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第4章 为什么我们常常失去分寸感——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缘由

第4章 为什么我们常常失去分寸感——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缘由




1.不要聪明过头,也不要愚不可及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聪慧之人,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众人的认可和赞美。然而,很多人却无法把握好分寸感,总是让自己的聪明过于显露,最终把好端端的一生给砸锅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此外,世界上还有一些人,自身存在各种短板、缺陷,但他们却总是无法真实地认清自我,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不但不努力提升自己,反而把自己当作智慧的标杆,处处丢人现眼,简直达到“愚不可及”的地步。

关于“聪明过头和愚不可及”有失分寸感的行为,《中庸》第四章中说: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意思就是,孔子说:“中庸之道之所以没能在社会上广泛实行,我知道原因何在了:聪明过头的人超过了中和的分寸,而愚蠢的人则无法达到中和的分寸。一个过头,一个不足啊!”

“过犹不及”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应遵循这个道理,使自己言行举止不要过于“左”,也不要过于“右”,而是做到“不偏不倚”刚刚好的分寸。

人的智慧有大智慧和小聪明之别。小聪明的人机关算尽、锱铢必较,不顾大局和长远,一味追求眼前利益。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自以为是,从来不知道反省。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工于算计的“聪明人”,她就是辣妹子王熙凤——

王熙凤的确是聪明绝顶、才华出众,不仅伶牙俐齿,而且机智灵活,尤其是算计功夫更是滴水不漏。可惜她格局太小、眼光太短,太擅长打个人算盘、追逐个人私利。凭着贾母对自己的宠爱和信任,大权在手,专横毒辣。凡经她算计的人,不是惨死就是暴亡。而且她的心胸过于狭隘,不够宽容。比如,她的老公贾琏在外有了别的女人尤二姐,在古代也算合法正常之事。就算你不同意,最多把人家弄走就算了,何必非要把人家活活折磨至死?还有喜欢自己的一个书生贾瑞,就算人家地位低、配不上你,但看在人家喜欢你的份上,也不至于精心设计“相思毒局”把人家害死。如此工于心计、聪明过头,下场必定非常悲惨。所以,王熙凤最后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她唯一不求回报大方施恩的人就是刘姥姥,虽是为了哄贾母开心,但这笔大方的施恩日后换来了回报——王熙凤在病重将死之际,她的女儿巧儿被人偷走拐卖,正是刘姥姥救下并养大。你看,大方慷慨、不算计的人生,迟早会让你迎来意外惊喜。可以说,正是由于王熙凤的小算计、小聪明,才进一步加速了贾府的灭亡。对于王熙凤,书中评价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真可谓一针见血!

人人都称赞王熙凤聪明,但如果聪明过头了,那就变成了小聪明,就会缺乏全局观和大局观,目光短浅,就像下棋,只看到一步或两步,赢了当下,输了长远。这样的人,称得上“聪明一时,糊涂一世”。

在古代,格局狭隘、注重眼前的商人比比皆是,很多商人为了赚取丰厚利润,不惜向市场兜售伪劣产品,有的甚至在食品、药品中掺入有毒物质,有的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如此过于算计,对客户斤斤计较,为牟取个人利益心黑手辣、不择手段,这样的聪明过头迟早会换来巨大的教训!

上了年纪的老人爱说一句俗语:“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什么意思呢?古人有一种说法,如果一个人精明过头,下一辈后人没有福报,所以做人别太精明,要让自己傻三分,这是为子孙积攒福运。一个人不要过于精明算计,也不要到处炫耀聪明,否则就会为自己招来无穷厄运。与聪明过头的人相比,那些精通藏露之道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他们洞察世态万象,但却不会轻易暴露自我,更不会处处显露比别人聪明,从而人缘好到爆棚。

生活中,除了自以为是的聪明人,还有很多不自知的“愚蠢者”。这类人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自知之明,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总是盲目去做与自己能力、身份不相符的事情,最终导致自己的人生一败涂地,遭受众人的嘲笑、讽刺和厌恶。关于愚不可及,曾有这样一则生动的寓言——

一只乌鸦从皇宫上空飞过,看到一只黄莺快乐地生活在皇宫之中,深受国王的宠爱,十分羡慕。

乌鸦问黄莺:“你是如何讨国王欢心的呢?”

黄莺说:“有人将我带到皇宫,我闲着没事就在皇宫中唱歌。国王发现我唱歌好听,就非常欣赏我,给我最美味的食物吃,拿最名贵的珍宝来装扮我。”

乌鸦听后心想:“我如果像黄莺那样每天唱歌,国王也肯定会喜欢上我。”于是,乌鸦就飞到国王寝宫窗户旁,大声叫起来。

国王正在睡觉,突然听到乌鸦难听的叫声,吓得从睡梦中惊醒。国王让仆人看看外面是什么鸟儿在叫,仆人报告说是一只乌鸦。

国王非常生气,就吩咐仆人把乌鸦抓来,然后拔光了它身上的羽毛。

被拔光羽毛的乌鸦忍着疼痛飞走了,心里恨透了黄莺。从此,乌鸦每遇到一只鸟,都会气愤地说:“我变成这个样子,都是被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听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想,乌鸦那么一副破嗓子,竟然还想靠唱歌出人头地,太没自知之明了吧!然而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像乌鸦这样“愚不可及”的人。这类人大都才华有限、能力一般,却为获得与别人一样的成就,总是一味地模仿别人,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最终弄巧成拙、一败涂地,受到众人的嘲讽。即便这样,他们仍不懂得反省、审视自己,而将所有的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没人帮助等外在原因。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别人,又知道自己,才称得上是明智之人。一个人必须掌握这样的分寸感,否则就会聪明过头,或者愚不可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是智慧。你是石头就是石头,是金子就是金子,一个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摆正自己的位置,留住内心的本真,每天做适合自己的事情,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聪明过头或愚不可及,都是有失分寸感的行为,我们务必要力戒这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