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第9章 强大的分寸感——和而不流,中立不倚

第9章 强大的分寸感——和而不流,中立不倚




1.打破界限——既不过于容忍,也不过于强悍


在网上,有一些关于性格差异的帖子很热门,如一辈子也无法理解的性格差异,你到底知道多少?”……其实,关于性格差异问题,几千年前的孔子早就给出了答案了。

关于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区别,《中庸》第九章中说: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意思就是,子路问如何才算得上“强”。孔子反问道:“你问的是南方人的强,还是北方人的强?还是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厚柔和的态度去教化,不以不合道义的方式报复他人(有的版本解释为:不报复蛮横无理的行为),这是南方人的强,品德君子一般处于这种强。经常枕着刀枪、穿着盔甲睡觉,死而无悔,这是北方人的强,强悍勇士常处于这种强。”

由此可见,南方人柔中带刚,用宽厚、仁义的方法去教化人,哪怕别人对自己蛮横无理的人,也不愿意用同样的态度报复对方,而是隐忍克制,善于以德报怨,以柔克刚;北方人勇毅、果敢,衽本义为衣襟,衽金革引申为穿盔甲,就是说北方人哪怕是冲锋沙场,上刀山下火海,也能视死如归。然而,凡事都有个度,过于柔弱和过于刚强都是致命的弱点,君子的宽柔太过,就变成了软弱可欺,强悍者过于霸气外露,则可能沦为凶恶的暴徒,有时候甚至会横尸街头。真正的高手能够掌握“强”的分寸感,将宽柔和强悍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一种不偏不倚的中庸状态,此之谓“刚柔并济”。

一个人如果过于柔弱,就会变得唯命是从、逆来顺受了。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唯唯诺诺,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不知反抗。还有阿Q,只能用精神胜利法意淫,却不敢大声开口为自己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正因擅长柔道,南方人说话一般都比较委婉,很多时候都不直说,喜欢绕弯子。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南方,有一位美女从楼上跑到楼下要了一杯水,然后带着这杯水跑到楼上。没过多久,这位美女带着空杯子跑了下来,又要了一杯水,又带着这杯水跑到了楼上。谁知不一会,这位美女又跑了下来,问有没有可以盛水的大杯子?楼下的邻居就说:“要不您干脆一次性喝饱了再上去?”美女说:“我不是喝水,我是家里失火了。”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形象地反映了过于委婉是行不通的。那么,过于刚强行不行呢?同样是行不通的。有些人过于强悍,不知道讲理,喜欢付诸武力。就像《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大多数都只知道打打杀杀。还有《隋唐演义》中的绿林好汉和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义士,都是不讲规则,只认拳头。《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其实也是这样的例子。

有一天,张飞把猪肉放在了井水中,怕别人偷走就搬了一块大石头压在了井盖上。正要离开时,又觉得这样做没啥意思,就在石头上写了一句话:“谁能搬走大石头,拿走好肉一刀。”写完之后就离开了。过了一会,口渴的关羽来到了井边,搬开大石,发现了里面的猪肉,又看见了石头上的字,就拿刀切了一块。正要走时,恰巧张飞赶到,被大声喝住。

张飞此时心想,这个人拆了我的台,不给我面子,还白拿走我一块猪肉,哪有这样的便宜事?于是,张飞主动挑衅,关羽也不甘示弱,二人就当街打起来。正在打斗之时,刘备闯了过来,用双手分别抓住两人的手腕,用力的往两边分,往下一压,关张就被分开了。于是二人都被刘备的力气震服,才坐下来好好谈判,最后越聊越投机,这才有了桃园结义。

其实,光从这件事来看,张飞不守规矩,还想武力讨回自己的肉,可谓强悍。而刘备劝架也是通过以暴制暴,以武服人。但好在三人都掌握了分寸,才没让局势恶化,这就比网上的笑话强多了。话说,两个北方人在街上对视了一眼,相互说了一句:“你瞅啥?”结果就因为这一句话,两个人打的头破血流。可见,过于强悍也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不论是过于宽柔,还是过于强悍,都不是真正的强大。我们只有打破界限,掌握阴阳和合法则,调和宽柔和强悍两种特质,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中”国之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