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 > 贾国龙的经营原则:“不、不、不!”

贾国龙的经营原则:“不、不、不!”




1988年8月,退学回到临河的贾国龙在临河秋季交流会上租了一个15天的摊位,起名红高粱酒家。第一天,卖了3碗饸饹面;第二天,卖了3瓶啤酒;第三天,一场大风把帐篷刮倒,撤摊,关张大吉。来帮贾国龙做生意的10多位高中同学,连吃带喝,3天造了200多元——这就是贾国龙的首份创业成绩单。

10月,康德乐咖啡厅,贾国龙的第一家“店”开张,20平米,12个座位,咖啡牛奶、果酱面包一直卖不过对面的飞刀削面,两个月后改名“黄土坡小吃店”,店里只卖两道菜:从银川夜市引进的鸡肉炒疙瘩、羊肉泡馍。对面餐厅飞刀削面的女厨师被贾国龙挖来做主厨,每天营收百元左右。巴掌大的康德乐咖啡厅,贾国龙也雇来比自己小5岁的四舅看摊儿。创业至今,贾国龙说自己从来没有亲自当过经理——他从来不是事必躬亲型的老板,他基本只做三件事:拍板、用人、兜底。

“西贝”品牌出现在1989年,西贝酒吧开业。全进口的仿木纹地板砖、迪卡墙画、筒灯、能调制出七层颜色的鸡尾酒,全是贾国龙从北京王府井工艺美术商店搬回临河的。贾国龙请同学照着当年广州全运会吉祥物“羊羊”举着火炬的形象画了40块广告牌,写着“西贝酒吧隆重开业”,钉在百货大楼、邮电局等临河最醒目的地方。很快,西贝酒吧成为小县城青年向往的浪漫天地。本来酒吧不卖菜,但喝酒必须有菜,就加了凉菜和面片,贾国龙又打起广告:“砂锅面片,西贝一绝。”西贝酒吧出名后,贾国龙又承包下临河爱丽格斯西餐厅,改卖海鲜,之后又开了西贝火锅城。

当年临河的商业环境真是“盐碱地上种庄稼”:社会治安乱,消费能力低,人们的消费习惯还很坏,“不赊不欠不算店”,年营收100万,是账不是钱,年底抵回一箱箱内蒙古当地厂家的羊绒衫。每天厚厚的一摞账单,看着就发愁,要账很难。西贝30周年叙事诗朗诵中,张慧琴回忆:“客人不签单,保安车前拦,客人踩着油门就冲过去,我一把拉开保安,真是生死一线间!骑自行车去要账,不给?你走哪儿我跟到哪儿!”西贝早年财务负责人、备受西贝人尊敬的马姨,每天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四处要账,因为要账卓有成效,被贾国龙夸赞为“马姨要账,彬彬有礼,坚定不移”。

面对如此恶劣的经营环境,贾国龙一度跳出餐饮业。大概1993、1994年间,当地临河酒厂招聘销售经理,贾国龙应聘成功,卖了三四个月白酒,结果也不好干,回头接着做西贝。

2014年,著名投资家、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与贾国龙面谈后,对贾国龙的格局和个性印象颇深:“做企业要做有个性的事,员工都自豪。”创业路上,贾国龙做过哪些有个性的事?这就要讲讲贾国龙的“不、不、不”理论。

早年间,贾国龙就有一个“三不”理论,一时闻名于临河餐饮界:不赊账,不打折,不陪酒。“不赊账”上面讲过了,那么为什么“不打折”?早年贾国龙提出一句口号“满意不打折,不满意不要钱”。联想起今天的“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不好吃不要钱”,是不是一脉相承?更有意思的是“不陪酒”,贾国龙专门印了一张不喝酒名片,上面颇为幽默地写着:本人因喝酒犯过严重错误,决定戒酒,请您成全。贾国龙回忆:“我有些事做得挺绝的,如果是朋友来了,我主动喝;如果领导去了,凭官大压着我喝,我说不陪就不陪,说不喝就不喝,为此得罪了多少权贵,谁把西贝关了?我们不也挺过来了?”

