给没带玩具的小朋友准备着。作为贾家唯一的男孩,父母对贾国龙更是“碗大汤宽”——这是内蒙古土话,意为成长环境宽松,属于放养型教育。大学时,别的同学家里一个月给60块生活费,贾家一个月给贾国龙100块。

贾国龙还记得儿时爸爸给他讲过一个“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家人为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张英利用职权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挥笔写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信后,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两家让出一条“六尺巷”,化干戈为玉帛,传为一段佳话。我想,西贝带队伍一条不成文的原则“要想好,大让小”,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这个故事影响。

韩淼,满满元气枣糕创始人,贾国龙姐姐贾国誉的女儿,和我谈起贾家家教,姥姥、姥爷言传身教的有四条:

一、从小教育孩子力争上游,方方面面往好里做,收拾家也要收拾得井井有条。

二、凡事鼓励为主,不指责。

三、不能忘本。自己日子好了不算好,让身边人日子好起来才算好。

四、开明。“我觉得自己的童年很自由,我姥姥是个医生,特别爱干净,但我喜欢宠物,我姥姥就给我养了好多只猫、狗、兔子,对你有要求的同时,还能让孩子顺着自己的天性成长,这一点真的很难得。”

我去拜访住在呼和浩特市一栋普通居民楼的两位老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和一首诗。

一句话是爱国将领冯玉祥送给儿子的。“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这句话贾资送给儿孙,也送给我。

一首诗是贾资自己的创作,《老牛舐犊情更浓——诤言儿孙》,红色宣纸,行草,裱好挂在客厅,从中能品味出贾家家风:

创业不易守业难,居安思危紧迫感。

成功面前需冷静,挫折之时应坦然。

会当绝顶众山小,临海观潮胸襟宽。

不失本色勿自满,平路行车谨防翻。

金钱名利似粪土,得失成败如云烟。

人品知识真财富,风云变幻稳如山。

咬定青山不放松,率众扬帆达彼岸。

一生拼搏无穷乐,永远奉献别样欢。

四海同业皆兄弟,各领风骚共发展。

胸中尽装天下事,热爱坚持照肝胆。

雏凤本来能冲天,老夫总嫌羽翼短。

可叹年迈舐犊情,千丝万缕剪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