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学会如何学习 > 第2章 举重若轻:为什么太过努力有时候也会造成问题

第2章 举重若轻:为什么太过努力有时候也会造成问题




你的老师,或者你的父母,是否曾经告诉过你要集中注意力?或者是要专心致志?或许你自己也对自己这么说过呢!这是因为人很容易分心。有时候,无论窗外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似乎都比你眼前的东西更为有趣。你会情不自禁地去想其他事情,比如朋友,或者是午餐。

分心总是不好的,是不是?

也许不是。让我们来看一看。

请看下页图中的象棋比赛。看左边那个男孩。他正在和右边那个人下棋。这个男孩很没礼貌,不是吗?典型的13岁男孩。一点儿都不专心。(你有没有听大人这么说过?他们通常把这归咎于智能手机。)

令人惊讶的是,卡斯帕罗夫并没有赢得象棋比赛。这是一场平局。世界上最厉害的棋手居然无法打败一位看上去漫不经心到不可救药的13岁棋手。

13岁的马格纳斯·卡尔森(左)和传奇象棋天才加里·卡斯帕罗夫在2004年的“雷克雅未克快棋锦标赛”中进行快棋对决。卡斯帕罗夫惊奇地发现马格纳斯走开了,去看其他选手比赛。加里·卡斯帕罗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棋手之一,而马格纳斯没有专心比赛,所以他肯定不会赢,对吗?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时候我们需要分散注意力才能更明智地思考。在学习或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偶尔(并非总是)走神或许大有裨益。

在这张照片被拍下后不久,马格纳斯回到桌边,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上。他刚才稍稍休息了一下,这样他回来时就能够集中注意力了。

本章要传递的信息是,有时候你需要分散一下注意力,才能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可这又是为什么?



你有两种思考方式!


在第1章,我提到“神经科学”一词,意思是大脑的科学。神经科学家使用新的大脑扫描技术窥探大脑内部,以便更好地了解大脑。

在左图中,脑部扫描工作者正在仔细检查扫描仪。人们躺在一张可以滑进扫描仪的专门的床上,然后扫描仪就能够拍摄他们大脑内部的图片,就像右图所示。非常厉害!

神经科学家发现,你的大脑有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我们将把这两种方式分别称为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1]。这两种模式都很重要,都能帮助你学习。



专注模式


当你在使用专注模式时,这意味着你正在集中注意力。例如,你可能正在试着解决一道数学题,或者正看着老师并听老师说话。当你在玩视频游戏、解谜或者是背外语单词时,你会很专注。

当你集中注意力时,你会让大脑的特定区域工作。究竟是哪些区域需要工作则取决于你正在做什么。例如,当你在做乘法运算时,集中注意力时所使用的大脑区域跟你说话时是不一样的。[2]当你尝试学习新事物时,你首先必须专注于它,以便“打开”大脑的这些区域,启动学习过程。

当你处在专注模式时,你会十分专心。



发散模式


如果专注模式是那样的,那么什么是发散模式?

发散模式是当你的大脑处在放松和自由状态中时,你没有在思考任何特定的事情。当你做白日梦或者纯粹是为了好玩而乱涂乱画时,你就处在发散模式中。如果你的老师告诉你要集中注意力,那你就可能已经陷入发散模式中了。

在发散模式中,你没有在特意思考任何事情。

当你处于发散模式中时,你会温和地使用大脑的一些区域,这些区域跟你在专心致志时使用的区域大不相同。发散模式帮助你在各种想法之间建立充满想象力的联系。创意似乎经常都是在发散模式中冒出来的。

事实证明,你的大脑必须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来回切换,这样才能有效地学习。



我们来玩弹球游戏吧


为了更好地理解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让我们去看看弹球游戏。这个游戏玩起来很简单,你只需要拉动一根撞针杆,当你松手的时候,它就会把球撞到弹球台上。当球在橡皮缓冲器之间弹来弹去时,你就可以得分了,与此同时,游戏机会发出闪烁的灯光和古怪的声音。你得用弹球台下方的挡板让球不掉下来,并尽可能长时间地弹来弹去。

弹球台就有点像你的大脑。在不同的台子上,缓冲器之间的距离或近或远,也不一样。当缓冲器相互很靠近时,就像你的大脑正处于专注模式,弹球会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迅速地弹来弹去,最后耗尽能量并坠落。

这是一台弹球游戏机。你可以找到基于弹球机概念的视频游戏。即使在今天,它玩起来依然很有趣!

