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你真的会跑步吗 > 糖尿病的分类以及跑步时应注意的事项

糖尿病的分类以及跑步时应注意的事项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常发病于青少年,由于我们的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导致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损伤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了高糖血症、糖尿病乃至其他脏器的损害,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注射外源性胰岛素。但我们要认识到得了1型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经过积极的治疗,生活质量及日常活动完全没有问题,前面提到的妮可·米切梅尔等人都是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后在医师的指导下病情得到控制后积极训练,顺利参加并完成长距离跑步甚至马拉松比赛的。在对他们顶礼膜拜的时候我们也要相信虽然进行日常的体育锻炼完全没有问题,但前提一定是病情得到控制并在医师的指导下科学训练才行。

1型糖尿病患者是定期注射外源性的胰岛素,所以在跑步时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并不会像健康者那样自行进行调节,加上跑步时体温升高会进一步加快胰岛素的吸收,同时机体组织也会加快对葡萄糖的利用,结合起来就会导致血糖水平容易降低,从而发生低血糖症,为了避免在跑步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危险,1型糖尿病的患者在参加跑步活动时应该注意:

第一,选择平常注射的部位注射胰岛素,避免肌肉注射胰岛素,因肌肉注射时胰岛素吸收速度显著加快,尤其是跑步时吸收更快,更容易引起低血糖症的发生。随着胰岛素泵的出现,方便、精准的特点使得越来越多的1型糖尿病患者选择胰岛素泵来控制血糖,其只需预留个针头在皮下,设定好注射方案以后,自己手动调节输入胰岛素,这也方便了跑步时胰岛素的补充。细心留意的话,你会发现现在参加长距离跑步甚至马拉松的糖尿病患者一般都会选择佩戴胰岛素泵的方式来完成比赛。

第二,当预计跑步强度为1个小时以内的低强度或20分钟以内的高强度时,一般不需要调整胰岛素用量;预计跑步时间超过1小时或为高强度的运动强度超过20分钟时,则需要跑步前在医师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的注射剂量,从而避免低糖血症的发生。



跑步强度可以通过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THR)即锻炼者在锻炼时所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来反映。比较简单的方式是通过跑步过程中的实际心率占机体最大心率(maximal  heart  rate,MHR)的百分值来评估跑步强度(MHR=220-年龄beats/minute,bpm;长期训练的男性最大心率=205-0.5×年龄,bpm)。不同的运动强度分别为:低强度:<60%MHR;中等强度:60~75%MHR;高强度:>75%MHR。



第三,跑步时应增加血糖水平监测,不同品牌及类型的胰岛素其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及持续作用时间并不相同,了解自己使用的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及作用强度。

第四,最好在用餐及注射胰岛素2~3小时后再进行跑步,跑步前20~30分钟根据跑步的强度,跑步持续时间适当地补充能量,可以进食水果,饮用果汁或功能饮料,服用糖丸或能量棒,等等。

第五,跑步结束后的恢复期间,可以服用一些低升糖指数(缓慢引起血糖升高)的食物补充能量,避免低糖血症的发生。这些食物是饼干、牛奶、低脂酸奶、面条、藕粉、荞麦面、玉米面、大部分蔬菜和苹果、梨、桃子、香蕉等水果。

2型糖尿病

与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胰岛素分泌并不一定丧失,甚至有时候胰岛素水平会上升,但我们肌体对于胰岛素的利用发生障碍,从而引起葡萄糖代谢异常,适当的长跑等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异常能够明显改善,一方面可以增加我们肌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体育锻炼减重也能够有效预防其他的危险因素(肥胖、高脂血症等)。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推荐其跑步等锻炼活动每周3~5次,每次持续约15~45分钟,热身及跑步后的恢复约5分钟,同时可以将跑步与力量训练结合起来交互锻炼。跑步的时候,选择合适的跑鞋,舒适的跑袜对于足部保护非常重要,在每次跑步结束以后都要认真检查足部是否有不适,长时间的跑步容易引起足部水疱,一旦产生水疱一定要及时处理,避免伤口感染。

对于已经伴有并发症(肾脏病变、冠状动脉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强度的跑步运动不仅有益于血糖控制,也有益于改善各种并发症状,但要指出的是其跑步等锻炼的强度不宜过大,以低或中等强度为主。当患者由于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及足部感染,形成糖尿病足部畸形或足部的经性溃疡时,应避免包括跑步在内的运动,防止病变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