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 > 定位“弯路”:老板进步一小步,企业进步一大步

定位“弯路”:老板进步一小步,企业进步一大步




排满后有些亢奋的贾国龙到处学习,有一阵子同时对标3家企业:服务学海底捞,环境学俏江南,产品学眉州东坡。“学习就是吃杂食,酸甜苦辣都是营养。”贾国龙还很快发现了实现梦想的工具:定位理论。

据西贝副总裁邓德海记述,2010年4月,贾国龙参加特劳特品牌定位课,10月参加品牌定位论坛,12月启动品牌定位战略咨询,2011年元月拿到特劳特公司咨询报告:将“西贝莜面村”品牌名称简化为“西贝”,品类定位“西北民间菜”,信任状“90%原料来自西北的乡野与草原”,力争中餐第一品牌。拿到咨询报告的贾国龙眼睛一亮,西贝上下迅速执行:调整菜单、更换门头、推出品牌故事广告……一番折腾下来,结果不甚理想。工商部门还找上门来:宣传90%原料来自西北的乡野与草原,90%,有数据证明吗?加上果蔬、调料,林林总总一算,哪有?贾国龙找到特劳特中国公司创始人邓德隆:“邓老师,90%执行难度太大,能不能改成60%?”邓德隆回道:“不能改,80%都不行,90%才有戏剧性!”

2012年5月,特劳特提出“西贝战略推进与定位升级”报告,“西北民间菜”的定位改为“西北菜”,认为一年来执行效果不佳主要是缺乏传播这一关键环节,建议补强广告传播:“在上海、北京、深圳,哪里能吃到草原的牛羊肉和乡野的五谷杂粮?当然去西贝。西贝,西北菜。”接到定位升级报告的贾国龙又很兴奋,再次调整菜单、更换门头、重做广告……但执行过程中仍有很多困惑。

为了解惑,西贝又与里斯定位咨询公司合作,按小时支付咨询费用。2012年9月,里斯公司再出咨询报告:

品牌:西贝

品类:西北菜

定位:中国烹羊专家

几乎一夜间,西贝快成了肉铺,门口、厨房、展架上全是羊肉,客单涨了十几块,但客流掉得厉害。

两年半来一直被定位理论“迅速占领顾客心智”观点边跑边修正的贾国龙开始反思:为什么西贝的定位实践,一学就会,却一用就错?定位理论确实助力一些快消品品牌走向成功,但西贝是服务业,拼的不是“同质化”,而是顾客的“体验感”:怎样让顾客来一次后还想来,并且一直喜欢你?“我们开始以为专家给一个定位就成功了,想用定位解决竞争力,这是一个误区。”有人曾调侃,如何泡妞成功?关键不在“情敌”,而在“妞”。贾国龙渐渐意识到,定位理论本质上是竞争导向,但服务业必须老老实实地遵守顾客导向:“我本人有时也会有那种取巧意识,能不能别这么辛苦,然后就想要更好的结果?说实话,是不可能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才是正常的。在顾客体验上稍有懈怠,稍有走捷径的心理,市场就会报复你。投机取巧只会让你小地方占便宜,大事上吃亏。”

贾国龙说:老板进步一小步,企业进步一大步。西贝干部对我说,过去贾国龙动辄讲营销,常说“一切皆营销”,走进联合国、《舌尖上的中国》里的黄馍馍、张老汉空心挂面也的确是漂亮的营销作品,但这两年贾国龙更爱说“我们要做脏活儿、苦活儿、累活儿”,要“坚持做正确的事,坚持做有难度的事,坚持做用时间才能积累出竞争优势的事”。2017年初西贝年会,贾国龙区辨销售与营销的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

“销售就是把货变成钱。同样一只烤全羊,你卖2000,我卖2200,我销售能力比你强。营销是什么?营销就是和顾客建立并不断深化关系,就是西贝一年6000万道菜、13  000名员工和3700万顾客的每一次链接。好比我们租这所学校的场地开年会,你没忍住在宿舍抽了一根烟,给人家留下坏印象,链接就断了。各种销售技巧我都认,但千万别只记着销售忘了营销,那是小游戏,千万别忘了和顾客的每一次链接,这才是大游戏,才是做生意最厉害的一招。”

2013年中,经历了西北民间菜、西贝西北菜、西贝烹羊专家三次改名,贾国龙决定第四次改名:回归西贝莜面村。之后,华与华创作了“I❤莜”的超级符号,朗涛设计了如今西贝的方形LOGO,让西贝莜面村品牌一下子时尚起来。这一路折腾,外部议论纷纷,内部晕头转向,但贾国龙说:“西贝四次改名,就是为了搞清楚‘我’是谁,定位这几千万花得值!”