想象一下你的思维弹球会在运动中留下一道轨迹。这就像你的专注模式——当你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你会在大脑中留下轨迹。当你第一次学习某样东西并开始练习使用它时,就会产生这些轨迹。比如说,你已经学会乘法了。如果我要求你做一道乘法计算题,那么你的思维就会沿着你的大脑中已经铺设好的相同的“乘法轨迹”运行。要想理解我的意思,请看看这些图片。

左图是处于专注模式中的大脑弹球版本。看到各个缓冲器之间挨得有多近了吗?弹球按照一种非常紧凑的模式运动,你的思维根本不可能走得很远!弹球在沿着一条已经铺垫好的模糊轨迹前进,因为你之前曾经有过这样的思维。右图是处于发散模式中的大脑弹球版本。请注意看,此时在你的大脑中,你的思考范围会有多么广阔!

左图是处于专注模式中的大脑弹球版本。看到各个缓冲器之间挨得有多近了吗?弹球按照一种非常紧凑的模式运动,你的思维根本不可能走得很远!弹球在沿着一条已经铺垫好的模糊轨迹前进,因为你之前曾经有过这样的思维。右图是处于发散模式中的大脑弹球版本。请注意看,此时在你的大脑中,你的思考范围会有多么广阔!

发散模式则不一样。在这种模式下,弹球台上缓冲器之间的距离要远得多。思维弹球在弹球台上的运动空间要广阔得多,撞到的缓冲器也较少。

我们的大脑运作起来同时具备这两种弹球机的特点。如果我们想从细节思考转向通观全局的自由思考,我们就必须从专注模式转向发散模式。你需要两个弹球台。(但重要的是,你的大脑一次只能处于一种模式之中。僵尸不能同时玩两部机器!)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方法来了解两种模式之间的差异:

专注模式——眼睛盯着奖杯!

发散模式——眼睛盯着苍蝇![3]



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切换


既然模式之间的切换如此重要,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好吧,如果我们想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情上,这很容易。一旦我们把注意力转向它,专注模式就启动了,这时你的思维弹球就开始在弹球台上弹来弹去了。然而遗憾的是,要将注意力长时间保持在某件事情上却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陷入发散模式中,开始做白日梦。正如你在下图中看到的,如果你松开挡板,你的思维弹球就会掉下去,落到专注弹球台下面的发散弹球台上。

只要你还在使用挡板,你的大脑就会停留在专注模式中,但只要你松开挡板,你的思维就成了脱缰的野马!弹球落在了发散弹球台上。

在发散模式中,我们没有专注于任何特定的事物。你只要放松下来,不把注意力集中到任何事情上面,就可以进入发散模式。散步,或者是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或者是冲个澡,都能帮助我们进入发散模式。睡觉也一样。(许多名人都是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过程中实现伟大顿悟的。[4])

而且,专注于其他事物似乎也能让我们暂时进入发散模式,这是与我们所不关注的事物相对而言。当我们专注于拥抱我们的狗时,我们没有在关注数学题。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棋局上时,我们没有在专注于自己的象棋比赛。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在数学题上遇到困难时,你可以暂时先把注意力转移到地理学习上。然后,当你重新回到数学上时,你就可能取得突破。但是,要想让你的发散模式有机会解决一道难题,最好的办法似乎是通过睡觉、运动或者是乘车,诸如此类的活动。

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5]的儿童有时候喜欢想象他们的专注弹球台上有几个额外的“洞”。这些洞提供了一种隐藏的优势——它们能够提高创造力!如果你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那么“额外的洞”也意味着你需要比其他孩子稍微更勤快地练习使用思维挡板,以便让你的思维弹球待在专注弹球台上不掉下去。

那么怎样才能更经常地练习使用思维挡板呢?你可以通过提问尽可能多地参与,在黑板上写字,在你的伙伴中分配活动项目,只要有一起做练习的机会就跟他们一同探讨。

有注意力问题的儿童喜欢想象他们的专注模式中有一些额外的洞。这可能意味着每当思维弹球快要掉下去时,他们必须更努力地使用思维挡板才能让弹球回到专注模式中——但是这也意味着他们可能天生具有很强大的创造力。这种交换还是挺划算的!

