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亲切的艺术 > 出发前的几句唠叨

出发前的几句唠叨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住安全感是第一位的,安全感比礼貌重要。如果在某种情境下你会感到莫名的不舒服,最好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脑子里面的第一反应肯定没错,因为从科学角度讲,人的大脑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而来的。所以,如果一个人、一个地方或者某个情境令你感到不安或恐惧,那就听从自己内心的感觉,采取必要的行动使自己解脱出来。我们都要选择对自己好一点。



再来啰唆几句


如果你看了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想:哇哦!凯莉真的打算就乘地铁这种小事大篇幅地讲解吗?什么?要讲足足四页吗?

是的,我是这样做的。谈这个话题是有原因的。不仅是因为这本书刚好是我从纽约回来写的,途中经历了乘坐交通工具的过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终于克服了“坐地铁恐惧症”。

坐地铁确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你得和一群人挤在一起,排队等着上车,被人群推搡着上车、推搡着下车,在一大群陌生人中间游走,时刻担心着坏人的不良行为,还要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给自己寻找一个舒服的站姿,真是难上加难。

和我同样有坐地铁恐惧症的朋友只要克服了坐地铁,那面对其他类似的场合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除了超市或者菜市场),比如乘坐电梯、在机场过安检、沿着人群拥挤的大街行走,等等。只

要按照下面的准则来行动,你在任何类似场合都会行动自如。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行为准则


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任何拥挤的场合)时,我都在心里牢记两点:

1.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我只是这茫茫人海中的一员而已。具体来说,就是随大溜走,不要站在自动扶梯边上,等着别人撞到自己。

2.找到一个安全且舒服的站姿,不致被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小空间里,脖子缩到颈窝里,而有些人可能会做一些与“安全且舒适”相反的选择。

在你身入其中之前,首先花几分钟大概想一想:你打算用哪种支付方式买票?需不需要整理一下自己的行李?要不要准备一些随身要用的物品?在使用自动扶梯前就把上述问题想清楚,这样会省事很多。

在机场排队过安检、在便利店排队结账也是一样的,轮到自己之前把一切都准备好,不要影响到后面的人,招致别人的怒色。

身处人群中,最好随大溜,如果你必须得转线或者离开人群去别的地方,那就先小心翼翼地从人流中走出来,在自动售票机旁边或者人少的地方缓冲一下,然后再动身。

继续回到人流的问题上。有的地方通道比较狭小,基本上没人会在那里逗留,所以,如果你想在这里改变方向或者离开这里的话,最好用你的肢体语言告诉身边的人你的动向,同时也要观察他人的动向,这样就可以在不影响匆匆人流的同时顺利离开了。

哈!车来了!听着声音、闻着气味就知道你正在等的那辆车开过来了。在车驶过来的时候,要知道最基本的安全准则:往后站一点。但是,有时候人们不会这么做,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抢上抢下。其实,等下车的人下完之后再上车反而更有序、速度更快。等你上车之后,找一个安稳的地方站好,尽量少占点地方。要是有人侵犯了你的私人空间或者对你不礼貌,而且不向你道歉,那就毫不顾忌地瞥他一眼,给予警告。要是他故意侵犯你的人身安全,那你完全可以提高音量“回敬”:“这位先生!请问你摸我干吗?!你又要摸我的屁股了吗?先生,我希望你别再这么做。这么做是违规的,我不介意给你一击。”这样做不失优雅,同时提醒了大家。不要低估在公共场合大声指责坏人的力量。

夏天,公共交通工具里的气味会不好闻,我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嘴巴来呼吸。在手上涂一点手霜或者防晒乳,然后假装很随意地把手放在嘴巴旁边,这样就好闻多了。

或许某天乘车时,你很幸运,有很多空座位,车间内也很安静,手机里有一集时间长短刚刚好的播客,那就太完美了。找个座位享受此刻吧。

“每个人的忍耐力和舒适度是不同的,”丽兹·波斯特如是说,“在公共场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这话不假,而且这个私人空间一般是不能被他人侵犯的。如果你听播客、在手机上写报道,或者给朋友发短信,别人是不会专门注意你干这些事情的,但是如果你剪指甲,或者把玉米煎饼的馅儿掉一地的话,别人会特别注意你的。”


