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调情学 > 机会,不是麻烦

机会,不是麻烦




想想控制你调情方式的心理模式,问问自己它们是否有帮助。如果你的心理模式让你感到不适,很可能它就没什么好处。

虽然这不是绝对的,但心理模式确实会让你对自己产生负面情绪。有时候,心理模式和咒语差不多,是你特意说给自己听的;它更像是一种优越心理而非示弱,比如:“我的标准很高,不会和不完美的人凑合。”当然,你确实不应该凑合。

想一下这句话对你的行为的影响:你会不会在心里准备了一份清单,随时对所有可能成为伴侣的人参照清单进行评定?它能使你更开放,更好奇,更愿意和他人交流去发现彼此的共同点吗?还是你觉得它会使你自我封闭——因为他不符合你想象中的标准,所以你就无法和这个人进行最基本的交流?

检查自己的心理模式是挑战你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内在理由的关键。“我找不到合适的人是因为我的生活方式/成长经历/工作/家庭状况出了问题。”——这些都不是有益的心理模式。要不要对它们进行检查,将它们转化为你的生命增添价值的心理模式,取决于你自己。

“我的事业非常耗费精力。我没空见任何人”或许可以变成“我的事业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现在我想找到让我的社交生活也取得成功的方法”。

“我很内向,没办法遇到新的人”或许可以变成“我想知道在哪里才能遇到和我兴趣相投、相处起来不感到尴尬的人”。

所以再听见自己说“我遇不到什么人是因为……”,自查一下。不要再用一成不变的理由给自己套上枷锁,把自己从这些不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理由中解脱出来。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问自己这些问题:这件事的发生还有其他原因吗?有什么方法能让它们不再妨碍我,并转而为我服务?



陷阱


一旦你开始用这种方式挑战自己的理由,一切都会立刻变样,但你可能会发现你还是没法达成目标。这是为什么呢?

困住我们的陷阱花样百出,它们会极大地影响我们调情的结果。来看看你有没有以下症状:

·过分忙碌综合征。我常听到客户说,他们总是外出,但从没遇到过什么人。他们向我保证他们已经倾尽全力了,而当我对他们的生活了解更多之后,我发现他们从早到晚都在工作,去同一家健身房、同一家三明治店,从不跟人搭话,可他们告诉我,他们已经挤出时间积极进行社交活动了。那是什么意思呢?我接着问他们。原来他们指的是每周和一个不同的朋友到饭馆里吃一顿,这确实挺不错的。但是坐在角落里和固定的朋友聊天,并不是为自己创造重要调情机会的最佳方式。

·错失机会综合征。人们常习惯将调情和约会限制在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里——一个月一次,喝点龙舌兰,然后出去玩一晚。你为什么只能在某个特定的地方,穿着某套特定的衣服,在日记本里某个特殊的日子里才能调情呢?调情学就是将调情的火花和乐趣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编织在一起,让机会随时敲门,不论是在逛超市、健身,还是在上班路上。如果你的心理模式告诉你,调情唯一正确的方式就是穿着最好的衣服在一个特定的晚上出去玩,你一定要改变这种心理模式。调情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浪漫电影综合征。我觉得这是梅格·瑞恩(Meg  Ryan)(5)的错。太多人都幻想着浪漫邂逅的情景,比如在遇到未来的伴侣时周围再来点什么点缀,然后把这当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某种程度上讲这确实很有意义,但它往往不是真的。更常见的情况是,你和你未来挚爱的第一次对话非常普通,甚至可能是无关紧要的。

·完美先生/女士综合征。“没有什么合适的人。”这通常可以理解为:“没有人能满足你给伴侣设定的越来越挑剔的标准。”确实,如果你想找的是一个正好比你大五岁、喜欢玩、无忧无虑、事业成功的总经理,同时他还要身材高挑,肤色健康,长相帅气,生活没有负担,充满创意,幽默风趣,那么这种人可能不太好找,但如果你把范围扩大到任何你愿意花时间在一起的人,这个人可能就突然出现了。

·项目管理综合征。另一个我们常用来解决“单身”问题的方法是制订计划——把白天能挤出来的所有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我有一个在市政府身居高位的客户,她凭借自己蓬勃的野心、良好的策略以及对策略的高执行力成功晋升到现在的位置。这些能力对她的职业很有效,不过当她试图用同样的策略解决单身问题时,它们似乎就不那么有效了。她第一次来见我的时候,给我看了她“寻找伴侣”的计划。她当然是把计划写了下来,我敢肯定她还画了图表。我问:“你感觉怎么样?”她看着我:“老实说,我快累死了。”寻找伴侣或是真爱的方法不可能和处理工作中的收购合并的方法一样。

这些陷阱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和你自己的态度有关,也就是说,每个陷阱都和一个你认为正确的观念即阻碍你放开和他人交流的天性的心理模式有关。这些阻碍的共性就是它们都存在于你的头脑里。

这是个好消息——如果它们存在于头脑里,你就有能力消除它们。这些陷阱都在你的掌握之中。消除障碍,改变模式,一切都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