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第13章 摆正位置、安于本位,做人做事才有分寸感

第13章 摆正位置、安于本位,做人做事才有分寸感




1.安于本位,不受外界诱惑


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充斥每个角落,时有发生,诸如富豪炫富、贪官受贿以及坑蒙拐骗等怪象。像这些迷失自己本性的人们,他们虽然身在其位,却做着不符身份的事情,这便是丧失分寸感的表现。

关于安于本位的分寸感,《中庸》第十三章中说: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意思就是,君子很朴素踏实地守住自己现时所处的本位而行事,不愿意受外界影响和诱惑而变更本愿。如果本来就出生或处在富贵的环境中,那就照富贵的条件去做,不必刻意假扮成平常了。如果本来就是贫贱的,那就老老实实地过贫贱的生活,心里不要有任何自卑感的存在。如果本来就是夷狄中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者居住在生活水平较差的夷狄环境中,那就不要假装有文化、品味高,只需按照夷狄的习俗去做一个好的夷狄人即可。如果现在正处身于患难之中,那就让自己适合患难的环境,做患难中该做的事。真正深谙中庸的君子,随时随地都能适应环境,无论进入哪种环境,都能有所收获成长并自得其乐。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大禹统治时期,他的臣子仪狄发明出了一种美味的东西——酒。这种好东西做出来当然要第一个献给大王品尝,于是仪狄就把这美酒拿给大禹。大禹喝了一口之后,味道果然美极了,他感到很高兴。在当时,美酒可是很新鲜的东西,其余的臣子知道后,都想一品这美酒的芳香。

没过几天,大禹突然意识到,这美酒虽然好喝,但对人有极大的诱惑力,很有可能会威胁到国家的统治,于是大禹以身作则,首先自己开始禁酒,随后便立下了禁酒的规矩。对于酒,大禹曾如此预言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果然,后来的夏桀和商纣,都被后人以喝酒亡国的反面教材去警示后人。

大禹身在老大的位置,十分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可以说做到了安于本位,不受外界诱惑。人生很短,如果总是在外界诱惑下随波逐流,还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吗?还能实现人生价值吗?正因于此,古代总有一些贤良人士坚定地拒绝诱惑。比如,陶渊明拒绝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乡,隐居到一个小山村里,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生活;北宋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愿和官场的腐败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佳话。他们都很清楚自己身处的位置,更清楚自己内心的追求,理性地拒绝外界各种诱惑,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做出了一番成就,从而让自己的一生流芳百世。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排除外界影响、抵抗诱惑、安于本位的人,一定是能成大事的人。而那些被外界的眼光和看法所左右,并被外界诱惑迷得神魂颠倒的人,就如被穿了鼻子的牛那样每天团团转但又不得解脱,始终找不到自己的自性本心和人生归宿,注定了必将一事无成。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一句话:“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的确如此,安于本位,抵抗诱惑,这正是内心深处的分寸感,只有彻悟这种大道智慧,你才能真正活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