文明驾驶

驾车上路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安全第一。何况你是驾驶着一台硕大的机器以约每小时110千米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虽然驾车是一种十分美妙的体验,但是开车千万得小心,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人命关天的事情。(8)

所以,作为司机,开车上路,头等重要的事就是注意安全。文明开车同样也可以为人民做贡献(可以保证大家都能够安全到达自己要去的地方),如果人人都文明驾驶,那么受益的是这个社会的每个成员。

通常来讲,最安全的做法就是随大溜,开车要随时关注前后的情况,小心驾驶。

如果大家车速都比较缓慢,后面有想超车的车辆,那就让他/她超过去吧。

最好不要插队,也不要在车辆稀少的左车道突然加速闯入右车道。

对于那些不讲理的司机,就和前面说过的对付不讲理的人一样,走为上计。要是前面有人开车乱占道、不规矩,那就超过去,将其远远甩掉,不管他/她要耍什么把戏,都只能在你的后视镜上演而已。

我特别赞同匹兹堡市交通委的左转规定:在十字路口碰到要左转的车辆,只要是绿灯,对面直行的车辆会让左转车辆优先行驶。这样就不会耽误大家的时间了,时间就是生命。

要是有人在车内唱歌或者跳舞,你假装看不见就好了,因为人们有权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唱歌跳舞。

如果你看到其他车辆出现特殊情况(比如有些物件掉落了,轮胎泄气了),你可以通过闪烁车灯来提醒对方,但不要在对方正在开车时提醒,要不然对方会不理解你的用意,同时你自身也没有做到文明驾驶。

如果条件允许,你自己也愿意,碰到在公路边停靠的车辆,最好停下来问问司机是怎么回事、需不需要帮忙。

要是在路上有司机做了些有益于你的事情,就请你摇下车窗,招手表达你的谢意。


就像丽兹说的那样,如果你在公共场合剪指甲,那么你剪掉的指甲都跑去哪里了呢?是掉进了某一连续空间维度的裂缝里永远消失不见了(9),还是蹦到了正站在旁边看Kindle(电纸书)的人的屏幕上?(10)

“有关个人保养或者处理个人事情的话题,尤其是个人卫生,最好不要在公众场合谈论。”她说,“聊天也是一样的,不要在公众场合和朋友肆无忌惮地聊天。因为私人健康问题不宜在公共场合讨论,但是,如果要聊你和你的医生在某天约好见面,这是可以接受的。”

丽兹还提到,大家也应该改掉在公共封闭场所里打电话的坏毛病。

“因为大家在无意间听到别人电话里的声音,就会止不住想继续把电话里那个人说的话听完。”她说。

座位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在这一节车厢里面有人比你更需要仅有的那个座位呢?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答案是没有人——那你就幸福地享受那个座位吧,但是万一有人看起来面容痛苦或者特别累(假设你既不累也不难受);或者年龄比你大;或者是经过长途疾走后脸上挂着明显的倦意;或者是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又或者她只是想让你觉得她是个孕妇而已),时不时摸摸肚子里的宝宝……碰到上述这些情况,你就应该把座位让出来。

生活实属不易,在遇到他人痛苦、需要帮一把的时候,你能做到的就是帮别人一把。

先与其用眼神交流一番,微笑着问:“打扰一下,你需要坐一会儿吗?”而不是“你需要我这个座位吗”。因为交通工具上的座位不是属于某个人的,而是共有的。

可悲的是,有很多人——我在这里要指明,其中大部分是男人——不知道是生理结构的原因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他们经常在坐着的时候将两腿分得很开,一个人占两个人的位子。

如果遇到上述情况,你就可以微笑且有礼貌地看着被他霸占的座位,对他说:“请问这个位子有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