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你真的会跑步吗 > “黑天使”降临——女性生理期能否跑步

“黑天使”降临——女性生理期能否跑步




纵观人类进化史,在繁衍生命这个神圣的“使命”中,女性与男性从一开始便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除去社会地位、分工、责任等因素,先天的生理解剖差异是与其直接关联的原因。随着人类的发展,大家也都从古老的认知里慢慢进步:譬如不再把女性月经当作不祥之物,并且认为它“不干净”。

众所周知,月经是女性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子宫出血现象,即子宫内膜脱落。通常正常的月经周期为28天,月经期(即出血期)持续约4~7天,当然,具体时间也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虽然大家对生理期的认知已经很客观了,但想必还是会时常听到“到生理期就该躺着不动”“处在生理期,身子会虚弱,得养”“生理期就要避免运动,这样才能更好减轻生理痛”等说法。那么究竟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运动对身体会产生什么影响呢?经期是否会影响运动表现呢?其相互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我想,但凡一个“上瘾”了的女性跑者,都迫切想知道答案。



其实,研究证明:女性在生理期进行适度运动对身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但前提是适度。何谓适度?谨记两个原则:1.适量。2.适时。“适量”是指不过量,忌大强度。比如低速跑、健步走、瑜伽等运动值得推崇,而诸如网球、短跑、马拉松等运动理应绝对禁止。“适时”则更强调运动的时机,通常来讲生理期前三天(尤其是第一天)最好避免中高强度运动,往后可根据个人身体情况而适当加量。因为在生理期前三天子宫内膜逐渐脱落,出血量增加到最大,中高强度的运动可导致代谢紊乱,同时会增加下腹的坠胀感,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不适。

如果做到了适时且适量,在生理期内运动具体能带来哪些好处呢?

女性在生理期进行适度运动对身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1.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

通过低强度或者说柔和的运动,盆底肌、髂腰肌、腹侧深层肌群等能被激活,不断“收缩—舒张”,对子宫有一定按摩作用,以此改善盆腔周围的血液循环。

2.使心情愉快

运动能刺激大脑神经,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与内啡肽,使人兴奋,心情愉悦。

3.有利于健康运动习惯的养成与保持

试想,一个运动频率为5~6次/周的女性跑友如果仅因为生理期而停止当周运动,那她是否会难受,感觉节奏被打乱了呢?反之,如果在经期适度进行慢跑,那整个运动周期便不会“掉链子”,同时也减少了偷懒的机会,促进健康习惯的养成。

友好且客观地对待女性的“好朋友”。女性本该如此,男性也理应在此期间更好地关爱她们。如遇“黑天使”降临,还请诸位坦然面对,别懊恼,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轻松度过。



雨天如何跑步


跑步难免遇上雨天,尤其是马拉松比赛。如果身处南方,赶上梅雨季节,雨天要远比晴天多,那么雨天应该如何跑步呢?



雨天跑步也是跑友不可避及的一个问题,2018年的厦门马拉松和成都双遗马拉松都经历了雨战,恰到好处的小雨反而更有利于跑友的发挥,也会增加跑步的意境,但是如果大雨或者暴雨就是危险因素,比如2016年12月4日的新加坡马拉松半程赛事,一名29岁英国男子临近终点后倒地,据现场目击者表示,在看到男子倒地不起之后,医护人员立即上前施救,但经抢救无效死亡,实际上当天的比赛天气是雷雨天气,气温是25℃至33℃,东南风2级,对跑者来说并不是很舒服的条件。正因为此,雨天跑步的安全是一个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不管是大雨还是小雨,都应该对赛道的变化——湿滑和泥泞有一定预估,尤其是打湿跑鞋和衣服,极有可能会对跑姿产生影响,雨天跑步,双脚起泡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正常天气。

如果跑步遇上大雨或者暴雨,建议放弃;如果跑步遇上零星或者适量的小雨,跑步或许会有别样的体验和感受。下面以马拉松为例,来分析雨天跑步中所要注意的事情,确保跑步的科学安全。

第一,赛前充分准备。

提前关注比赛日的天气情况,包括雨量大小、气温、风速、湿度等。其实小雨天气对于马拉松比赛影响并不大,甚至小雨可以适当地冷却皮肤,让跑者维持一个较好竞技状态的适宜体温。但是中雨以上则需要更充分的准备(以12℃左右雨天为例)。

1.充分的赛前心理准备,调整好心态,拒绝带病雨战。赛前充分热身,提高心率至竞技状态,雨天跑步一般跑者热身心率达到120~130次/分为佳。

2.保暖装备齐全。可以选择紧身速干衣、紧身压缩裤作为贴身层,外穿速干运动服和速干短裤,一次性雨衣或者防水风衣作为外套,并在前臂、腋下、大腿内侧、小腿等处涂抹凡士林起到保暖、防水和增加皮肤摩擦阻力的作用。长时间雨战,失温是很可怕的。视雨量大小,选择鸭舌帽或空顶帽,避免雨水打进眼睛,影响视线。并外带一套干净衣服及干毛巾,以备赛后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