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2.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攀附上位之人,也不欺凌下位之人

2.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攀附上位之人,也不欺凌下位之人




从前有头驴,住在山上的寺庙里,每天都在磨坊里辛苦拉磨。久而久之,它就对这样的生活厌烦了,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一次,僧人带它下山,把一个东西放在它的背上让它驮着。没想到,路过的人们见到驴都虔诚地跪在道路两旁,对它顶礼膜拜。

驴吓了一跳,可这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驴开始洋洋得意起来,觉得自己了不起,是被人尊敬的,应该受到人们的膜拜。于是,它回到寺庙之后,就不拉磨了,还让僧人好生伺候。僧人很无奈,只好把驴放下山。驴刚下山,就见一队人马敲锣打鼓地走过来。它想,这些人一定是来跪拜自己的,于是就大摇大摆地站在马路中间。谁知,这是一支迎亲队伍,见驴挡着路不走,就乱棍把它打跑了。

驴遍体鳞伤地逃回山上,问僧人:“为何上次人们见了我就跪拜,而这次要打我呢?”僧人摇摇头说:“你真以为他们是在跪拜你吗?愚蠢,人们跪拜的只是你背上驮着的佛像啊!”

故事中的这头驴没有自知之明,更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一头驴,就应该努力拉磨,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本分之事。可是,他却看不清真相,陶醉于人们的跪拜,把自己看得跟佛一样高大,最终自食恶果。

如何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呢?《中庸》第十三章中说: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意思就是,当你身在上位的时候,不要欺凌压迫下面的人;当你身居下位的时候,不要急切地攀附巴结在上位的人。

这真可谓一方千古救世良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很多做法是跟这个恰好相反的。无论自己处于上位还是下位,都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正是大多数人都具备的人性弱点,只有那些真正大智大慧的人,才能把握其中的分寸和平衡,从而有效地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要想做到与人和睦交往,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否则就会遭人痛恨,或者遭人瞧不起。可以说,交际是一门技术活,如何不卑不亢地跟他人相处,如何在身居高位的时候不骄不躁,在下位时不趋炎附势、不妄自菲薄,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看看张良是如何摆正自我位置、正确把握分寸感的——

张良,西汉开国第一谋臣,刘邦的得力助手,一路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可谓功莫大焉。但随着刘邦称王后,王位逐渐稳固,张良却主动从台前退到幕后,极少再参与政治斗争,也不再出谋划策了。大汉建国之初,刘邦大规模展开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而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他深得道家真传,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于是主动辞官,专心隐居修道。

你看,张良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但没有刻意讨好刘邦,也没有仗势欺凌下属,可谓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正因他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分寸感拿捏到位,所以才得以在腥风血雨的政治圈全身而退,最终获得寿终正寝。

反观韩信、彭越等人,均因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而被诛杀。打天下年代,他们拥有军事才华,个个是宝;到了安天下年代,他们这一身军事才华,就成了祸害。如果还像原来一样飞扬跋扈,除了找死还能干什么呢?

所以,做一个聪明的人,懂得如何在这个社会上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做到不攀附上位之人,也不欺凌下位之人,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分内事。这才是真正遵循中庸之道的处世方式,才是做人做事处处有分寸感的行为典范。