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2.隐恶扬善——像古代高手一样把握分寸感

2.隐恶扬善——像古代高手一样把握分寸感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诸多事例都向人们表明,分寸感是一个十分有用但却难以把握的准则。然而,我们如何才能像古代高手一样把握分寸感呢?

关于这一点,古圣先贤认为我们应该以舜为榜样,学习他的优良品质。那么,除了我们在上篇论述的“好问而好察迩言”之外,舜还有哪些美德值得学习的呢?《中庸》第五章中给出了答案:

隐恶而扬善。

意思就是,对别人能隐藏其过错而表扬其善功。

下面请看大舜是如何运用这一智慧的——

舜在位的时候,考虑如何当个明君。怎么做呢?他喜欢去询问老百姓,问问民众有什么想法。对于那些犯了小错的人,舜从来不说他们,隐藏他们的过错并且表扬他们的功劳。这样一来,百姓都对他忠心耿耿了。舜的做法连后来的孔子都夸赞他说:“不愧是大智慧的人啊!他掌握了人们过分与不及的两个极端,并且管理百姓的时候采用了中庸之道,所以他才能成为舜啊!”

在孔子看来,舜的成功就在于“用中于民”,能够将中庸之道用之于民——他在管理百姓的时候,掌握住了过分与不及的分寸感。他在此中间,采用了一种名叫“隐恶扬善”的办法,隐藏一个人的缺点而去赞扬他的功德。在这里,我们不可曲解为包庇恶人,而是在包容别人缺点的基础上,对人性善和恶都了如指掌,人性的优点和弱点,好人怎么想,恶人怎么想,全都心知肚明,然后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并统统将之引领上中和的大道。这的确是一种至圣至贤的大智慧!在现代社会,谁能够做到这一点,必定是众人推崇的领袖人物。

隐恶扬善,首先需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气度,因为如果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别说帮人说好话、隐藏缺点了,不讽刺挖苦、落井下石就不错了。隐恶扬善说来简单,做起来可是很难的,可一旦你能做到,那必定是能带来好处的。

明朝有个人叫李定,他为人正直,遇到有人谈论男女隐私之事,便会立刻劝阻他们。李定为了告诫后人,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教人们如何明辨是非,多积口德,切勿诋毁他人名声。此篇一发,深受他教诲而改过的人有很多,纷纷登门来拜访。后来李定去京城考试,但屡考不中,心灰意冷。

夜里,他梦见父亲给他托梦,教导他今后从政待人要更加谦逊,鉴于他前半生劝诫的人过多,因此破例录取。第二天一早,榜单公布的时候,李定果然考中,他兴奋不已,但同时却牢记着父亲的话。后半生的李定安稳做官,为官清廉,为人谦虚谨慎,一路被提拔,但他时刻坚守做人做官的分寸。

李定一生都在劝诫他人,而他本人更是起到了榜样作用。无论是没有出名之前的谦逊待人、不卑不亢,还是做官之后的清廉为政、忠心耿耿,都体现出了这个人高尚的品德。劝诫他人的时候,他也并未将别人的恶行大肆宣扬,只是隐晦地提醒对方。做官时,他也是宣扬别人的功劳,隐晦地批评别人的过错。他将隐恶扬善的方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从而获得了百姓的好感。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能将这一策略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必将让你拥有左右逢源的好人缘。

由此看来,分寸感虽然难以掌握,但也不是不能做到的,只要我们能够熟练地掌握一种帮自己施行中庸之道的方法即可。隐恶扬善正是把握分寸感的一个好方法,当你能正确地隐恶扬善时,那就说明距离掌握中庸之道不远了。当你把握了分寸感,做到了中庸之道,你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所谓隐恶,并不是让你包庇坏人,这里“恶”,不是指别人犯下的滔天罪恶。如果你对待罪大恶极之人仍用此道,就属于不懂分寸感了!扬善,也不是一味地说好话,当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好先生,那样就变成一个没有原则和立场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