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你真的会跑步吗 > 跑后:42.195公里后的恢复奥秘

跑后:42.195公里后的恢复奥秘




当体验到终点冲刺的兴奋——第43公里,笔者体会到作为胜利者的荣耀,挂上奖牌的那一刻,有志愿者送上的热烈掌声,同时,志愿者会发放完赛毛巾或完赛浴巾,还有完赛补给,各种美食、水果应有尽有。按摩区和足浴区可以让跑友尽情放松,还可以和奖牌合影,为奖牌刻上专属文字。享受马拉松精神的“王者荣耀”。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尽快恢复呢?笔者谈谈跑后43公里的恢复奥秘。

第一,冲过终点后不要立刻停下来,要放松慢跑,缓慢降速,最后步行约10分钟再停下休息,如果骤然停下,可能会有晕厥、下肢痉挛、恶心呕吐等不适出现;

第二,即刻降温,冰敷冰浴可以缓解肌肉痉挛、镇痛、消肿止血。也可以将双腿短时间浸在冰水中;

第三,10分钟40℃热水澡,能够消除疲劳,与冰浴结合使用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第四,跑后拉伸很关键,缓慢拉伸可以刺激肌肉系统的神经感受器,放松肌肉,缓解酸痛。但是拉伸力量不能过大,以免引起肌肉反射性紧张,力度以感到舒适即可;

第五,赛后补液、补糖及蛋白质:赛后补充时间越早越好,15分钟内是最佳补液时间,少量多次,水和电解质饮料都需要补充。关于糖和蛋白质补充,笔者每次完赛后必须吃点好的,一则奖励自己,二则补充营养。比赛过后体内糖原几近枯竭,急需补充能量,快速恢复体内糖原储备。赛后体内蛋白质也消耗极大,肌细胞也需修补。因此赛后还应补充蛋白质和氨基酸,如BCAA,可帮助肌细胞修复。还可以补充抗氧化物,中和剧烈运动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另外,还有专用于赛后恢复的能量冲剂,这类冲剂具备特定比例的糖和蛋白质配方,可有效补充糖原,修复肌细胞。



赛后如何尽快恢复,准备下一场比赛


马拉松赛后应进行一周左右的休息,不要着急开跑,一定的休息并不会导致耐力下降。即使轻微下降也能借助恢复训练迅速提高。一周后,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轻量级的赛后训练,经过一整个月的恢复期后就可以进行日常训练了。

第一,赛后第一天:此时你会感觉身体僵硬,全身肌肉都会疼痛,即使睡了一晚上,还是感觉到极度疲乏,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跑这场马拉松这么难受是否值得?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休息,或者轻微慢走以促进肌肉血循环,冰敷同样有益。不要去跑步,此时跑步会加重肌细胞损伤,也可能会使你的情绪更加低落。

第二,赛后一周:我们会感到一定程度的疲劳感,全身肌肉的疼痛会有明显的缓解,这个时候饮食上要注重蛋白质摄入,以促进组织细胞修复重建;同时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糖原储备,热水澡是有益的,还可以开始低强度低跑量的恢复训练跑。跑量逐渐增加,4公里,5公里,6公里……

第三,赛后三周:我们的身体开始从马拉松比赛中恢复,训练距离可以加长了,配速可以保持马拉松比赛配速的一半,配合中低强度的肌肉力量训练。

第四,赛后一月:这个时候身体机能基本恢复,只要比赛时没有受伤,就能达到满血复活的状态。可以按照本场马拉松赛前的训练开始下一场马拉松的准备,循序渐进,渐入巅峰,更上层楼。

总之,希望长跑能融入读者朋友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奔跑中学习,在学习中奔跑。避免跑伤,跑得更远,跑得更久。艾米尔·扎托贝克说:“如果你想得到一些东西,请跑100米。如果你想体验一些东西,请跑一个马拉松。”其实,马拉松是个在坚持跑中自然会实现的梦想。



第11章 越野科学养成:从高楼大厦到荒野求生


越野与路跑的差异


越野,顾名思义,就是远离喧闹的城市,在茫茫野外中穿梭。听起来有点像荒野求生,不过越野没有那么恐怖,越野更像是与山川河流的一次谈心,是与花草树木的一次邂逅。是一种回归人类本性的天然。沟壑林立,山川匍匐,远离钢筋混凝土,与自然万物一起飞奔,那是怎样的一种酣畅淋漓!

