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04 > 动员社区为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1]服务

动员社区为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1]服务




作者:纳迪姆·玛塔

基思·哈里斯

安·玛丽·奥利瓦

丽莎·佩普

译者:黄伟鸿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退伍军人无家可归的问题,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住房及城市发展部大力推动社区工作,为更好的政府治理提供了范例。

美国退伍军人在成年无家可归者中所占比例历来过高。尽管任何形式的无家可归都是悲惨的,但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尤其令人心痛,因为他们曾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牺牲。美国住房及城市发展部估计,美国在2010年有76  000多名退伍军人无家可归,其中约1/3是长期无家可归者。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与退伍军人事务部部长艾力克·辛塞、住房及城市发展部部长肖恩·多诺万承诺彻底解决退伍军人无家可归的问题。在随后的几年里,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投入了大量资源,美国大部分地区无家可归退伍军人的数量稳步下降。到2012年年底,全美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数量减少了18%。但在此期间,大都市区的改善情况却稍微落后于其他地区: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数量减少了16%。而在美国人口最多的25个城市中,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数量占全美总数的40  %。

2012年,在美国无家可归问题跨机构委员会(US  Interagency  Council  on  Homelessness,USICH)的支持下,退伍军人事务部和住房及城市发展部针对这一现状开展了两项重大变革。首先,它们放弃了提供既定解决方案的全国性项目,转而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投资每个城市的新兴解决方案,并利用当地经验来改进和调整国家项目。其次,它们不再让全美各地的退伍军人事务医疗中心来推动和协调相关工作,而将重心转移到由社区主导。退伍军人事务部的工作人员在解决无家可归问题上,与社区中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成为平等的合作伙伴。

从2012年年中开始,在随后的30个月中,退伍军人无家可归的状况大幅改善,尤其是在上述25个大城市里。2012年到2014年,这些城市中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减少了47%,而在全美其他地区,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则减少了27%。

此举不仅对一个社会难题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也为政府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治理模式。这表明联邦政府机构需要在技术援助、沟通和方案架构方面抛弃自上而下的做法,转而采用为地方赋权的策略和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



从基层入手


上述新方法的首要主题是“100天挑战”。参与者们设定了一个极具野心的100天目标:帮助无家可归者搬进永久性住房。退伍军人和长期无家可归者是该挑战的主要对象,这其中退伍军人占了30%。

“100天挑战”的设想从一封邮件开始。贝吉·马吉奥塔是发起“10万个家”运动的“社区解决方案”非营利组织的主管。她注意到《纽约时报》上一篇关于“100天挑战”的报道,该报道描述了快速成果研究所(Rapid  Results  Institute,RRI)正在非洲若干国家开展“100天挑战”项目,来帮助社区解决包括艾滋病预防和学校入学率在内的各种问题,马吉奥塔通过邮件联系到了该研究所的负责人纳迪姆·玛塔(本文作者之一)。马吉奥塔提出,类似的100天挑战是否也可以帮助解决美国社区解决无家可归者的问题。

2012年5月,由快速成果研究所和“10万个家”运动组建的一个联合小组在多个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率先在五个城市试点了“100天挑战”活动。每项挑战的组织工作都是以“启动工作坊”的方式,由退伍军人事务部、住房及城市发展部和美国无家可归问题跨机构委员会召集的团队参与完成。每个团队由10至20名参与者组成,他们大多是来自为退伍军人和无家可归者服务的机构的中层管理人员或一线工作人员。通常,市长办公室也会派一名代表参与其中。

这些工作坊为各个团队提供了一个有组织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讨论所在城市中无家可归者的服务系统、他们想要建立的系统、他们为之后100天设定的目标,以及为达成这些目标而制订的计划。每个工作坊的工作结束后的第二天,参加挑战的城市就开始为期100天的倒计时,相关团队正式开工。

时任住房及城市发展部副助理秘书的马克·约翰斯顿回忆道:“当我看到社区团队是如何被‘100天挑战’激发斗志并取得成果之后,我就知道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模式。”随后,在住房及城市发展部资助下,多个城市的新手训练营组织了一系列“100天挑战”。一些参与城市在100天内将住房安置人数翻了一番,有些城市甚至翻了三倍。

2013年年底,对这些“100天挑战”的赞助从住房及城市发展部无缝过渡到退伍军人事务部。而后,退伍军人事务部决定将对“100天挑战”的支持重点放在全美25个最大的城市。

随后,每个城市都出现了几轮“100天挑战”。一路走来,涌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策略。这些做法和策略的核心是有组织地协调社区各种解决无家可归问题的方法。每个社区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通常都包括制定和管理一份无家可归者(包括退伍军人)名单,并采用覆盖全社区的方法和工具,评估名单上的无家可归者,为他们确定优先次序,并将他们与社区现有的住房资源和服务相匹配。

通过经验分享,“100天挑战”成了传播各社区实践的平台。每个城市的团队制定的100天目标还推动了“住房优先”策略的普及。该策略将解决无家可归问题作为应对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问题所必要的干预措施来优先考虑。

“100天挑战”在25个城市开展的工作包括为社区领袖和团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辅导支持,但没有提供额外的项目资金或传统的技术援助。不过从2010年开始,退伍军人事务部和住房及城市发展部向全美无家可归者和濒临无家可归境地的退伍军人项目大幅补充资金和人力资源。退伍军人事务部还引入了绩效指标,让全美各地的社区能够评估和跟踪自身项目的进展,并与国家基准进行比较。

尽管“100天挑战”在各个社区产生了显著效果,但这一努力总体上是渐进式的,当中没有宏伟的设计、顶层改革理论或总体规划。从全美退伍军人事务部和住房及城市发展部领导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从基层入手,实现结束退伍军人无家可归现象这一巨大挑战的方法。

以华盛顿特区的团队为例,他们在2013年8月参加了首个“100天挑战”,帮助207名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在100天内搬进了新居。而在此之前,每月平均安置退伍军人的数量大约是30名。在最初的“100天挑战”的推动下,涌现出一批领袖,他们中有提供服务的机构、城市机构和地方退伍军人事务部的代表,他们共同组成退伍军人关怀组织。该组织每两周开一次会,审查进展情况,并于2014年继续组织了三轮“100天挑战”,成功地给另外504名退伍军人提供了住所。于是,一个新的绩效标准得以构建,该标准几乎是“100天挑战”之前每月平均安置人数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