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 > 很少有人真正搞清:什么是自己的最长项?

很少有人真正搞清:什么是自己的最长项?




电影《史蒂夫·乔布斯》中有一句台词,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问乔布斯:“你不是工程师,不是做产品的,也不是程序员,那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乔布斯的回答一针见血:“我指挥乐队。”

对企业家而言,终极作品是其多年呕心沥血、亲手打造的组织。贾国龙的终极作品是什么?不是蒙古牛大骨,也不是西贝沙棘汁、酸奶,而是目前2万多人,未来或许20万人甚至更多人的整个组织。如何把这么大的组织“组织”起来,如何激励,又如何约束,让组织朝一个城墙口冲锋,是企业管理的根本挑战。“雕爷”孟醒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评价贾国龙:“贾国龙从来不是个做菜的大师,起码和大董(董振祥)比起来肯定不是。但他在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上,那真是奇才。”贾国龙今天驾驭大组织的能力与自信,是在西贝长期摸爬滚打中一步步重视、开发和强化的。

西贝发力“好吃战略”后,正逢西贝莜面村三代店问世,又撞上国内商业综合体兴起的风口,西贝进入良性发展快车道。贾国龙对业务也越来越有感觉,每次请朋友来西贝店里吃饭,都亲自讲解:来,尝尝西贝酸奶,门店现酿,蘸蜂蜜更好喝;浇汁莜面,借鉴意大利面的制作和呈现方式;牛大骨论根卖,中餐西餐化创新……一天,与管理学家、和君集团董事长王明夫一上午畅谈后,中午到西贝莜面村吃饭,席间,王明夫一句话刺激了贾国龙:

“贾总,海底捞张勇不久前也到我办公室聊了一上午,张勇和我谈了整整一上午‘人’,你和我谈了整整一上午‘菜’。”王明夫顿了顿,看着贾国龙说,“知道你们的差别了吧?”

贾国龙一愣,但他心领神会:王明夫嘴上说“差别”,其实在说“差距”:“菜”和“人”的差距,西贝和海底捞的差距,贾国龙和张勇的差距。贾国龙第一反应是不服气:我也一直很注重人啊,先树人后有菜,只是没跟你说而已。但之后琢磨过味儿来,正因为自己天生擅长和人打交道,“人”上的事从没犯过愁,所以一直主要在业务上使力,乐此不疲。王明夫其实点醒了自己,随着企业越来越大,作为老板,必须有意识地由业务高手转变为组织高手。贾国龙接着往深想:自认为自己一直是个用人高手,和组织高手还有什么不同?用人高手眼中看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张三、李四、王五……而真正的组织高手应该“目中无人”,没有具体的谁、谁、谁,只有人性——人心虽然各异,人性却彼此相同。有管理大师曾曰:我不相信人,但相信人性!

贾国龙越想越兴奋:过去邀请一大帮朋友进沙漠穿沙,最爽的时刻不是贾国龙自己玩儿嗨,也不是某几个人玩儿嗨,当看着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入戏”,越来越多人“入戏”,自己在一旁欣赏、喝彩,那个时刻自己最喜悦!这让他对自己的最长项,或者说最大潜力所在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这里林男多说两句。人们通常花大量精力反省和弥补自己的短板,或者整天忙着学别人长处,却很少有人向内看——真正下工夫搞清自己最有价值的优势是什么?风格是什么?观察天下顶尖高手,无论哪行哪业,不都始终把自己聚焦在能够做出最大贡献的地方,玩儿命放大自己的优势?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找到优势、专注优势、放大优势,放大、放大、再放大。

一次,我和贾国龙同车从沙漠回京,我懊恼自己研究企业这么多年,可常常还挠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痒处”——其实是在西贝内部讨论问题时,通常我拿不出能“镇住大家”的观点,心里有挫败感——我对贾国龙说:“背后是自己深度思考能力不足啊。”本想从贾国龙那里讨几个提高管理认知的窍道,不料他纠正说:“林男,其实你在一些地方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够的,你能把人写活,写出来的企业故事就能打动人,至于你说对管理的认知不够,问题你不是上手干企业的人啊。”对呀,贾林男需要比贾国龙更懂经营西贝吗?可能吗?但我笔下的商业故事就能走进读者心里。一个人能出头,并非因为擅长补短板,而在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持续做,做绝,一剑封喉!

西贝开会时,贾国龙常“敲打”高管:人应该越修炼越纯粹,而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通,样样松——想干的事一大堆,背后通常是自信不够,本领恐慌。所以:“你们各自的业务不能越来越多,应该越来越少,但要求越来越高,把你们手里的活儿‘留到最少,做到最好’!”

贾国龙说,世上很多人都有天才的一面,所谓天才,就是在某个点上有超过普通人的悟性。他逐渐探索到,驾驭大组织,“聚众玩乐”,不正是我贾国龙的热情、悟性所在?2014年西贝确立“好吃战略”后,贾国龙一手业务,一手组织,把生命倾注在两件作品的创作上:一是能开遍全球的“小西贝”模式,二就是西贝这个大组织。

下面就来看贾国龙是如何一步步强化自己的优势,激励和打造西贝这个近3万人的大团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