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你真的会跑步吗 > “弓”伤——足底筋膜炎

“弓”伤——足底筋膜炎




如果将我们的足弓比作“弓”,那足底筋膜当之无疑就是“弦”了。跑步中,二者配合协调,一张一弛,推动我们前行。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足底筋膜是位于足底脂肪层深面的带状结缔组织,起自跟骨足底至跖趾关节和邻近足趾。足底筋膜就像爪子一样,牢牢抓住我们的足弓,保证它的“安全”。



再牢固的结构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医学诊断显示,足底筋膜炎产生时并没有炎症细胞的浸润,而是组织发生了退行性改变。因此,足底筋膜炎真正的名字其实是足底退行性改变。用多了,自然也就消磨得快了。



这让我想起了2016年治疗过的一位足底筋膜炎患者。该跑友女性,年龄38,体重偏大;运动爱好也极其广泛,跑步、游泳、网球、骑马样样不落。当初就诊时情况还不算严重,姑且算是轻度。治疗一个周期后,症状全消。其间反复跟她强调,停停“运动瘾”,跑步、网球暂且搁一段时间,以休息、康复性训练为主;实在忍不住了就多游游泳,再控制下饮食,争取降点儿体重。或许是我说的注意事项太多,实行起来太“艰难”,她以为不疼了就是好了,该造作的依然造作,甚至变本加厉,认为多练反而能提高耐受。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以毒攻毒”吧。果不其然,半年后又回来找我康复了,还附带了一张伴随跟骨骨刺的诊断。



这可不单单是个故事,放在这儿无非是想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在健康面前,没有人能真正做到不以为然,也不能完全想当然。

言归正传,足底筋膜炎如此高发,那诱因何在呢?

1.踝跖屈活动度减小(即向下绷脚尖的幅度下降);

2.长久站立或过多负重并长期运动的人群;

3.BMI大于30kg/m2的人群(即肥胖、肥胖、肥胖!)。



临床表现包括哪些


1.疼痛部位:

跟骨内侧结节的起点或末端附近。偶尔,患者也会主诉疼痛与症状在中间束的中部,恰在足底筋膜发出5个分支之前的部位,捉摸不定。换句话讲:足底筋膜炎非常淘气,疼痛点不固定,会乱窜。

2.不同时期临床表现:

急性损伤:多为足跟着力处疼痛、跛行、甚至恐惧行走,偶尔也会伴随肿胀。

慢性损伤:起病缓慢,典型症状为“first-step  pain”,即晨起下床迈出第一步开始感觉疼痛或者长时间静止不动后迈出第一步疼痛,行走数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时间增长或站立时间增加,疼痛又加剧。(原因:①休息时候,足底筋膜不负重,处于一种放松的缩短状态,当下床踩地迈步时,足底筋膜负重,会对筋膜产生较大较快的牵拉,进而出现疼痛。②活动后有所缓解是因为运动后足底筋膜会变得较松,但若过度行走或剧烈活动时,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逐渐增加,症状就又会再现。)

随着病程的发展,任何负重活动都会引起疼痛,患者不能进行跑跳动作;长期站立的病人疼痛可放射至足弓;严重者可以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并反复发作。

对于爱美的女性而言,足跟痛会严重影响她们的心情。原因很简单:患病后不能穿高跟鞋了(会增加足底筋膜的负荷,加重疼痛)。这可是一件很残忍的事儿啊。



足底筋膜炎的康复三板斧


1.牵拉(可短期缓解疼痛,改善小腿肌肉的柔韧性(2~4个月):

①小腿三头肌牵拉:每次拉伸持续3分钟,或进行间歇(20秒)拉伸,每天进行3次训练;

②足底牵拉:取坐位,用手抓住脚趾向小腿方向牵拉,直到有足底牵开、舒服的感觉(可用另一侧手触摸筋膜底部的张力)。维持该姿势约30s,然后放松。重复动作,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组训练。

2.松解足底筋膜:

方法:前后来回滚动网球,动作要慢,让足底充分舒展。每组每次3~5min,重复3组。每天进行2次训练。



3.力量训练:

①足底肌肉力量训练:将一块毛巾放在地面上(也可改抓弹珠),患脚平放于毛巾上,脚后跟着地,用脚趾不断地抓住毛巾,然后放开。每组10~20次。每天进行3组训练;



②胫骨前肌力量训练:取坐位,两手体后支撑,患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膝,令家人于脚背处给予远离身体的阻力(若无人协助,可购置弹力带,将弹力带做成环形,一端固定,另一端套在脚背处),踝关节用力背屈(即勾脚),慢慢还原,反复进行。每天2组,每组10次。随着能力增加可逐渐增加至每天3组,每组20次;



③离心力量训练:选择合适高度的“小台阶”,上肢给予保护支撑,将前脚掌放于台阶上,缓慢提踵,缓慢下放后脚跟。动作反复进行10次一组,每天进行3组训练。



危害可大不可小——跟腱炎


大家一听“跟腱炎”,是否会认为这就是一种在跟腱中产生的炎症呢?这一专业术语的确暗示了炎症的存在和炎症细胞的浸润,然而,在被诊断为患有“跟腱炎”的人群中,不管是其腱围还是跟腱本身都没有发现炎症细胞的存在。简言之,跟腱炎并非是一种炎症。那它究竟是一种什么病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