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04 > 360度综合发展

360度综合发展




作者:埃沙·查布拉

译者:张超

印度非营利圈内各自为战,而故土基金会致力于打破这种局面。

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场会议上,故土基金会(Swades  Foundation)的工作人员阿南德·帕特尔坐在20位农户对面。他们最近开始了一项实验:不再分别照料各自的碎片式稻田,而是在故土基金会的指导下共同耕种一片12英亩(约73亩)的集体农场。他们采用滴灌法,种植售价比稻米高得多的蔬菜。在当地,每英亩的稻米仅能获得大约200美元的收益。而他们最近收获的苦瓜,每英亩能带来大约200  000卢比(约3  000美元)的利润。

当我问他们,是更愿意各干各的,还是一起干时,农户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一起干”。这套体系结合了他们各自的优势:有的人擅长到孟买卖菜,其他人则更擅长耕作。他们的确也有一个共同目标:让孩子们回归农业。和印度的许多农村社区一样,年轻人流向城市,以谋求更高的工资。“但如果我们向孩子们证明,种地也能获得成功,那么他们就会愿意回来。”一位农户这么说,其余的人点头表示同意。

故土基金会既帮助农户实现他们的目标,也帮助那些希望在农场之外获得工作机会的年轻人。该基金会在当地的一个中心提供为期两个月的课程,教授实用技能:焊接、电工、接待,甚至银行和金融服务。故土基金会的经济发展总监钱德拉·谢卡尔·高达说:“在村子里,我们听到的是,人们没有工作机会。而在公司里,我们听到的是,它们缺乏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所以,我们试图补上这个缺口。”

在故土基金会服务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村庄,一个女人和孩子在房子里玩耍

故土基金会是印度两百多万家非营利组织中的一员。不过,多数其他非营利组织只在卫生、教育、普惠金融等某一个领域各自为战。为了将上述各领域的工作整合起来,推广“360度综合发展”的慈善模式,2013年,在媒体和电影圈闯荡20多年的龙尼和扎里纳·斯克鲁瓦拉夫妇把他们已有12年历史的康复救助教学社改造成了故土基金会。现在,基金会一改从前的做法,不再就具体问题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措施,而是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2  000个村子里采取对消除贫困起关键作用的一揽子措施——包括水和卫生、农业和生计、健康和营养,以及社区动员。他们有个雄心勃勃的目标:5年内将100万印度人的收入提高到每天两美元以上。

斯克鲁瓦拉夫妇在改造他们的非营利组织之前,花了大量时间考察印度的社会部门。龙尼说:“我们在印度巡回走访了一年,看看大家都在做哪些事情。我们发现,大家都在各自为战,没人以整合性的方式做事。于是,我们有了顿悟的那一刻。”



在社区内工作


居住在孟买的斯克鲁瓦拉夫妇并非以整合性的方式开展社区发展工作的第一人。一些国际项目,例如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于2005年发起的“千禧村”计划,也将整合性的策略用于肯尼亚等贫穷国家的特定村庄。龙尼说,他不熟悉萨克斯的工作,不过土生土长的故土基金会可能更加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斯克鲁瓦拉夫妇并非国际发展专家,但他们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居民。他们并没有依靠援助资金,而是自己投钱建立了故土基金会。不过扎里纳指出,他们确实受到了孟加拉农村发展委员会[1]的启发。该组织的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所支持的社区工作能同时解决多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扎里纳说:“这个体系在收入上有很强的‘自我造血’能力,能够形成规模,涵盖多项问题,并且有着‘不惜一切去解决’的处理方式。”

维尼特·拉伊是孟买一家名为阿维史卡尔的影响力投资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表示,这种整合性的扶贫方式有其道理:“它极好地阐释了整体影响社区所要采取的必要举措。”这一方式“与甘地的哲学非常相似。即围绕关键领域开展工作,对整体施加影响”。

斯克鲁瓦拉夫妇希望自身的商业背景能够让此模式更具效率和适应性。他们想确保印度的社区能像成功的企业那样,最终不再依赖外部的资助和支持,能够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虽然印度也有其他非政府组织从各自创始人的商业背景中得到启发,但是,唯有故土基金会把商业思维和360度综合发展的思想结合起来,显得独树一帜。斯克鲁瓦拉夫妇相信,他们非常适合采用此种模式。因为不同于大多数非政府组织,目前故土基金会的运营完全依靠夫妻俩的个人资金,这样他们就有极大的自由度去进行直接管理和模式探索。

斯克鲁瓦拉夫妇的愿景是把故土基金会扩展到整个印度。因此,他们需要引入其他的资助方,并放弃部分管理上的控制权。他们将在2018年后对故土基金会的第一个五年工作进行量化的影响力评估。不过目前,他们正把精力集中在孟买南部马哈拉施特拉邦赖格德区的2  000个村庄,约50万人身上。

扎里纳说:“我们不论做什么,都先进行社区调查。我们向居民询问,问他们是否愿意为服务买单,并愿意在此过程中贡献力量。”在赖格德,大约有1  300名社区志愿者支持着一支由300位全职雇员组成的团队。志愿者中的许多人曾受益于故土基金会的项目。比如帕特尔就是负责基金会生计帮扶项目的一名全职工作人员,他从农业公司和农业科技企业离职后,想做些“有意义”的事。到目前为止,故土基金会已经支持了2300个家庭从事养鸡和产蛋并供应市场。这种方式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可以为许多农户带来额外的收入。其中一名叫利阿瓦提·潘杜朗·桑格勒的农户,她的家人在一个叫波特内尔的小村庄照看着一片种植蔬菜的小农田,但农田的收成尚不足以养活她全家。所以在2017年,桑格勒被选为故土基金会的“主力”农户:她把自家养的鸡卖给村里其他靠鸡蛋赚取收入的家庭。这些家庭可以从每个鸡蛋上赚取4卢比(约合5美分),这意味着一小群鸡每天可以带来最多200卢比(或3美元)的收入。

在与故土基金会合作之前,桑格勒的家人也曾尝试过养鸡,但他们不知道如何让鸡免于遭受高温和疫病,因鸡的大批死亡导致了30万卢比(约合4  500美元)的投资损失。故土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看到了像桑格勒这样的家庭在苦苦挣扎。帕特尔说:“因此,我们决定投资一个可以向周边家庭供货的主力农户,并且在必要时她还能答疑解惑并帮助其他人。”桑格勒与故土基金会签约后就获得了指导,包括用什么饲料喂鸡,如何控制温度,以及如何给鸡接种疫苗。她现在饲养鸡苗21天能挣到20  000卢比(约合350美元),还为整个社区带来了一系列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