现在你来试试!切换模式

这里有一个练习可以帮助你感受一下从专注模式到发散模式的切换。

用下页图中所有的硬币制造出一个新的三角形,但你只能移动三枚硬币。(你可以在你面前排列真正的硬币,试试看你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提示:当你放松大脑,不去专注于任何特定的事物时,最容易想到解决方案。

有些孩子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而有些教授则因为过于专注而认输了。

这道题目的答案在本书后面的尾注部分可以找到。[1]



陷入困境


当你想解决数学或科学问题时,可能会以两种方式陷入困境。当你想学习某样新东西时,比如学习在吉他上弹奏和弦或者是学习踢足球的某个特定动作,情况也是一样。第一种导致你陷入困境的原因是,你从一开始就没能弄懂说明文字。遗憾的是,如果是以这种方式陷入“困境”,进入发散模式不会有太大用处。因为你还没有将任何东西“加载”到你的专注模式中。这时候你最好回头去看一下你的笔记或书中的例子和解释,或者是请老师再解释一遍,或者是到YouTube上去寻找额外的解释。(但不要让自己被其他视频分散注意力。)

第二种陷入困境的方式是,你已经认真学习或是在专注处理问题了——你已经将解释加载到你的专注模式中了。可是当你开始解题、弹奏和弦,或者是练习某个动作时,你仍然发现自己陷入困境了。于是你变得越来越沮丧。你为什么就是学不会呢?

在学习中,你可能很容易变得沮丧。

你陷入困境的原因是,你没有给大脑的发散模式提供任何帮助的机会!发散模式无法启动,除非你把注意力从关注的焦点上移开。就像前几页图片中的棋手马格纳斯·卡尔森一样,有时候你需要休息一下,才能诱使大脑的发散模式前来救急。让你的思维暂时脱离目前的状况,这可以打开通向大脑发散模式的途径。

或者,你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别的事物上。例如,如果你正在学习代数,你可以转而学习地理。但是要记住,你的大脑有时也需要休息一下。

如果你很容易在某个科目上陷入困境,那么在温习功课时就从这个科目开始,这样,在下午和晚上的学习中,当你发现自己陷入困境时,就可以不断切换到别的功课上,然后再回来。千万不要把你觉得最困难的功课留到最后去做,因为那个时候你已经很累了,而且也没有时间进行发散式学习了。

当你处于发散模式中时,你的大脑正在后台安静地处理这个问题,虽然你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你头脑中的思维弹球正在你的发散弹球台上飞速运动,它可能撞到你需要用来解决问题的灵感。

当你休息时,应该休息多久?这取决于你自己,以及你当天需要处理多少功课。5~10分钟是很不错的休息时长。尽量不要把休息时间拉得太长,因为你得完成工作,这样晚上才能有一些放松的时间!

重要学习窍门:关于新的学习策略是否有效不要急于下结论

在你学习的时候,不要只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切换一次就得出结论,认为它对你不起作用。有时候,你必须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切换好几次,才能找到答案。在休息之前,你需要做出足够的努力去试着理解学习内容。

你应该专注多久?作为一种粗略的指导原则,如果你已经努力了10~15分钟(如果你比较年幼,则可能是3~5分钟),然后发现自己陷入困境了,那你就可能需要休息了。当你休息的时候,你得确保休息足够长的时间让你的头脑完全忘掉功课。[6]坚持到底,不断尝试这一过程,这么做是很值得的。

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来回穿梭,能够帮助你掌握几乎任何东西,无论是几何、代数、心理学、篮球、吉他、化学,还是你想掌握的任何其他科目或兴趣爱好。

在用专注模式工作之后

用这些发散模式手段作为奖励

发散模式的一般激活法

·进行踢足球或打篮球之类的运动

·慢跑、散步或游泳

·跳舞

·享受乘坐轿车或公交车的乐趣

·骑自行车

·绘画

·泡澡或淋浴
·听音乐,特别是没有歌词的音乐

·用乐器演奏你很熟悉的歌曲

·冥想或祷告

·睡眠(终极发散模式!)

以下发散模式激活法最适合作为奖励来短暂地使用,但是这些活动可能使你进入比做先前活动时更为专注的模式,所以有时候你不妨设置一个定时器,不然它们可能会消耗太多的时间。

·玩视频游戏

·与朋友聊天

·帮助某人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

·读一本书

·给朋友发信息

·去看电影(如果你有时间的话!)