如果再有第四个“不”理论,那就是贾国龙“不怵坏”。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北地区民风彪悍,开餐馆的总受欺负,“江湖老大们”白吃白喝、醉酒打人,时有发生,绝大多数餐馆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贾国龙不,来吧,跟你拼命!早年,西贝员工因不堪忍受某江湖老大的欺辱,在贾国龙带领下将之一顿暴打后,有人给贾国龙捎信儿:“对方一队人马正从呼市赶来,号称带着几十支小口径步枪,要往死打你,还不快躲躲!”听闻此言,一股正义冲动“噌”地冲上贾国龙脑门儿,他说自己在那种时刻可以不管不顾,什么都豁得出去。他回应捎信人:“除非他把我打死,打不死我,谁死还不一定呢!”那些日子,贾国龙照常不用朋友保护,每天一个人骑摩托上下班。“只要他不正,他就不厉害,即使你体格不如他,但你心比他硬,一打他就软。”

1995年,贾国龙在西贝只有两家店、86名员工,年营收只有343万元的时候,提出沿用至今的一句企业精神:不争第一,我们干什么!不久后,西贝冲到临河餐饮第一品牌。中国每个省份、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有当地的餐饮龙头,但要做到全国中餐龙头,万里挑一!西贝靠什么从底层杀出重围?本小节仍然顺着前文贾国龙的“不”理论,西贝做了些什么我们后面再讲,先看看西贝对哪些机会说了“不”。

2015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与蚂蚁金服集团合资成立口碑网,专注于本地生活服务的转型与升级。11月,阿里口碑网向餐饮行业的三家领先企业海底捞、西贝、外婆家抛出橄榄枝,邀请这三家餐饮企业投资口碑网。今天看来,如果当年投资口碑网,今天数十倍的溢价肯定是有的。面对这样难得的股权投资机会,当年如果你是贾国龙会怎么选择?

贾国龙这样回复口碑网:

非常感谢口碑给西贝的投资机会!经董事会研究,西贝决定放弃这次口碑股权投资的机会,我们希望专注做好餐饮主业。敬请谅解!

再次感谢口碑网给西贝的投资机会!

贾国龙

2015年11月19日

贾国龙不投口碑网这个决定,今天一定也会有人不解。贾国龙解释说:“西贝不是不投口碑,是谁也不投,不靠投资赚钱,只投自己。”为什么?贾国龙说:“餐饮这个行业,能力是积累出来的,这个行业太耗人,没挣着钱的吓跑了,挣着钱的觉得太辛苦,想投其他行业,有耐力的企业太少。西贝这么多年是挣钱也干,不挣钱也干,不挣钱先挺着。多少年我们就赌在餐饮业,其他行业什么也不碰,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西贝就是要把餐饮做牛逼。”

相比其他行业,餐饮业门槛低,“赚钱就干,不赚钱就撤”的心态更为明显。如果问贾国龙,这个行业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什么?“这个行业的很多人有点自己看不起自己。”我还记得贾国龙在一次餐饮行业会议上对我说的这句话:“中国有全球独一无二的美食基因,缺什么?缺的是管理,缺的是梦想。”那么,贾国龙的大梦想是如何一步步点燃的?后文中有解读。

研究西贝,我还经常想起一件小事。除了2003年在北京香山脚下买了一处三层连体别墅,这么多年来,贾国龙一家没再买过第二套房,也没给儿子买,儿子很长时间在三里屯和同学合租一套140平米的房子。

我们聊起这件事,贾国龙说:“也是给内部做示范。我们是做实业的,不是做投资的,房子留一套,收拾好,好好住,多出来的钱投到西贝,投在人力资源、品牌建设上,增强西贝的竞争力多好!再说,关键是不操那些毛毛刺刺的心。”

“可十几年北京房价翻了有十几倍吧!”我追问。

贾国龙:“林男你算算,10年里西贝营收或者按市值换算翻了多少倍?西贝未来的竞争力又翻了多少倍?”

用内蒙古当地话讲,贾国龙这个人“一股筋”。贾国龙说,西贝门店是,也将永远是西贝唯一的利润来源。

2016年后,贾国龙在很多次对内对外的活动上都这样说:

“我就是个开饭馆的!”

“我永远就是个开饭馆的!”

我想,这也是他对自己、对西贝的一种自我约束:在大机会时代,永远不要机会主义。也是一种自我激励:天下事就是这样,什么都想要的人,往往最后什么都要不到,所以,下决心不要,下决心就干一件事!

西贝创业成功后,正赶上内蒙古、山西、陕西挖矿热,很多人劝贾国龙投资开矿,投了就大赚,身价动辄几十上百亿。“老贾,这可比你一盘菜一盘菜地卖来钱容易多了!”贾国龙心想,做一件事如果内心里没有一种自豪感,天天忙着数钱有什么意思?那是出纳干的活儿!他是这样婉转拒绝这些发大财的机会的:

“天下还有比70亿张嘴更大的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