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你真的会跑步吗 > 第7章 跑步过程中常见运动症状

第7章 跑步过程中常见运动症状




躲不开的肌肉痉挛


身体,就算不运动,也会感冒,也会患上各种各样的病症。跑步,也是身体的运动,而且会放大身体的一些病症,正因如此,跑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我们不曾见过的病症,比如肌肉痉挛。



什么叫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发生不自主强直收缩的一种现象。据统计,90%以上的跑友都在其跑步生涯里遭受过抽筋的折磨。多数情况下能在几分钟内缓解;若不管不顾,后果往往不堪设想:轻则影响当场比赛,重则造成肌肉拉伤。马拉松跑道边上随处可见的那些一边捂脚,一边疼得龇牙咧嘴的跑友们便是“受害者”。



什么肌肉最容易“中招”


跑步,是一项靠下肢主发力的运动。“用多必过”其实也就暗示了我们哪儿最容易痉挛:首当其冲的是小腿后侧的腓肠肌(腿肚子)、比目鱼肌(靠近跟腱的位置),其次是足底屈肌、大腿后侧的腘绳肌。产生痉挛的肌肉会出现剧烈挛缩、发硬、疼痛难忍的现象;无法着力负重,有“铰链”感;痉挛肌肉所涉及的关节也在伸屈功能上都有一定的障碍,只能静止待着或行小幅度运动;通常在运动中途、后半程出现,持续几分钟才可缓解。有跑友曾描述过这样的体会:抽筋时,感觉身体像被冻住了,但心里却能感知到痛苦,只能叹道:“前面兄弟等等我,不抽了就马上追上你。”



要想预防,请避开这些“因子”


1.寒冷刺激。

注意,此处的避开寒冷刺激可不是说在冬天就不能外出运动了,而是指在寒冷的环境中运动,我们的肌肉更容易受冷空气的刺激,兴奋性突然增高,导致强直收缩产生。好比突然受寒,我们会起鸡皮疙瘩。如游泳时受到冷水的刺激,冬季在户外锻炼时突然遭受冷空气的刺激都可能引起肌肉痉挛。

所以说,在寒冷环境中,我们想要健康运动起来,必须得注意保暖!并且在开跑前将热身做充分。如果未做准备活动或做得不充分,或未注意保暖,那么抽筋也就离你不远了。简言之:肌肉们得“发热”了,才能更好地工作。

2.电解质丢失过多。

这种情况在跑马过程中最为常见。运动中大量排汗,特别是在高温季节里长时间地剧烈运动,会引起体内的电解质通过毛孔被大量排出体外;身体内稳态遭到破坏,失去平衡,由此引发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肌肉痉挛。这也是解释了为什么跑友们产生痉挛大多在后半程,而很少一上来就抽筋。

3.肌肉连续收缩、紧张过度。

跑一场马拉松比赛,我们的双腿将周而复始地跨越4万~5万次;重复做功,何谈休息?

换句话说,它们将一直保持着紧张状态,不断运动。对于业余选手而言,肌肉就更容易出现收缩与放松的协调性紊乱了。它累,神经也“累”,一旦它俩“沟通脱节”,那肌肉就无法正常执行来自神经的“命令”,更别说持续工作了,严重时甚至出现肌肉的反复拉伤。

4.运动性肌肉损伤。

近年来研究表明,运动性肌肉损伤(指反复运动所致的肌纤维损伤)后,钙离子将进入细胞膜内,使得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细胞内外浓度差增加后会导致肌纤维的收缩丧失控制,不断产生无效性收缩,从而引起局部肌肉痉挛。

北京医师跑团对肌肉痉挛的跑友的救助

5.疲劳。

身体疲劳也直接影响肌肉的生理功能,疲劳的肌肉往往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功能都有所下降,导致内环境发生改变,最终痉挛产生。因而当身体疲劳时,特别是局部肌肉疲劳时,我们首先应当休息、恢复肌肉原来的状态,杜绝再次进行剧烈运动或做一些突发性的用力动作。

究其根本,肌肉产生痉挛无非是我们体内的物质平衡、神经肌肉调控遭到了破坏。这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调节是一样的,一定限度内,我们可以通过身体自身的修复能力来维持平衡;但若是超过阈值,“和谐”必定就会被瓦解。肌肉痉挛是一种症状,更是一个预警信号:关注自己身体的平衡,不要让天平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