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亲切的艺术 > 亲切之理论 ——犹太教士拉米·M.夏皮罗

亲切之理论 ——犹太教士拉米·M.夏皮罗



亲爱的读者朋友,采访这些大人物有一点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当你再次翻阅他们所说的话时,发现自己会把所有话都标出来以示其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说的话都是真理,所以得把每一句都标记出来)。还有,在你重读他们的著作,想把那些非常精彩的段落摘抄到一起的时候,会发现那些精彩之处在那一特定的书页里真的再合适不过了。所以,下面你将要看到的就是夏皮罗先生的名言——亲切的理论的第一小部分。我之所以把人物的言论穿插在书里,就是想让他们自己给读者讲出那些真理。有些地方是为了排版空间,有些地方是因为其简洁而引用。

犹太教士拉米·M.夏皮罗是犹太寺庙Temple  Beth  Or的创始人之一,位于洛杉矶的犹太教组织Metivta的资深教士。夏皮罗先生创作了许多获奖的诗篇,还有三十多本有名的著作。其中包括《亲切之人的奇妙之处:做一个充满亲切感的犹太人》。

我和夏皮罗先生在他迈阿密的办公室里交谈过,当我问到他自己的一套关于亲切的理论时,他是这样回答的:

“亲切”一词在希伯来语中原本是写作chen的。亲切就是对生活充满激情或对他人充满爱心,或者两者结合起来。

如果你认为上帝本就存在,那么人人生来就具备亲切这种品性。这就是事实,却并不总是受到大家欢迎。

如果你陷入犹豫不决,那么你内心就会有两种声音:“我喜欢这个;我不喜欢那个。”我觉得那是由于身心的紧张而引起的心智混乱,这时候你就会觉得没有能力解决任何事情。

如果别人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那么我就会这样想:他也是迫不得已这样说的,大家都是身不由己。我与他人的交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冥冥中注定的,不受任何人控制。别人说了难听的话,那也是因为他被迫那样说而已,不受他自己的控制。他们并不是有意要那样做的。在我看来,大家所做的事情大多都只是命中注定的结果,不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意愿。

这就使我自然地认为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世界观中的囚犯,当你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在他人发出那种言论、做出那种事情时自然而然就会宽容待之。虽然我可以同情被困人的处境,但是我没有必要和他们纠缠不清,争吵半天,我也没有必要必须成为他们的朋友甚至他们的配偶。

我从来都不会对生活抱有不满、认为生活有瑕疵,我只是单纯地觉得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自然也会有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从犹太教徒的角度来看,世界本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应该或不应该。生活中本来就有善有恶,就像有昼夜一样自然,人生也是如此,本就有顺境,也有逆境。

每一刻就是生活赐予你的最好的礼物,有时候很美好,有时候也会很悲惨。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只是我们自己把一些事情标榜为好事,把另一些看作坏事。但是,我们应该无条件地接受命运安排给我们的一切,我把这种做法叫作“接纳”。

接纳意味着毫无抵抗地接受一切思想、情感和言行举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无条件地接受。

当你能够做到接纳的时候,就会发现,面前的一切难题,你都能优雅地解决掉。


“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在于他能否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能否做到充满激情与爱。所以,如果你碰到任何不顺心的事情或者不喜欢的人就避开而不是面对,那么你就失去了使自己人生充满意义的机会。

“好笑的是,每个人都需要同样一种东西,那就是我们都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聆听。”

弗吉尼亚和诺拉都点明了亲切的根本要素:对他人要怀有感激,要关注以及关爱他人。

“一旦你开始敬重身边的人并且珍惜和他们共度的时光,你就会成为一个亲切的人。”弗吉尼亚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