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亲切的艺术 > 客人名单

客人名单




还得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谁应该收到这份“礼物”。在一些聚会上,大家都互相认识(不管你有多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如果你主办的聚会够多,最后一定会出现大家互相认识的局面,这样就最好不过了);在另一些聚会上,聚会的目的之一就是介绍朋友们互相认识。

所以,应该邀请哪些朋友参加聚会呢?我喜欢把前面两种聚会综合起来考虑。首要问题就是大概要邀请多少人。这里有一个定律,那就是,邀请的客人越多,平均下来你照顾每个人的细心程度就会越低。因为你是聚会的主办者,所以这就是考验你协调能力的时候了(13)。邀请一对夫妇来做客就十分简单,因为只要把平时做的食物做成双份就好了。你可以不在意你邀请的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也可以不在意邀请来的都是情侣还是单身人士,尤其是在大家互相认识的情况下。但是,如果你邀请两个单身朋友来你家做客,而且在你看来他们很般配或者互有好感,那就很妙了。所以,请你对身边的单身朋友多加留意,办聚会的时候也不要忘记邀请他们。由于单身,他们很容易被大家忽视,作为过来人,我可以告诉你那种被人遗忘、没能被邀请参加聚会的感觉真的很不好受。所以,聚会前,请你一定仔细考虑考虑要邀请谁。最后,你有多少只杯子?

几条参考原则:×  我平时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会确保大家之前都见过,这样就可以保证在聚会上彼此之间都有话题。但是情况也不完全如此,也会出现下面这两种情况:邀请的朋友中有的是社交达人,或者有的是这个街区新搬来的邻居,聚会就会是个互相认识的绝好机会。我还有一个秘诀,那就是搞一个美国姐妹联谊会式的聚会,效果也非常不错(后文还会讲到)。

×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最好不要把之前发生过不愉快或者有过节甚至以前是情侣但现在已经闹掰的两个人同时邀请来。有两种办法处理这种情况:第一种方法是,一次聚会只邀请

×其中的一个,下一次再邀请另一个,不让他们在同一个场合出现;第二种办法就是,在大型聚会上,提前告诉双方对方会在聚会上出现,然后提醒他们表现得成熟一点。×  想一想自己是否还欠某个朋友的一个邀请,也就是说,自己之前受到过邀请,但是一直还没有机会回请。现在你的机会来了。

×想一想自己是否遗漏了某人,有没有人会因为无意间发现自己没有在被邀请名单上而伤心不已。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漏掉任何不该漏掉的人。要是你真的漏掉了,那就为事后有人要伤心做好准备吧。

×就算你明知道某人可能会因为距离远或者时间排不开而不能赴约,也得向他发出一份邀请函,说不定他真的会出现呢。



邀请函


邀请函最好做成纸质的,这样收到邀请函的朋友就可以把它贴在冰箱上,提醒自己不会忘记。那种需要对方填空回函的也可以(不好意思,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填空有一点点反感,我确实不喜欢这种邀请函),但是最简单、最快捷的是纸质邀请函,最好做成明信片的形式。

电子邮件形式的邀请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可以先给对方打个电话,然后再发一封电子邮件说明详细情况。不过,我觉得通过社交媒体(脸书)发送邀请函有一点不靠谱,因为你不能确定大家是否都看见了邀请函。对于不需要数人头、清楚来客的数量,而且即便受邀的人没有来也不是很尴尬的大型聚会,可以选择用社交媒体发送邀请函。

务必让受邀请的人都清楚聚会的时间和地点。如果对方很快地回复了你的邀请,那就太棒了。那你就回个电话,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再问问对方有什么特别喜欢吃的东西或者不喜欢的东西,提前有所了解,这样就避免在你端出来自己准备的食物之后,不知道合不合大家胃口的尴尬。

如果客人的要求十分特别,比如对某些食物过敏或者有其他特殊要求,你可以委婉地告诉客人:“我很希望你来参加,但是你也知道,我的厨房没有足够的材料。所以,你看看喜欢附近哪家餐厅,我可以让他们提前帮你做好,然后打包送过来。希望你能同意这样做!没有你,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大损失,如果对你招待不周,我心里肯定会很难受。”

在客人到的时候,你一定要做好迎接的准备。如果客人问需要带什么过来,我通常会说一瓶酒就可以了。如果他们喜欢烘焙、做甜点,带甜点过来,那就更棒啦。

在聚会开始的前两天,也不要闲着。可以收拾收拾家里,看看哪里还不是很好,在脑子里大概过一遍聚会的流程。想一想聚会所需要的东西是否都备齐了,看看是否需要去超市补点东西,一时想不起的话可以先去超市转转,说不定就想起来了。

“为聚会准备食物的秘诀就是一定要做你最拿手的,而且最好是提前就准备好,不要想着临场发挥。”玛丽·简说,“甚至可以提前一天把食物准备好。这样的话,要你操心的事情就剩房间的状况和自己的仪表了。”

如果真的到了聚会那一天,这里有一个来自著名美食家兼作家艾娜·加藤的建议(14):在早晨好好规划一下这一整天。首先思考一下你准备在几点开始晚宴,然后从晚宴开始的时候往前一小段一小段地规划,就像下面这样。

晚上7:30:晚宴开始!烤肉、土豆和沙拉。

晚上7:25:土豆出炉。

接到朋友的邀请函之后,尽量尽快回复,不要让对方一直等待你的消息。他们不知道你是否愿意赴约,有可能就会旁敲侧击地向你身边的朋友们打听。

——莱斯利谈“邀请二三事”。


晚上7:15:把烤肉从烤箱里拿出来,凉十五分钟。

晚上7:00:客人抵达。

晚上6:50:准备好薯条、面包和辣番茄酱。

晚上6:40:准备好土豆,放入烤箱。

晚上6:30:准备好奶酪、沙拉,制作油醋汁。

下午5:15:化好妆,理好头发,看看《我为喜剧狂》。

下午5:00:做好熏鲑鱼的蘸料。

下午4:10:布置餐桌。

下午4:00:把烤肉放入烤箱,开始烘烤。

下午3:30:准备烤肉。

你看!规划好整个流程就不用再操心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了。一切都用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记得给自己留点余地,多留点时间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

每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特色。有的人做得一手好菜,有的人擅长做手工或者精美卡片,而有的人,比如诺拉,喜欢做核桃仁馅儿的芝士球……不管你擅长什么,记得一定要把你最拿手的展示给客人,同时也不要忘记其他重要的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