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04 > 学以致用:科学家如何改善公共政策

学以致用:科学家如何改善公共政策




作者:斯蒂芬妮·怀克斯彻

译者:盛梦露

2016年11月8日深夜,美国总统大选终于画上了句号。威尔·阿德勒感觉像是经历了人生中一场“最糟糕的派对”。阿德勒是纽约大学神经科学的在读博士,大选结果让他急切希望在专注自己学术兴趣的同时能做一些立竿见影的事情。于是,他邀请了神经科学系和心理学系的同学与教授们一同商讨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改善公共政策。

此前,在深秋之际,阿德勒和伙伴们已经组建了“科学家行动倡导网络”(Scientist  Action  and  Advocacy  Network,ScAAN),旨在帮助有需要的非营利组织。于是,他们很快和“提高年龄”(Raise  the  Age)运动建立了联系。该运动致力于倡导纽约州把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提高至18周岁。全美仅有纽约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将16、17周岁的公民作为成年人控告。

神经科学博士生珍恩·李主持向立法者介绍青少年大脑可塑性的研究工作。“提高年龄”运动的贝斯·鲍尔斯和斯蒂芬妮·甘戴尔认为,这种报告对非专业人士理解这个问题很有帮助。2017年4月,纽约州州长库默签署了将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提高至18周岁的议案。

学术研究人员经常在研究领域耕耘多年,却不知道自己的研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世界。李将倡导网络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描述为“在研究生院保持头脑清醒的一种方式……做一些能够看到实际效果的事情”。这类合作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许多科学家不知道如何找到能够利用他们专长的非营利组织。

不过,另一个新团队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2017年2月,康奈尔大学的亚当·莱文、伊利诺斯大学的杰克·鲍尔斯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唐纳德·格林共同推出了名为“研究为影响”的网站(r4impact.org)。研究人员、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向该网站提供信息,寻找合作者。目前,网站有超过350名成员。

将政府、非营利组织与学术研究人员联系在一起的组织当然不止这一家。但是莱文指出,“研究为影响”特别强调通过在线平台扩大协作的规模和便利性。他非常看好平台的“匹配”功能:网络平台的工作人员如果在成员中发现潜在的匹配性,会通过该功能牵线搭桥。

“研究为影响”还发布了协作实践指南,强调在研究计划、成果发布和数据共享等领域进行良好沟通的重要性。虽然研究人员可能认为他们对此都了然于胸,但莱文认为,研究人员经常使用专业术语,并做出与其他领域合作伙伴不同的假设。例如,他们通常认为在实验中引入控制组是必须的,但将一部分人排除在干预对象之外的做法对实践者而言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研究为影响”的协作指南建议合作各方花时间澄清术语的含义,并对论证的方式展开讨论。

学术界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另一个障碍是固有观念。人们通常认为:科学家若想成功,就必须一心一意。“科学家行动倡导网络”的马伟基现任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副教授。当还是一名博士后学生时,他曾向其他科学家咨询,是否可以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融入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但他得到的答案常常是否定的。

尽管如此,马仍不放弃参与社会行动。他发现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做到科学研究与社会运动两不误  ——这正是“科学家行动倡导网络”背后的理念。

莱文还指出,研究者常常对与非营利组织或政府合作有些不太情愿,他推测,这其中部分原因是学者认为这种合作在学术上没有什么意思,因此他希望,通过“研究为影响”所展开的合作能够说明事实并非如此。莱文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个平台也可能有助于转变学术激励机制——从职称评定委员会主要考察学者发表的文章,转向更多地考虑学者的工作对实践的影响。

纽约大学神经科学博士生珍恩·李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支持把刑事责任年龄提高到18周岁

“科学家行动倡导网络”(以下简称“倡导网络”)和“研究为影响”在未来一年的目标都是扩大影响力。前者正在与“纽约取缔单独监禁”运动合作,总结关于单独监禁所造成的心理影响的相关研究。它们还协助租户权益组织“大都市住房委员会”更好地了解其服务对象。倡导网络的团队从纽约大学环境研究学院等系所招募了一些成员,开始参与一些环境项目。此外,它们还在接触其他高校中有类似想法的人,例如普林斯顿大学。像“研究为影响”一样,倡导网络看到了合作的无穷潜力。

斯蒂芬妮·怀克斯彻(Stephanie  Wykstra)

自由撰稿人和研究顾问,常驻纽约,曾在非营利组织和学术界从事研究工作。她的作品曾出现在石板(Slate)、Vox和《高校情报》等线上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