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亲切的艺术 > 第二章 网络时代的亲切 (1)

第二章 网络时代的亲切 (1)




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为手机、电脑这类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感到惋惜不已,它们改变了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因此,我首先想要谈及的话题自然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电子产品,以及应该怎样让它们为我们服务。

我建议你找个能坐下来的地方,因为之后我要说的内容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有可能伤及身心,需要长时间地进行身体和心灵的复原。互联网是不会消失的,它会在人类生活中永远存在(除非地球发生什么大灾难)。

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说有好有坏,但总体来说坏的部分占上风。它改变了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改变了人们联系的距离,同样也改变了人们交往的缘由,从而让人们意识到彼此之间的关系可以好到或者差到何种程度。

互联网在人类生活中大显其身手,它的触角几乎伸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也需要用互联网)。让我们反观一下自己:对于一封手写的来信,我们没有时间回复,但是在紧急时刻对于网上的一篇长篇大论的评论,我们可以十分钟搞定;八年前偶然结交的朋友过生日,我们不通过网络发段生日贺词就觉得心里过不去,但是,对于知己,我们却抽不出时间来与之好好聚聚,只是通过看他们在网络上的动态才感觉他们还在身边。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把手机这个神奇的物件带在身边,一刻也不放下。因为它能够时时告诉我们别人说了什么、怎么想的或者别人都干了些什么。这样一个智能的设备,能够提供即时信息,谁不喜欢呢?但是智能手机是把双刃剑,它是福,同时也是祸,更有甚者它影响了我们的性格,人人似乎都因它而变得没有以前温文尔雅了。

亲切就是关注他人、待人友善,有同理心,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如此说来,互联网不具备这些东西。互联网简直就像一个淘气得大喊大闹的孩子,但是我们都不讨厌他,反而需要他。自从互联网出现到现在才二三十年,但是它已经成为现在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我们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的日子,那样简直太痛苦了。

互联网有求必应,随叫随到。我们可以借助它来导航,去我们想去的任何地方,如果我们走错路了,它也会及时提醒。总的来说,人们对互联网已经上瘾,要戒除这个瘾得慢慢来。

或者这样说,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这包括但不限于沉溺于在网上和陌生人对无关紧要的话题做无谓的争辩,你和他们根本不认识,谈何了解与交流呢?还有,也不要浪费时间在网络上“炫耀”自己的生活,发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动态。

当今时代,我们可以与互联网随时在一起,因为手机也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我们从不让手机离包!手机对于我们来说,比最好的朋友、我们天天要用的牙刷还要亲密,甚至比我们的宠物狗还要亲密。为了防止手机磨损,我们给它套上可爱的手机壳;为了网络状况良好,我们在没网的地方给彼此开热点;为了随时保持手机电量满满,我们配置了车载手机充电器。我们天天手机不离手,手机也随时有消息等我们看。

“快看看!”手机似乎在用它那尖锐又渴望的声音喊,“你看,有人在网上发表种族歧视性的文字!又有坏消息了!哦,快看!你高中时候的死对头,你已经在脸书上标记为不喜欢的那个人,发了个帖子——她和她丈夫去罗马度假了呢。喂!看看这个!你上七年级的时候欺负你的那个小子又发动态了!还记得他叫什么吗?哦,对!马里奥。他真是太坏了,当时在体育课上,他故意拿排球砸你的脸。费希尔教练当时还常常夸他跑得快呢。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你过得怎么样?我不是寒暄,是真的问大家认为你现在过得如何。也许你现在应该花四十五分钟把家里的阳台一角收拾得有花有草,再花十五分钟琢磨一下用词,给阳台拍个照,配上一些精心琢磨的文字,然后发条动态,让大家觉得你现在过得非常惬意。也让你的前任看到你的这条动态,看看大家都在关注你的生活。哦,太好了!有人点赞了!又来一个赞,7个了,8个了,9个了!为什么还没到15个?”

搬弄是非者往往是“有心人”,因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而一些匿名信件经常出自他们之手,就凭这一点,

就不应该把他们纳入社会系统。

——看来莱斯利女士也看不惯搬弄是非者。


我并不是故意摆出一副消极态度,我承认互联网是一个非常神奇、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使有些孤僻、在生活中交友不广的人在网上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互联网促成了许多真挚的友谊以及美好的婚姻。它打破了一些名人,如音乐家、艺术家以及作者和普通人的界限,让普通人也能自由地在网上和那些名人交流,互联网能够让人们随时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任何知识。这确实是一大功劳,可以和人类登上月球媲美。

万事都有利有弊,互联网同样也存在弊端。

每个人多少都会触碰到互联网带来的弊端。从我个人来看,当我在报社里面做记者的时候,我必须面临网上无数的评论。

问题简直是太多了!比如:

那些人都是谁啊?

大家为什么会花费宝贵的时间对一些已经逝世的人的言论大加批判呢?

对一个年仅22岁死于车祸的年轻人,大家为什么非得在网上争辩说是这个年轻人该负责任呢?

非法移民为什么又和动漫《英雄猫鲍勃》扯到一起了?

这一大堆的问题接连折磨我,直到我变得麻木。经常有人发评论,说我就算是被枪毙也比作为记者多写一个字的报告强。不管我写什么栏目,总有人对我表示不满,在网上大批特批。

我甚至神经质地观察身边的人,觉得他们也会对我大加批评。在咖啡店,我会盯着前面桌子旁那位漂亮的女士,心想,在她动人的外表下是否酝酿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是否在她的脑袋里藏着一瓶“硫酸”,一旦时机成熟,她就会泼洒出来,在网上对大家尖酸刻薄地辱没一番。

下面我对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列出的自己的回答,供大家评说:

1.无所谓,别人愤怒,就让他们愤怒去吧,反正不关我的事。

2.因为他们像我们所有人一样,害怕死亡,并且知道它可能发生在他们或他们所爱的人身上,如果能够弄清楚这种完全不合理的事情发生的原因,他们就会责怪受害者并将恐惧转化为蔑视,因为比起恐惧,这是一种更容易感受到的情绪。

3.因为大多数人对于自身发生的意外都十分恐惧,当他们明白生活就是如此复杂,并不按照自己的意愿发生的时候,比起束手无策,发出愤怒不是简单多了吗?和上面第二点同理。

4.没什么关系。但是当你感觉自己情况不妙的时候,别人听不听你的诉说已经无所谓了,你肯定只管自己大喊大叫。我们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都渴望存在感。如果得不到这种感觉,我们就会在网上随意发表言论来刷存在感,就像在自己婚恋状况不乐观的时候,在餐厅里,你也不会给服务员好脸色。

互联网之于人类的各种思想、欲望、理智、智慧以及爱恨情仇,恰似水之于船。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我想说的是,而且我要说的比本书开篇说的那些更重要——对于互联网,你必须掌握主动权,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给自己制定一些界限,千万不要沉溺于互联网,跌入互联网的深渊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