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调情学 > 调情学对你有什么用?

调情学对你有什么用?




这本书提供了各种有趣、高效、合理改进过的、科学的重要调情技巧。如果我们对于简单的互动还感到犹豫,那么怎样才能找到真爱呢?我希望向所有人展示——不论男女——进入真实世界、找到真爱的最佳方式。

通过回忆我十几年间成功帮助客户调情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在四个不同国家进行的大量人类学研究,这本书将会:

·揭开围绕着调情的迷思;

·提供避开哑口无言的尴尬时刻的最佳方法;

·确保你再也不会担心被拒绝;

·让你相信你也是很擅长调情的;

·帮助你确定你在寻找的到底是什么;

·揭秘我的H.O.T.A.P.E.系统,释放你内在的调情欲望;

·鼓励你不停地练习(并享受它);

·给你和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讲话的自信;

·帮助你获得成果而不用牺牲自我。



调情学适合谁?


这本书既适合男人也适合女人。我觉得有时候专家给出针对某一个性别的意见很奇怪,就好像我们是不同的物种似的。男人和女人的相似点远远多于不同之处。大体来说,我们关心的事情、面临的问题和话题都是类似的。有时人们似乎认为所有这种两性关系、感性的东西应该都留给女人,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是女生的话,谈论或者看这本书,没有人会感到奇怪。对男人的社会期待则是,他们要么天生就会调情,要么就应该不断谈论他们最了解的话题——体育或者修剪草坪。不过,我发现其实男人和女人一样应该学习调情学。几年前,参与“无畏调情之旅”的男性还很少。他们大多数更愿意使用我的在线调情学课程,躲在客厅的安全范围内高兴地重温着女性的魔力。然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调情之旅的学员构成几乎是男女各一半,我的私人客户都是男性。这也是近些年我目睹的重大变化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男性加入其中,而且乐于寻求帮助。我乐见其成,并将这种趋势看作一种“文艺复兴”。

所以,这本书是写给每一个希望提高自己调情生活质量的人的。它会回答很多价值百万美元的问题,这些问题我曾被那些急切寻求我帮助的人问了几百次:

·“为什么我能跟我不感兴趣的人调情,却不能跟我觉得有意思的人调情?”

·“怎么才能知道一个人是不是在跟我调情?”

·“怎么才能更自信地调情?”

·“怎么才能约别人出来而不感到尴尬?”

读到最后你就会知道怎么回答所有这些问题,在追求一个人时也就会感到更加自信。

好消息是,所有能让你成功调情的工具都已经在你手边了。你现在就可以开始,没必要去什么特别的地方或者学很多复杂的技巧。调情学不是游戏,无关规则和技巧。它是一种让你展现最自信、最真实的自我,从而吸引你想吸引的人的方法。它帮助增加并改善我们的人际交往,而不是告诉我们当一个吸引我们的人出现时摆出一副不感兴趣的表情。它帮助我们获得良好的自我感受进而得到成倍的良好回应,而不是试图要求别人让我们感觉良好。它让我们意识到调情不仅仅是为求得结果的方法,不是当我们想要什么的时候才运用的方法。另外,它关乎效率。寻找伴侣不应该给你已经很忙的生活增加负担,它应当成为你外出走动时的美好邂逅,让你的生活有趣又有意义。

在我的私人咨询中,我不会劝客户进行更多的约会;我希望他们能和对的人进行质量更高的约会。调情成功与否不是由在一场派对中获得多少电话号码决定的,而是由当你身处其中时能否更惬意地接近别人并与其尽可能多地交谈决定的。它不是火苗(Tinder)(9)上更多的浏览量,而是对真实的世界更好的认识,使你与和你现实中真实、有魅力的自我有反应的人更好地相遇、相识。

调情学是关于改善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研究。它要求我们对世界保持开放和好奇的心态,享受并改进我们的每一次社交互动,从与闺中密友到与公司前台。它要求我们将这些原则编织在我们的生活中,改善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我想,你应该会认同一次好的调情经历——双方都感到放松,与此同时伴随着一种隐隐感觉有令人激动的事要发生的情绪——算得上我们能体验到的最好的互动。既然如此,为什么只能跟自己喜欢的人调情?这些构成美好的调情邂逅的要素——好玩、活在当下的感觉、两人之间的联结、让另一方感到被关注和与众不同——可以纳入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被每个人使用。这都与建立联系相关。这不就是作为人类的我们活着的原因吗?

这本书不仅是关于“怎样做”的指南,也是关于“怎样成为”的指南。我希望它不仅能帮你找到你的伴侣,也能带你到达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1)  根据GlobalWebIndex(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的一项新报道,全世界有超过9100万人使用约会软件,其中2/3的使用者为男性。

(2)  关于英国互联网交友的数据少得惊人,和美国不同,英国大多数的数据来自交友中心。也有其他机构显示,英国每月有2000万人在线约会。

(3)  一项有2300人参与的针对18到34岁人群的调查显示,其中39%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22%是在社交场合中认识,18%是在工作中认识,10%在网络交友网站中认识,6%在社交媒体上认识。

(4)  受到在线约会领域研究匮乏的启发,以及和交友中心打交道不透明的困扰,这些社会学家决定在这个领域开展最大规模、最全面的研究。

(5)  编注:一种用于智能手机间通信的应用程序。

(6)  2004年的交流网络比1985年的要小,认为没有可以讨论重要事情的人的人数几乎翻了两倍,网络规模缩小了近1/3(少一个密友),密友从1985年的2.94下降到2004年的2.08。模型被试者如今报告称没有密友,而1985年被试者则称自己有3个密友。——《美国社会学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  根据英国的一项研究,我们一天内在非床上时间里查看手机221次,平均每4.3分钟一次。这个数字实际上可能没有那么低,因为人们倾向于低估自己的手机使用次数。2015年的一次盖洛普调查显示,61%的人说自己使用手机的频率比认识的其他人少。

(8)  这个数据来自《纽约书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的一篇关于数字时代如何影响我们的交流方式的文章。

(9)  编注:一款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的手机交友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