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 > “我从刘一秒精神病院出院了!”

“我从刘一秒精神病院出院了!”




2009年的贾国龙特别低迷,这和他的身体息息相关。2007年在大连,几顿生毛蚶、冰啤酒吃坏了贾国龙的胃,看遍各大医院,浅表性胃炎,没大毛病,但自此吃什么都难受,人也面黄肌瘦。那时,贾国龙哪里会想到,自己会如今天这般,好似一位不知疲倦的斗士。当时自己的状态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一天,贾国龙在某次培训课上被一个来自思八达企业培训机构的“战士”(思八达对销售员的称呼)缠得不胜其烦,从洗手间出来,怀里还被塞进一份资料和光碟,光碟名《宗教智慧》,主讲人刘一秒。晚上回家一看,有点意思,就报了刘一秒在呼和浩特的课。上课现场,礼堂里组织得乱哄哄,刘一秒出场,花衬衣,白裤子,往台上一跳,没任何开场,黑板上画一个大大的问号就算开课,无主题,台下谁有问题随便问,有时问题抛过来刘一秒再骂回去,开课前半小时贾国龙心想:“这不上来一流氓嘛!”但贾国龙慢慢发现,挺简单幼稚的一个问题经刘一秒层层区辨,吓人一跳!比如有老板说“做企业就要爱顾客”。“打住!”刘一秒抓住这句话不放,你到底是爱“顾客”呢,还是爱“爱顾客”的好处?本质上人们都是爱“爱顾客”的好处——你作出了爱顾客的行动,顾客支持你的生意,于是你更爱顾客,顾客更支持你的生意,生意就玩儿活了——爱顾客是有好处的,别回避这一点。如果你“爱顾客”却始终得不到回报,你还能不能继续爱顾客?其实很难。

“包括爱员工、孝敬父母都是一个道理。”贾国龙说,作为一个领导者,把这些真实的东西——尤其是人情、人性区辨清楚就是力量,你会更释然,你就知道应该靠什么来驱动一个组织。

呼市3天课听完,“入戏”的贾国龙花20万把刘一秒所有课报了个遍,挨个儿听了一圈,最后一次课是2010年3月在肯尼亚上的“三弦智慧”。结课后,贾国龙给妻子张丽平发了一条短信:“我从刘一秒精神病院出院了。”

何出此言?当时贾国龙心里的很多“堵点”通了。首先,放大了贾国龙心中的梦想。“不争第一,我们干什么”是贾国龙骨子里永不服输的心劲儿,但想法不等于梦想,西贝创业阶段性成功后,贾国龙始终找不到持续做强事业的内心动力。刘一秒的几个观点对他启发很大:

“一个人的学问永远超不过他的志向。如果你心中就想帮500人,无论如何也教不会你驾驭5000人的智慧。”

“小老板忙着管理人,大老板忙着成就人。”

“老板是干什么的?老板就是搭一个平台,帮助你的员工实现梦想。你能帮多少人实现梦想,你的事业就有多大。”

这些观点让贾国龙特别有感觉。近年来贾国龙多次讲,西贝既是开餐馆的,又是个“圆梦园”:帮助每一个员工在西贝平台上实现梦想,一个人因为西贝变得成功、喜悦,贾国龙就特别自豪。也正因为要成就更多人的喜悦人生,所以西贝就要开到全球每一个城市、每一条街,随时随地,一顿好饭;随时随地,小吃小喝——这,正是贾国龙最大的梦想!

从肯尼亚回国,和一些整天围在刘一秒身边的同学不同,虽然也一度痴迷刘一秒的课,但贾国龙有意不往刘一秒身前“凑”。“总觉得关系太近了不对,”贾国龙暗示自己,“千万别陷进去,别成为任何一个人的信徒。”而在肯尼亚一次聚餐中,刘一秒走过来,拍拍贾国龙肩膀:“小贾(实际刘一秒比贾国龙还小几岁,但他叫谁前面都加一个‘小’字),把自己身体调养好,你能做点事儿。”一句话给贾国龙莫大激励,首先是调理好自己的身体:“连自己身体都管理不好,想做成大事,谁信?”

回国在支生养生课主要靠“饿”治好折磨了自己近三年的胃病后,贾国龙作出一个重要决定:“排满”。所谓“排满”,就是全年无休。刘一秒有个词叫“交给”:“你能把自己‘交给’事业多少,你就会拥有多少事业。”他还说:“一个人排满3年,必出成绩。”从2010年起,贾国龙下决心排满3年,“看看西贝到底能干成啥样”。老板排满,干部们自然也被卷进来,整个组织如同上紧了发条,西贝内部调侃为“715”“白加黑”“夜总会”——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白天加晚上,夜里总开会——哪止3年,到今天,这也是贾国龙和西贝人的常态。西贝业绩也一直在“正反馈”着贾国龙,从2009年到2018年,西贝营收从5亿到56亿,9年间翻了10倍。

排满,换这两年流行的词就是“All  in”。“All  in”听起来简单,可做到最难。“715”“白加黑”“夜总会”,别说3年,坚持3个月你试试看?如何能“All  in”?是不是每天有目标压着,或者是有如曾国藩所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样的危机感驱策,所以“All  in”?“我还真不是被逼出来的,是乐趣。”贾国龙说,“过去梦想小,整天工作觉得苦兮兮的,梦想放大后就不觉得累了,就觉得西贝是一场大游戏,总想越玩儿越大、越玩儿越漂亮,就是要干个牛事,而且越玩儿越觉得你有能力带组织干一件很牛很牛的事儿。”我想,外人只看到贾国龙是一个“工作狂”,但没看懂的是,贾国龙是一个“始终被成就感激励”着的工作狂,重点不是“工作狂”,而是“始终被成就感激励”。读者朋友们不妨想一想,当下激励我们自己的成就感是什么?

贾国龙的大梦想是被刘一秒点燃的,而刘一秒至今充满争议。一方面,刘一秒在中国培训界创造了诸多奇迹:他创办的思八达年收入曾过20亿;听刘一秒讲课的一张门票动辄数万元,却总有上万学员蜂拥而至;他穿过的一件衣服被人花300多万元拍走……另一方面,一些老板被刘一秒“俘虏”,课堂上给刘一秒磕头、跪拜,丢下企业追随“秒哥”的事实又让他背上了“江湖骗子”的恶名。有人劝贾国龙,你今天也是不小的企业家了,对外少提刘一秒对自己的影响,否则留下口实:“原来贾国龙也被成功学洗过脑!”

贾国龙摇头:“重要的是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东西,就算刘一秒身上有什么问题,那是他的事,但我不能否认我是受他的点悟,真的是刘一秒让我想通很多事。”当年在刘一秒的课上,贾国龙有一次分享时感慨:“我实在不喜欢刘一秒这个人,但我真喜欢他讲的课!”

被“卡”住,遇到瓶颈,是企业人的常态。“我知道我卡住了,我就学习,”贾国龙扇起双手,“扑腾扑腾,至于什么时候突破,没法儿预期,但只要保持开放,保持学习,早晚会突破,真是量变到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