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你真的会跑步吗 > 什么是跟腱炎

什么是跟腱炎




跟腱炎是由于跟腱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后形成的一种退行性改变,属于典型的过度使用症。人不仅要一天一天长大,还会一天一天变老。跟腱的拉伸强度、弹性和承受负荷的能力到达个体的波峰后便会逐渐下降。也就是说,跟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物力学和形态学上发生退化。据不完全统计:运动爱好者的跟腱病发率约为7%~9%,有人甚至长达10年都患有此病。刘翔、姚明、科比、贝克汉姆等,都是因为跟腱炎而迫于无奈,只能提前结束各自的运动生涯。

Clancy等人把跟腱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症状持续时间少于2周的为急性跟腱炎;症状持续时间在3~6周的称为亚急性跟腱炎;症状持续时间多于6周的慢性跟腱炎。急性跟腱炎多为猛然加速用力运动所致,通过休息可迅速减轻。亚急性跟腱炎症状包括加速运动时疼痛和吱喳样压痛,沿着跟腱组织弥散肿胀通常暗示了腱围的增厚。慢性跟腱炎通常有局部的增厚,触及跟腱有小结节。而在跑友中,慢性跟腱炎最为常见,曾被称为“跑者癌症”。

有关跟腱炎疼痛的机制尚未明了,目前学界主流认为是生化因子刺激腱周传入神经感受器而产生疼痛。曲绵域认为是跟腱及腱围组织中的感觉神经被压迫牵拉所致。Marilynl等指出,虽然跟腱损伤的疼痛通常归咎于炎症,但这并不恰当,慢性症状暗示了长时间的跟腱退变,且伴随跟腱纤维疤痕的积累,它们会进一步压迫、刺激跟腱,一旦产生摩擦,便会增加力学上的刺激,由此引起疼痛症状。究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使用:

跟腱虽然是人体最粗壮的肌腱,负责落地缓冲;但在跑步过程中所承担的力却是8~10倍体重。如果毫无节制,过度运动,无论是偶然的某次加量还是长期的过度运动,都会对跟腱造成严重的损伤,影响其功能甚至结构。

2.足弓塌陷,即扁平足:

单纯的扁平足在正常情况下通常不会引发跟腱炎,但伴随足外翻(跟骨轴线与跟腱轴线成一夹角)的跑友则容易诱发。力线传导失衡,冲击力无法有效地被缓冲,便会增加跟腱的不良受力;长此以往,跟腱炎产生。

3.小腿三头肌力弱:

从解剖上来讲,跟腱上连小腿三头肌肌腹,下接跟骨。当腓肠肌、比目鱼肌收缩时,会牵扯跟腱向上运动,与此同时,踝关节跖屈。如果它们的伸缩力量不足,就会加重跟腱的负担,使之产生更多的机械性运动去代偿,如不注意,跟腱炎产生的概率将大大提升。

4.肌肉紧张:

小腿三头肌一旦紧张过度,就会限制踝关节背屈。在跑步过程中,背屈不足将造成蹬地爆发不足、腾空高度不够。不仅影响跑步速度,更易导致跟腱拉伤。

就算我们不能切身体会刘翔当初退场时的疼痛与煎熬,但也会为之动容。如果真感觉到不适了,请尽快补救。具体可参照以下症状表现进行自我评估:

1.疼痛:

疼痛位置通常在腱体两侧或深层不易触及的地方,急性损伤的话一般行走困难,不敢发力,并伴随按压痛,休息可缓解;亚急性或慢性,则表现为在维持一个动作过久后突然运动会刺激疼痛产生。活动一段时间后将有所缓解,严重者,疼痛可伴随整个运动过程。

2.肿胀或僵硬:

肿胀常见于急性损伤者,部分有皮肤发红现象;僵硬一般在慢性跟腱炎跑者中居多,手触可感硬结,与正常侧相比,柔软度、韧性不足。

3.易反复发作:

通常在大量重复的运动后出现,休息2~3天可缓解。

如前文所述,跟腱炎是许多跑友甚至打篮球、排球、羽球等运动爱好者的症状。在努力跑马拼成绩,或是新手越级、直接冲初马的时候,跟腱难免会付出一些惨痛的代价,所以受伤的时候一定要尽快处理。动物实验研究证明,跟腱炎的愈合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建期。损伤后3天内为炎症期(急性损伤更甚),在这段时间内尽可能充分休息,按急性损伤处理原则进行恢复;再往后为增殖期和重建期,两者之间无明确界限。在现代康复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通常认为当疼痛缓解至1~2分时即可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加强功能、恢复常态。这里推荐通过三方面的训练:伸展动作(柔软度)、肌力训练(力量)与本体感觉训练(神经控制)来进行跟腱炎的康复,避免未来重复地受伤。



伸展动作


伸展练习需停留15秒以上,最长可到1分钟,动作缓和慢慢伸展,拉到有酸、紧、舒服感即可,不要达到疼痛难忍。每次拉5~15下或20~30秒,每天早晚各一次。

小腿三头肌牵拉:靠墙弓箭步,针对腓肠肌膝关节要伸直,针对比目鱼肌膝盖要略弯曲。

泡沫轴:利用泡沫轴进行小腿三头肌的滚压放松。



肌力训练


以离心训练为主,增强小腿三头肌对踝关节的控制能力。每次3组,每组10-20个,中间间隔休息1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弹力带训练(踝泵):用弹力带绕过脚掌,用双手拉住支撑,维持可以活动、但略有阻力的松紧度。屈伸踝关节进行小腿三头肌的训练,训练跟腱的肌力。



提踵训练:双脚站立于台阶边上,前脚掌踩实,后脚跟悬空,快速踮起脚尖(向心收缩,1秒),在最高处维持3秒,缓慢下放(离心收缩,3秒)至最低处,重复。力量增长后可从双脚支撑进阶到单脚训练,从原地提踵进阶到垫脚尖走路,甚至还可以做些轻微的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