在越野之前,我曾经是徒步的忠实爱好者,在藏区、稻城亚丁、尼泊尔等地都曾留下过我的足迹。正因为有了这些徒步的经验,使得我对越野充满期待。



越野跑意味着什么


身在北京,受快节奏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在异地的徒步之旅,回到北京之后就暂告一段落了。我对运动向来存有敬畏之心,之前虽有一定的越野徒步的经验,但是越野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运动领域。

首先,了解什么是越野跑,与越野徒步有何区别?

越野跑与越野徒步同为户外活动,主要以跑的方式来完成。很多越野跑比赛路线,都是在传统经典的重装徒步路线基础上设计规划的,比如UTMB、珠峰马拉松、大五台等,有些体能好的极限运动爱好者为了在时间、速度方面求突破,以“轻装快速穿越”方式去完成,跑走相结合,逐渐演变为现在的越野跑。

其次,选择轻便耐用功能齐全的越野跑装备。

为了适应野外“轻装快速穿越”,因此装备必须轻便耐用;为了适应野外气候环境的多变性,通过应用科技材料虽轻但功能上必须满足越野跑需求。因此,越野跑专用装备应运而生。第一次越野跑练习,我就穿了一双路跑鞋,结果脚底板儿被石头硌得生疼,影响奔跑速度;脚踝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崴伤;还磨出了数个水泡。连走路都困难,哪还有跑的想法。后来我及时购买了专业、合适的越野跑鞋、越野背包,上述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最后,越野跑是特有的跑步技术。

越野跑,俗称山跑,依山而行,上下坡就是家常便饭。为了吃好“饭”,那就得有过硬体力、技术动作。在北京只有西北部有众多山地,在城市生活的我们,只有节假日才能去体验练习,平时需要通过爬楼梯练习。



越野跑的前期准备


身处城市中的我们,平时用来训练的时间少之又少,只有用有限的时间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水平、反应速度等,所以只能在时间效率利用上下功夫。多数时候,以赛代练,也是一个平衡时间的高效方法。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我的越野实战经验:

第一,路跑是基础。每周在工作之余,如早晚或是午休时间可安排2~3次路跑,尤其选择有一定坡度路段进行练习,其中也包括间歇跑、变速跑等,周末再安排一次有氧LSD(长距离慢跑),提升耐力。LSD需要逐渐加长距离。

第二,下肢、核心力量是根本。非跑步时段进行单腿下蹲、靠墙静蹲、平板支撑、仰卧起坐、下肢腰背的器械练习。

第三,爬山练习是巩固。每逢周末,可以选择和家人、朋友去爬山,在陪伴家人,尽览山川美景的同时,还可以练习爬坡技术(长短陡坡、长缓坡)、下坡技术(如何摆动双臂调整平衡,下坡路线选择等),以及根据路况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体态跑姿。分段熟悉各个越野路线,为越野赛做准备。同时练习使用越野跑相关设备,尤其是登山杖的使用。越野跑所用登山杖多为多节可折叠轻便的碳纤维登山杖。通过改变把持登山杖的手法来达到改变登山杖的长度,适应平地、上坡、下坡。注意在快速下坡时,应将杖带松开,以免杖尖被石缝卡住导致身体失衡摔跤,登山杖只是“蜻蜓点水”寻找支撑点维持平衡。

第四,多样运动的必要性。想要提升体能,多样性的体能锻炼身体是关键,比如骑车、游泳、瑜伽等。尤其在下肢肌肉韧带损伤时,有助于恢复。瑜伽的练习有助于肌肉韧带拉伸,扩大关节活动的能动性,有助于小肌肉群练习,增加机体协调性,维持越野跑的稳定性。

第五,熟练使用齐全的装备是保障。为了轻松愉快地在野外跑起来,而且要应对各种气候环境,必须有适当的衣物与装备作为保障。越野跑的装备分强制装备和建议装备,根据比赛距离、季节、气候、环境的不同,每个人越野跑能力不同,所以,每个人准备的比赛装备也不同。强制装备是必需,建议装备要根据自身情况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