说定位这几千万花得值,既要感谢定位咨询公司,也要归功于西贝自身。研究西贝有一条重要经验不容错过:快速试错。关键词不在试错,迷途知返,大多数人都能做到,难在“快速”二字。林男看来,99%企业沦为平庸的原因就两条:方向不清,强度不够。华为高级顾问吴春波说,一家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速度乘以时间。速度可以理解为强度,强度不够,不敢碰硬,方向正确也难杀出重围。而西贝的过人之处有两条。

过人之处一:愿景不妥协,西贝所有试错都基于愿景。即使那几年一度在定位折腾中找不着北的西贝,当时几个版本的愿景也先后是“创建中国西北菜系,全球每一个城市都开有西贝,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餐饮品牌”“成为最爱、开遍全球”。别的不动心,一门心思就是要把“一顿饭”做牛。

过人之处二:从上到下“玩儿真的”——真“舍得”拼命干,真“舍得”往里砸钱。哪怕错也砸钱,对也一致对,错也一致错,对不对都在“傻傻地”使劲儿干,试错足够,自然闯出一条路来。贾国龙说:“企业的进步经常是跌跌撞撞,走三步退两步,但你快速走三步退两步也很厉害啊。”这些年西贝怎么从一个边缘蒙餐品牌蜕变为中餐领军企业?一言概之:方向对了,强度够了,跌跌撞撞中一路“打”上来的!

做企业、做人的道理都是这样。选择可能会错,但不选择,或者选择了不真干,代价更高。安迪·格鲁夫回忆英特尔转型时的一段话讲得一针见血:“路径选错了,你就会死亡。但大多数公司的死亡,并不是由于选错路径,而是由于三心二意,在优柔寡断的决策过程中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断送了自己的前途。所以,最危险的莫过于原地不动。”

西贝到底是谁?到底能给顾客创造什么独特价值?西贝人在定位试错的不断反思、学习和调整中,召开了密集的正式和非正式战略会议。

2012年7月贾国龙提出:“味道是西贝的命根子,更好的味道要成为西贝的关键能力。”

2013年3月,贾国龙提出“非常好吃、非常干净、非常热情”的价值主张,简称“三个非常”。

2014年4月,新一代西贝店面模型“三代店”刚问世几天,贾国龙召集干部讨论重塑西贝莜面村模式,用营销学经典的4P理论描述西贝战略:

1P(定位):地道中国西北菜,实心诚意的西贝待客之道——非常好吃、非常干净、非常热情,不好吃不要钱。

2P(菜品):菜品结构为:莜面+经典西北菜+其他配菜。其中小店33道菜,大店66道菜。

3P(价格):菜品绝对好,价格相对贵,坚决不能走低价路线。

4P(推广):全力秀手工,全力说健康,全力做好吃。

2014年7月,贾国龙在半年工作会上指出:我们永远追求最好吃,只有好吃才有叫客力。过去我们提出“非常好吃,非常干净,非常热情”,是平均使力,现在调整为“非常非常非常好吃,非常干净,非常热情”,从平均使力到超配好吃。至此,西贝的好吃战略正式形成。

对西贝将“好吃”确定为战略,定位拥趸们纷纷摇头:“好吃,难道不是开餐馆的标配吗?也能算战略?”但贾国龙心中越来越笃定:什么是连锁餐饮的最高门槛?有机?天然?绿色?不,“好吃”这一看似理所当然的“标配”才是连锁餐饮的最高门槛,才是这个行业的本质。

“餐饮企业最常犯的错误是什么?”

有一次我在深圳和陈鹏鹏鹅肉饭店创始人陈鹏鹏聊起这个话题,不料鹏鹏脱口而出:“产品不好吃啊!”怕我不信,他还伸出一只手,“深圳真正好吃的连锁餐厅,五个指头都数不出来。”看我一脸惊讶,陈鹏鹏说,有人说餐馆把饭做好吃是多么低级的提法,错,好吃固然是一家餐厅的本分,但——

“大部分餐厅都不够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