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2.范蠡的分寸感——商圣的启示

2.范蠡的分寸感——商圣的启示




你知道中国的“商圣”是谁吗?我国被称为“商圣”的只有三个人:范蠡、白圭和胡雪岩。其中,最为公认的一个就是范蠡。范蠡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总能在乱世中找到谋生之路。他先是助越王成就一番大业,随后功成身退,投身商海,成为当地的首富之后却又三散家财。他的故事被后人广泛流传,成为美谈,然而在羡慕之余,你是否能从他的故事中悟出什么人生道理?他为何能如此成功?其实,他靠的就是玄之又玄、妙不可言的分寸感。

虽然分寸感很难做到,很多看似很精明的人都没有坚守到底,但范蠡的所作所为诠释了分寸感的博大精深。

最开始,范蠡是越王勾践的大臣,他陪着越王败落又东山再起,忠心耿耿地助他成就霸业。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无脸面对列祖列宗,想要以死了结,范蠡劝越王向吴王求和,并陪越王一起在吴国作奴伏罪,同时贿赂吴王身边奸臣。吴王听信谗言,便放走越王勾践回国。越王勾践为了一雪前耻,卧薪尝胆,没日没夜地锻炼自己,磨练意志,就是为了某一天能将吴国灭了报仇。中间有几次机会,越王想进攻吴国,范蠡说:“不可。”越王一忍再忍,七年之后,终于完成了复仇大任,灭了吴国。吴国的使者来向越王求和,越王于心不忍,想要放他一马,范蠡说:“吴国必须除掉,这是上天把吴国送给越王的,不遵从天意会遭报应的。”越王心软,范蠡便替越王杀了使者,吴王听说后便自尽了。

越国慢慢强大起来,开始进军横扫其他国家,越王成为当时的霸王,整个国家安居乐业,越王奖赏有功劳的人,范蠡却在此时提出辞官隐退。越王身边另一个大臣文种对此不解,问范蠡为何这么做?范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是个可共苦却不能同享乐的人,我劝你也快走吧,小心受害啊!”文种不信,继续做他的官,结果被范蠡言中了——文种被越王忌惮,自尽身亡。

范蠡在助越王成就一番霸业之后,并没有贪图荣华富贵,反而将人性、局势看的很清楚,越王已经无人能挡,当他的对手都被消灭的时候,他就开始忌惮身边的人了。范蠡很清楚这一点,于是他放弃了地位、权力,辞官回家,一身轻松,还免去了杀身之祸,实在是高明。他的行为,深刻体现出分寸感的真意。

辞官以后,范蠡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据说他携带美女西施遨游江湖。后来,他化名为鸱夷子皮,做起了商人。他白手起家,凭借聪明才智,很快就成为当地的富豪,但是他把自己的家产都分给了当地的百姓,用来救济穷人,自己辗转到了下一个地方,再次成为首富。最终,他三散家产,留在了陶地,被后人称为陶朱公。范蠡说:“我做官只做到宰相,白手起家能挣到千金,我不是为了钱财而来,能做到如此地步,已经达到了极点。”他深谙物极必反的道理,每次达到极点的时候,就分散家财,可没想到几年以后又成了大商巨贾。

可以说,范蠡的一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官场上,范蠡做到了相位;在商界,三次成为首富;在爱情上,据说俘获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芳心,二人泛舟湖上,浪漫而逍遥。《老子》第九章中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又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范蠡的所作所为正是道家的体现,遵循了老子所推崇的天道人心,因从自然,时刻把握进与退的分寸感,这才获得了从政、经商、爱情的三丰收。

分寸感看似很难做到,其实也很简单。我们看范蠡,他所做的事情,都能让自己达到某个领域的巅峰状态,可是他又不留恋于高处的快感,每每到了极点,就迫使自己降落重头再来。他从不让自己超越高峰的那个临界点,分寸感把握得刚刚好,所以他才能成为一代“商圣”,人生事迹被后世传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