·看电视

总结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我们的大脑有两种运作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弹球台,前者的缓冲器排列紧密,后者的缓冲器则散落在四面八方。要想学得好,我们得在这两种模式之间不断交替。

模式切换。通过集中注意力,你可以切换到专注模式,这就好比握紧弹球游戏机上的挡板!但是你必须放手,等待球自己落下去,才能进入发散模式。躺在床上,泡在浴缸里,坐公交车,或者干脆去散散步,这些都是进入发散模式的好途径。

要成为一名成功的问题解决者,首先要能够专注。我们得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基本知识点上,以便让大脑做好准备,不然我们就会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困境。不要在还没有好好研究说明文字的情况下贸然开始解决问题。你得先在专注弹球台上铺设一些基本的轨道。

休息一下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即使已经做了恰当的准备,我们也可能被一道难题卡住。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向下棋时的马格纳斯学习。离开一会儿,看看别处的情况怎么样。休息一下,但最终还是要回到比赛中,不然你肯定会输!

你可以主动选择进入专注模式,但是要进入发散模式就困难多了。躺在床上,泡在浴缸里,坐公交车,或者干脆去散散步,这些都是召唤这种更为放松的思维状态的好办法。

测试你的理解程度

回答以下问题,检验一下你对本章关键内容掌握得有多好。做完之后,你可以把你的答案和书后的答案进行比较。

你可能认为你可以跳过这些问题不做,但如果你不做,你就会开始失去这本书带来的好处。

1.专注模式是什么意思?

2.什么是发散模式?你最喜欢的发散型活动是什么?

3.一台(或两台)弹球机是如何帮助你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4.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另一个隐喻是什么?

5.当你在解决一道数学和科学问题时,可能会以哪两种不同的方式陷入困境?

6.阅读完本章之后,有哪一个学习习惯是你想要改变的呢?

你有没有对下一章进行过图文漫步?你有没有试着回答章节末尾的一些问题?你把笔记本拿出来了吗?(如果你完成了这些工作就在后面的方框里打个钩!)

*  *  *

注:[1]按照下图所示移动硬币。你看出来新三角形顶角朝下了吗?

[1]  在英语中,发散一词是diffuse。注意focused(专注)一词的词尾是-ed,而diffuse则不是。发散一词的意思是“薄薄地弥漫出去”

[2]  恭喜你读到了本书末尾的这个部分。这是第一条尾注。这里的大部分尾注都是为更成熟的读者准备的,他们可能有兴趣查找我们在本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的出处。我们不能提供所有出处,不然尾注部分的内容会远远超出书的其余部分,但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我们认为比较重要、有趣的资料来源。研究工作做得很透彻的书籍通常都有尾注,所以你可以自己查看一本书背后的研究工作是否足够扎实。尾注还提供了书作者所感兴趣的其他信息,但这算是某种副话题了。有时候,某条注释应该是作为脚注还是尾注会让人感到难以定夺。如果你跳过尾注没看,也不必担心什么。本书中的第一条尾注提供了更多关于专注模式的信息。认知心理学家将专注模式的小型网络称为“任务正激活网络”。有两位分别名叫Xin  Di和Bharat  B.Biswal的科学家于2014年发表了一篇关于这个概念的论文。我将把这篇论文简称为“Di  and  Biswal,2014”。你可以在参考文献列表中找到关于这篇论文的更完整的信息。神经科学家对于这本书中所说的“发散”模式有着不同的观点。有时候,研究者认为这种模式是由许多不同的神经静息状态组成的(Moussa  et  al.,2012)。有时候,他们又认为这种模式是“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另一种不同的形式。参见参考文献部分中列出的Kalina  Christoff及其合著者的论文,以了解大脑放松时所使用的不同大脑部分的详细信息(Christoff  et  al.,2016)。(注意,我们经常使用“et  al.”来表示所有其余的作者。)友情提示:Christoff的论文和我们在尾注中推荐的许多论文一样,都是相当深奥的。

[3]  感谢Joanna  ukasiak-Hoysz。

[4]  https://famousscientists.org/7-great-examples-of-scientific-discoveries-made-in-dreams/。

[5]  ADHD全称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意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单地说,这意味着在注意力和控制冲动方面有困难。所有儿童在某种程度上都会有这种情况,但对于患有ADHD的儿童而言,其症状比一般儿童更为明显。

[6]  具体需要多长时间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说,突然间,你必须站起来,在一群人面前做10分钟演讲。(太意外了!)由于你很激动,以及突然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在演讲上,这可能让你的头脑完全摆脱先前正在做的任何事情。当你回来的时候,哪怕你只是离开了10~15分钟,你都可能发现自己正在用一种新的眼光看待先前让你陷入困境的任何东西。但是在其他时候,哪怕过了几个小时,你也无法忘掉它。在这种情况下,美美地睡一觉或许可以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